唐五代比喻词的类别与释义
——兼与白维国《近代汉语词典》比喻词释义商榷

2021-05-07 08:52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字面喻体形容

洪 帅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一、比喻词的定义与分类

比喻词是含有比喻成分的词。任学良指出:“一种事物象什么就用什么来命名,这就是比喻式造词法”,他称作“比喻式的词”[1]205-206;刘叔新根据词反映对象特点的途径分为直指的、喻指的和引指的,其中用某种近似的事物来反映比喻对象的称作“喻指的”复合词[2];应雨田叫作“比喻型词语”[3];周荐叫作“比喻词语”[4];侯友兰称作“比喻词”[5]。还有的学者没有给出专门名称,称作“用比喻法制造的词”[6]88。这些称名的混乱和缺少专名,都给研究带来很大的困扰。有的学者之所以叫做“词语”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词,还包括短语,如应雨田之所以称作“比喻型词语”,是因为里面也包括三字格的惯用语(如抱佛脚、出气筒等)和四字格的成语(如凤毛麟角、唇亡齿寒等),[3]刘凤霞认为应称作“比喻词语”,因为“它可以清楚地说明此类词语的性质及范围:既包括词,也包括语。”[7]3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词,故称作“比喻词”。

唐五代在汉语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阶段,吕叔湘先生主张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8]就是基于唐五代在汉语史上的特殊性而言的。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辞例释》把中古汉语限定为东汉魏晋南北朝隋[9],汪维辉也把魏晋南北朝隋作为中古汉语来研究[10]。可见唐五代处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转折时期,对汉语史的研究至关重要。前人多侧重于现代汉语比喻词的研究,而对汉语史上的比喻词措意较少。本文抓住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之交的唐五代时期,探讨其比喻词的面貌与特点,以期对汉语比喻词的研究有所贡献。

科学研究首先需要对研究对象做科学的分类。学界对比喻词分类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根据比喻修辞格分类。应雨田根据比喻格式的结构特点,把比喻型词语分为借喻型、隐喻型和明喻型三类。[3]应先生所说的“明喻型”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如、同、若、似”等比喻词连接,只有成语一类。对于应雨田所说的“隐喻型”比喻词争议最大,应先生说隐喻型词语的特点是词面出现喻体和本体,但是没有比喻词连接,又说这类词语实际上是明喻的凝缩形式。[3]后人多认为比喻词中没有隐喻型。[5][7]4史锡尧、侯友兰都认为应雨田所说的隐喻型比喻词应该叫明喻型比喻词[5][11],刘凤霞称之为压缩式比喻复合词[7]4,史锡尧[11-12]、杨振兰[6]86-87、胡中文[13]把比喻造词分为明喻和借喻两类,皆没有隐喻造词。

第二种是根据比喻成分的数量和在比喻词中的位置给比喻词分类。刘叔新分为纯喻、半喻和借喻三种,但这不是基于同一标准,“纯喻”和“半喻”是就比喻性成分在词中所占比例而言,借喻式是就词的本义来比喻另一对象的特点而言,与纯喻式一样也是整个组合都作比喻。[2]实际上刘先生所说的纯喻和借喻很难区分,“推敲”和“冲撞”、“矛盾”和“本末”、“撑腰”和“帮腔”,每组结构都相同,但刘先生把前者归入纯喻式,后者归入借喻式,很令人迷惑,比如“推敲”,史锡尧就归入了借喻式[12]。周荐完全根据比喻成分的数量,把比喻词分为全喻复合词和半喻复合词。[4]根据喻体成分(比喻性成分)在复合词内部的位置,胡中文把明喻构造的复合词分为前喻式和后喻式两种[13],刘兰民把比喻词分成前比喻式、后比喻式、前后比喻式、整体比喻式和中比喻式五种[14],魏晓菲把比喻词分成前喻式比喻词、后喻式比喻词和全喻式比喻词三类[15]。本文认为周荐先生根据一个标准分类的方式是合理的,胡中文是对半喻复合词的下位分类,刘兰民和魏晓菲则是把不同层次混在了一起。

也有的混合这两个标准的分类,如刘凤霞根据复合词中比喻成分的位置,把明喻式分为前喻式复合词和后喻式复合词,与借喻式复合词一起构成三类,这实际上是在不同层面的分类。[7]4

前人对比喻词的分类由于标准不一而不同。本文根据比喻词中比喻语素的数量,吸收周荐先生的意见,把比喻词分为全喻词和半喻词两种。全喻词就是全部语素都是比喻语素的词,半喻词是指词的一部分是比喻语素的词。

白维国先生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近汉》)是近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收词的上限是唐初,完整地包含了唐和五代,[16]序言1本文以《近汉》为线索考察唐五代比喻词,其单音比喻词很少,主要讨论其中的201个复音比喻词。

二、唐五代全喻词

全喻词的特点是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应雨田把这类词称作借喻型词。[3]全喻词根据喻指成分的类型可分为整体比喻词和分别比喻词两种,整体比喻词中整个词是喻体,分别比喻词的不同部分都是喻体。本文在《近汉》中提取唐五代全喻式比喻词112个,占唐五代比喻词的55.72%。

(一)整体比喻词

整体比喻词可简称做整喻词,它以整体比喻的方式反映事物,相当于应雨田所说的借喻型比喻词[3]。比如“春葱”是把女子的手指比作春天的葱,而不是仅仅比作“葱”,以形容女子手指的细嫩光洁;“耳边风”是把别人吩咐的事情比作耳边的风而不仅仅是“风”,比喻对事情的不重视。唐五代整喻词81个,占全喻词的72.32%。根据其结构可以分为偏正式、动宾式和主谓式等。

1.偏正式整喻词

偏正式整喻词63个,占整喻词的 77.78%。比如寡妇自称“半影”是取寡妇形单影只作喻,夫妻本为一体,现在只剩一人。“风灯”本义是风中的灯火,因其随时可能熄灭,所以用来比喻易逝的生命,“风烛残年”形容老年人。这些都是用整个词语做比喻,而不是用单个的“影”或“灯”作喻。其他还有:春笋、耳边风、烦笼、饭袋、飞奴、高枝、关节、桂枝、花心、津筏、连理枝、绿云、没字碑、面糊、梦话、明镜、脓血袋、皮囊、钱树子、屋舍、衣架、玉笋、玉筯、土中宅、香云、星火、眼前疮、眼中刺、银海、蝇头、圆盖、掌上珠等。

2.动宾式整喻词

动宾式整喻词13个,占整喻词的16.05%。如古人把夫妻比作琴瑟,把夫妻关系和谐称作“琴瑟和鸣”,妻子去世就无法唱和,故把妻子去世称作“断弦”。又如把养鱼称作“种鱼”。“鱼”是动物,这里把它们当做植物来识解,“种鱼”就是两个范畴的概念整合。种N(植物)+V鱼→种鱼。如皮日休《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17]其他还有:抱佛脚、断肠、发轫、放不净、开荒、捋虎须、攀鳞、踏龙尾、跳龙门、折桂、转眼等。

3.主谓式整喻词

主谓式整喻词只有3个,占整喻词的3.70%。如水泡的特点是存在时间短、易于破碎,水泡浮动更是稍纵即逝,所以用“泡浮”比喻动荡的生活。还有“鱼龙混杂”“龙蛇混杂”比喻好坏混杂。

(二)分别比喻词

分别比喻词可简称做分喻词,它的每一个成分都是喻体,分别比喻本体。从结构上来说,分喻词都是并列式。唐五代分喻词31个,占全喻词的27.68%。如“尘”本是尘土,有的宗教把人间喻称为“尘”,如《魏书·释老志》:“然净居尘外,道家所先,功缘冥深,匪尚华遁。”[18]“尘牢”和“尘笼”分别把人世间比作尘土和牢笼,表现对俗世的厌倦。又如“麟”和“凤”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祥兽,《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19]故用“麟凤”来比喻才智超群的人。

一些相同性质的词可以相互组成比喻词。如水泡、露水、梦幻、灯光、幻影、电和云等都是容易破灭、不能持久、稍纵即逝的东西,佛教常用这些东西比喻虚幻不可靠的事物①如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故用“泡电”“泡幻”“泡露”“泡梦”等比喻虚幻不可靠的事物。

同一个比喻词也可以有不同方向的比喻,比如“蓬麻”。一方面,蓬草和麻都是普通的植物,价值不高,所以可以比喻资质平庸的人。另一方面,因为《荀子·劝学》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典故[20],“蓬麻”又可比喻可造之材。与之相似的“蓬茅”就只有一个比喻义,只能比喻地位微贱的人或事物。

其他分别比喻词还有:罗笼、皮毛、坯璞、影响、云水、鱼沉雁杳、巢窠、风花、花柳、龙象、炉锤、屏藩、指臂、珠玉等。

三、唐五代半喻词

半喻词是指词语的一部分是比喻性的词。应雨田称作隐喻型词语。[3]本文从《近汉》中提取出唐五代半喻词89个,占唐五代比喻词的44.28%。半喻词从词法结构来看皆为偏正式。本文把比喻性成分称作喻指成分,非比喻性成分称作直指成分,根据喻指成分的位置,可以把半喻词分为前喻词和后喻词两类。[4]

(一)前喻词

前喻词是喻指成分在前、直指成分在后的比喻词。根据直指成分的语法性质可分为直指是名素和动素两类。唐五代前喻词41个,占半喻词的46.07%。

1.直指是名词性语素

这种比喻词后面的直指成分是名词性语素,前面的喻指成分表形状、颜色、位置、功能、性质等。这类比喻词共29个,是前喻式比喻词的主体,占70.73%。

(1)喻指成分表形状

这类比喻词的比喻性成分从形状上说明中心语素。如“板齿”是从其形如板来指称门牙。“布水”是说从上面流下的水流如“布”,今言“瀑布”。“柳叶”细长,多用来形容女子眼睛、眉毛之修长、妩媚,可构成“柳眉”“柳眼”“柳叶眉”“柳叶眼”等比喻词,如欧阳炯《赤枣子》之二:“莲脸薄,柳眉长,等间无事莫思量。”[21]10127元稹《遣春三首》之二:“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22]韦庄《女冠子》之二:“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23]又如袈裟是用许多小块布连缀而成的,一块块布形似水田,故称袈裟为“水田衣”。“篆”是汉字的一种书体,因笔画弯曲而用“篆烟”来形容盘香萦绕的烟缕,如花蕊夫人《宫词》:“夜寒金屋篆烟飞,灯烛分明在紫微。”[21]8973其他还有浮沤钉、马蹄金、月窗、月城、云髻等。

(2)喻指成分表性质

这类比喻词的喻指成分是说明中心语的性质。“春”有“情欲”义,如《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怀春,吉士诱之。”[24]故“春心”可表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如李白《江夏行》:“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壻,得免长相思。”[25]又如水泡具有易碎、不能持久的特点,故用“泡身”和“泡形”比喻肉身的易坏、不坚牢。“霹雳”是快而响的雷。因用“霹雳手”形容断案迅速。“瓜”和“萝”都是蔓生植物,“瓜萝”和“瓜葛”一样,比喻辗转相连的关系,“瓜萝亲戚”就是比喻拐弯抹角的亲戚。其他还有:老婆禅、老婆心、箭道、铜堤、雁户、鸳鸯侣等。

还有喻指成分表受事的,如“霞杯”“霞觞”。②古人喻称美酒为流霞,“霞杯”“霞觞”皆是酒杯。喻指成分表颜色的,如“郁金香”。喻指成分表声音的,如“蛤蟆更”等。

2.直指是动词性语素

这类比喻词后面的动词性语素是直指成分,前面的喻指成分则说明动作行为的方式、特征。如果用N表示名词性语素,V表示动词性语素,其构式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N+V]↔[像N一样V]。

“罗”是捕鸟的网,《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26]153后来又指筛子。筛子的框俗称罗圈,一般是圆形的。“罗拜”是用“罗”形容“拜”的方式,像罗圈一样环绕下拜,如《旧唐书》卷一三七《于邵传》:“旬有二日,遣使说喻,盗邀邵面降,邵儒服出城,盗罗拜而降,围解。”[27]“罗立”是像罗圈一样环绕着站立。“罗立”和“罗拜”不同,“罗拜”是一个主体的动作,“罗立”是许多人的行为共同排列成罗圈状,如《玄怪录·崔绍》:“有神人甚多,不知数,皆罗立于树下。”[28]形容速度快的喻指成分有“蓬”“响”“星”和“影”等。“蓬”是蓬草,由于蓬草很轻,经常随风飘扬,所以用“蓬飞”比喻速度快。又因为蓬草无固定处所,所以“蓬飞”还可比喻漂泊无依。“响”是回声。“响报”形容回应的迅速,如响之应声。“星飞”中的“星”是流星,流星转瞬即逝,“星飞”形容速度之快,如流星一样迅疾。

其他还有:鳞差、鳞次、影赴、雨别、云扰、云游、雉伏等。

(二)后喻词

后喻词是喻指成分在后的词。唐五代后喻词48个,占半喻词的53.93%。喻指成分分别表形状、位置、功能等。

1.喻指表形状

喻指成分表示中心成分的形状,如车轮是生活中常见的圆形事物,故常以之为喻,如称太阳为“阳轮”,耳朵为“耳轮”。因为月亮在满月时其正面被阳光照亮像一个圆盘,又因为月光是凉的,故称月亮为“冰轮”。如徐夤《题福州天王阁》:“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21]8158灯芯燃烧时结成的余烬形状像花,故称之为“灯花”。李贺《题归梦》:“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29]圆形物体有时也喻之为盘,如“烂银盘”“磨盘”。水的流动为“波”,《说文·水部》:“波,水涌流也。”[30]又喻称顾盼流动的目光为“眼波”,如薛能《吴姬十首》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岩岩。”[21]6519历史上还有“目波”“层波”“光波”“艳波”“横波”“秋波”“娇波”“流波”“脸波”等“波”类词来比喻眼睛特别是美女的眼睛或目光。

其他还有:地脉、耳朵、蜜脾、木鱼、男根、泼蚁、水帘、土孔笼、土馒头、土骨堆、屋山、香篆、眼脑、烛花、烛泪,等。

2.喻指表位置

喻指成分表示中心成分的位置,如油灯中用来点火的灯草或纱、棉线等细长物,因为其在灯中间,犹如其心,故以心喻之,称为“灯心”,如张文成《游仙窟》:“文柏榻子,俱写豹头;兰草灯心,并烧鱼脑。”[31]又因为灯心多用草为之,故后世加形符艹写作“灯芯”。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灯心”“灯芯”皆收,但以“灯芯”为主条,“灯心”释为“同‘灯芯’”。“头/首”在身体的最上面,控制着全身,属于最重要的部位,“津”和“门”也是河流和房屋最重要的部分,故可以与“头”“首”构成“津头”“门首”表示渡口、门口。婴儿头顶前部中间骨头未合,犹门之未关,故喻之为“门”,称为“脑门”或“囟门”。

喻指表位置的还有:鬓脚、面门、弩床、山脚、山嘴、雨脚、韵脚等。

3.喻指表功能

喻指成分表示中心成分的功能。衣服是人穿在身上的,地毯是铺在地上的,所以把地毯喻作“地衣”。如白居易《红线毯》:“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32]“口”是人吃饭的器官,是食物的入口。“津”是货物、人员出入的地方,“门”是房屋的出入口,故可喻之为“口”,构成“津口”“门口”等后喻词。“房”是住人和储物的地方,人的哺乳器官是储存奶的地方,故喻之为“房”,称“奶房”“乳房”。此外,“木猫”“男妾”“竹马”也是该类词。

其他还有:表性质的如“亲罗”“心曲”“心田”;表心情的如“倾渴”“倾葵”“眼碜”等。

四、唐五代比喻词的释义

任学良指出要想真正理解比喻词光做内部结构分析不行,“因为比喻式的词必须从形象上去理解,只有弄清了整个形象特征才能明白。”[1]203比喻词的释义就要说明喻体和本体的关系,说明比喻义的由来,指明其造词理据,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喻词。

(一)全喻词释义

唐五代全喻词112个,与分类相应,全喻词的释义也可分别从整喻词和分喻词来考察。

1.整喻词的释义

如上文所示,整体比喻词81个,根据释语中提示词的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四类。

(1)比喻类

对于比喻色彩很强的比喻词,在释义时最好用“比喻”提示语,有时也简称“喻”。《近汉》中唐五代用比喻类释义的整喻词共45个,占整喻词的55.56%。用“比喻”提示词的36个,其中14个释出了字面意义,包括:烦笼、饭袋、风灯、耳边风、放不净、浮沤、关捩、津筏、面糊、梦话、泡浮、一帆风、鱼龙混杂、转眼。

对本体喻体不容易沟通的词语或本体意义比较隐晦的词语,要先说明其字面义,这类共14个,占比喻类的31.11%。如:

【饭袋】装饭的口袋,比喻只会吃饭而无用的人。[16]474④引用词条皆据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为节省篇幅只引相关义项,删除例证及其他信息,下同。

【园中韭】唐人俗语,以园中韭刈后还生,比喻受害者终将复原。[16]2547

但是《近汉》中有些字面义隐晦的比喻词或含有典故的词却没有解释其字面义或典故义。如“跳龙门”(比喻科举中第)牵涉到典故,[16]2139应该释出其典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水又南得鲤鱼,历涧东入,穷溪首便其源也。《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33]

“桂林”(比喻贵族阶层)[16]716也应该释出字面义“桂木的树林”,传说月亮中有蟾蜍和丹桂,唐代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又简称“折桂”,所以用“桂林”比喻贵族阶层。若不释出其典故义则其比喻义不易理解。

(2)指称类

《近汉》唐五代比喻词中有22个整体比喻词的释语用了指称类提示词,占整体比喻词的27.16%。包括“指”9个(白血、屎尿袋、脓血袋、皮袋、土馒头、一寸肠、蝇 头、圆苍、圆盖),“借指”4个(钱树子、屋舍、宅舍、发轫),“别称”2个(阴魄、管城子),“喻指”3个(春色、开荒、烂银盘),其他还有“称”(没字碑)、“代称”(飞奴)、“指代”(兔角)、“隐指”(花心)各1个。

比喻词中用“指”“借指”“别称”“称”“代称”“指代”和“隐指”作提示语皆误把比喻造词当成借代造词,这种解释忽略了本体和喻体的比喻关系,不能揭示比喻词的特征。比喻词的本体和字面义之间不是借代关系,而是借喻关系,所以提示词应当改为“比喻”“借喻”或“喻指”。比如“人体”和“宅舍”之间不是借代关系,而是借喻关系,佛教把人的躯体比作宅舍,“宅舍”应释作“借喻人的躯体”。“乳汁”和“白血”之间也只有相似性,而无相关性,因乳汁是从母亲身体中流出,像血一样,又因是白色的,故比作白血,故“白血”应释作“借喻乳汁”。

对于现在很少用,但是本体喻体关系易于理解的比喻词,可以用“喻指”提示,以词语对释法说明本体。如:

【春色】喻指面色泛红。[16]259

【飞奴】传书鸽的代称。[16]497

“飞奴”和传书鸽只有相似性,即“能飞”,没有相关性,故改用“喻指”比较好。

其他如“一寸肠”和亲生子、“蝇头”和小字、“花心”和女阴、“阴魄”和月亮之间都是比喻关系,改用“喻指”作提示词比较好。

(3)犹同类

对于同义词或异形词,可根据通用性和理据性等原则将它们设为主副条,副条用“犹/同”指引参见主条,包括用“犹”指引同义词主条,用“同”指引异形词主条。《近汉》唐五代比喻词的释语中,有的用“犹”或“同”来关联同义词或异形词,节省了篇幅。这类词6个,占整体比喻词的7.41%,其中用“犹”的5个(春笋、梦言、皮囊、眼中刺、攀鳞),“同”1个(桂芰)。不过有的同义词却没有用“犹/同”关联。如:

【龙蛇混杂】比喻好坏混杂在一起。[16]1202

【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在一起。因用以比喻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16]2533

两词中“鱼龙混杂”解释更详细,不但释出了比喻义,也说明了其字面义,应以“鱼龙混杂”为主条,在解释“龙蛇混杂”时可用“犹”与“鱼龙混杂”关联。指称类中“尿屎袋”[16]1363和“脓血袋”[16]1369释义完全相同,都是“指人的躯体。是佛教不净观的说法”,可改为以“尿屎袋”为主条,“脓血袋”为副条,释为“犹‘尿屎袋’”,以沟通两个同义词。

(4)无提示词

对于习用已久,或是很容易意会的比喻词,可以直接解释本体,不用提示词说明本体喻体的联系,如“土中宅”(坟墓)。但是有些人们并不熟悉的比喻词,还是加上提示词为好,如“银海”(眼睛),最好加上提示词“比喻”。这类词8个,占唐五代整体比喻词的9.88%。

2.分喻词的释义

如前文所述,唐五代比喻词中的分喻词有31个,占全喻词的27.68%。分喻词的释语主要包括比喻类和指称类,还有个别犹同类和无标记的。

(1)比喻类

用比喻类提示词释义的有22个,占分喻词的70.97%。包括“比喻”17个(罗笼、蓬麻、蓬茅、坯璞、泡电、泡幻、泡露、泡梦、屏藩、撩钩搭索、指臂、风尘、皮毛、鱼沉雁杳、炉锤、屏翰、珠玉),“喻”5个(麟凤、捞虾摝蚬、龙象、跳踯、跳掷)。

分喻词也要先解释字面义,因为分喻词都是并列结构,字面义解释一般也用并列短语。比喻类中有14个采用了“字面义+比喻义”的形式,占比喻类的63.64%。如:

【麟凤】麒麟与凤凰,喻才学超群者。[16]1187

【屏藩】屏风和藩篱,比喻作为屏蔽的疆域或防御设施。[16]1539

也有个别字面义隐晦却没有解释字面义的,如与“屏藩”同义的“屏翰”,只说“比喻国家重臣”[16]1539,也应解释字面义,即“屏障和桢干”。

(2)指称类

用指称类做提示词的6个,占分喻词的19.35%。其中“指”3个(尘牢、云水、花柳),“喻指”2个(影响、风花),“借指”1个(巢窠)。如:

【尘牢】指尘世或尘俗羁束。[16]199

【影响】①喻指踪迹;踪影。②喻指音信;消息。[16]2507

(3)犹同类

用“犹”和“同”做提示词释义的各1个,共2个,即“尘笼”“箩笼”,占分别比喻词的6.45%。不过比喻类中的“屏藩”和“屏翰”也是同义词,释义中当用“犹”沟通二者的联系。

(二)半喻词释义

前文已述,半喻词和全喻词不同,它们只有一部分语素是表比喻的,所以释义重点也不同。唐五代比喻词中有89个半喻词,与半喻词的分类相应,也可以从前喻词和后喻词分别考察其释义。

1.前喻词的释义

共有前喻词41个,占半喻词的46.07%。前喻词的释义方式主要有“词义+得名由来”、形容类和直接释义类三种。

(1)词义+得名由来

用“词义+得名由来”释义的27个,占前喻词的65.85%。有的单独说明得名由来,有的在释义中用形容词体现比喻成分的性质,还有的则需要解释比喻成分的字面义,依次举例如下:

【蛤蟆更】①巡更警夜的梆声。因声如蛙鸣而称之。[16]731

【雁户】流动无定的民户。[16]2412

【浮沤钉】大门上装饰的圆头木钉,形似水泡。[16]541

这里【浮沤钉】是用“形似水泡”说明其得义由来。但似应先解释“浮沤”的意义。⑤“浮沤”是水面上的泡沫。雨点落在水面上激起的水泡也叫浮沤。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走童惊掣电,饥鸟啄浮沤。”见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第5670页;“浮沤钉”是形状像浮沤的圆形门钉。《李太尉军士》:“左右逐出令还。见冥司一人,髡桑木如臂大,其状若浮沤钉,牵其人头身断处,如令勘合,则以桑木钉自脑钉入喉。见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第2991页。

(2)形容类

整体上是描述性的,所以可以用“形容”做提示语说明其含义,这类前喻词有7个(柳眉、柳眼、柳叶眉、柳叶眼、柳腰、影赴、云扰),占前喻词的17.07%。如:

【柳眉】①指柳叶。形容柳叶如女子细弯之秀眉。②即“柳叶眉”。[16]1199

【影赴】形容迅速投奔依附。[16]2505

“影赴”似应说明其字面义。“影”是人或物体因挡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像。《玉篇·彡部》:“影,形影。”[34]《类篇·彡部》:“影,物之阴影也。”[35]《尚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传:“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36]影随形和响应声都是很快的行动,故用于形容吉凶的报应之快。

(3)犹即类

还有2个用“犹/即”沟通同义词的,即:鳞差、霞觞,占前喻词的4.88%。鉴于全喻词中多用“犹”关联同义词,建议提示语统一为“犹”。

(4)无提示词

前喻词中没有提示词直接释义的4个,即:板齿、布水、鸳鸯侣和篆烟,占前喻词的9.76%。如:

【板齿】门牙。[16]44

“板齿”和“门牙”提取事物特征的角度不同,“板”是从形状平如木板来说明门牙,“门牙”的“门”是从位置方面说明其特征。

2.后喻词

前文已述,唐五代后喻词共48个,按照后喻词的释义方式,可以分为四类。

(1)词义+得名由来

后喻词最好指明其命名理据,突出比喻性的造词特点。这类词共16个,占后喻词的33.33%。

有的在释语中用“如/似/像”或“……形/状”说明本体喻体的相似性。如:

【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光。多用于女子。[16]2400

【烛奴】原为雕刻成人形的烛台。后泛指烛台。[16]2702

(2)指称类

后喻词的喻体往往从形象上说明本体,这些比喻词的释义多直接说明其本体。用“指”做提示词,共5个,占后喻词的10.42%。如:

【冰轮】指月亮。[16]91

有的指出其命名理据,说明其比喻成分的意义。如:

【阳轮】指太阳。日形如轮。[16]2417

(3)犹同类

后喻词中也有一些用“犹”“同”“即”引导来解释同义词或异形词,这类词共4个(地衣、耳埵、男妾、土孔笼),占后喻词的8.33%。如:

【地衣】即“地毯”。[16]374

【男妾】犹“男色②”。[16]1333

(4)无提示词

后喻词中共有23个无提示词的解释,占后喻词的47.92%。这些大多是因为本义和比喻词的相似性为人所熟知,多用人体的部位作比喻。如“口”是人吃饭的器官,是食物的入口。“津”是货物、人员出入的地方,“门”是房屋的出入口,故可喻之为“口”,构成“津口”“门口”等后喻词。又如“脚”是人体的最下部,故可以用来比作其他事物的底部,构成“鬓角”“山脚”“雨脚”“韵脚”等后喻词。

(三)唐五代比喻词释义比较

为了便于比较,唐五代比喻词的释义类别见表1。可以看出:(1)全喻词中比喻类和指称类最多;(2)半喻词中以“词义+得名由来”类最多,周荐先生曾指出:“从词的构成和词与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关系看,半喻复合词也还是比况式的、曲折的,并不是直接的、显然的”[4],所以半喻词更多需要指出其得名由来;(3)全喻词和半喻词在释义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半喻词里没有比喻类释义,指称类也很少,而全喻词里则没有“词义+得名由来”类和形容类释义。由此可见,把比喻词分为全喻词和半喻词两大类是合适的。

表1 唐五代比喻词释义类别统计表/个

全喻词和半喻词下的小类也有区别。虽然整喻词和分喻词中比喻类最多,但是其中也有不同,对本体喻体不容易沟通的词语或本体意义比较隐晦的词语,要先说明其字面义,整喻词45个比喻类中采用“字面义+比喻义”的14个,占31.11%。而分喻词22个比喻类中14个采用了“字面义+比喻义”的形式,占63.64%,可见分喻词中喻体和本体沟通更难,所以更需要先解释字面义。

半喻词中的两个小类也有区别。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前喻词和半喻词的“词义+得名由来”类都很多,但是后喻词释义中最多的却是无提示词的,占后喻词的将近一半(47.92%)。这是因为后喻词中的喻体多采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人体部位等,类别较单一,容易理解。而前喻词中无提示词直接释义的很少(4个,占后喻词的9.76%),这是因为前喻词的喻体比较多样,有不少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所以在释义中需要用“比喻”“形容”等引导词解释其含义。

五、《近代汉语词典》比喻词释义之疏漏

《近汉》对唐五代比喻词的释义大多都很恰当,但也有个别疏漏。如:“云扰:形容像乱云翻滚一样。”[16]2564没有解释“扰”的意义,应补充中心语“纷扰/纷乱”。除第四部分“唐五代比喻词的释义”部分提到的以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释义时提示语“比喻”和“形容”的使用问题。虽然都是比喻词,但释义中并不都能用提示词“比喻”,“比喻”是提示得义理据的,“形容”是说明语用功能的。有些描述性的比喻词释义只能用“形容”。如“烂银”是描述白亮的程度,“烂银:②比喻白亮如银。”[16]1148用“比喻”就不恰当,提示词应该用“形容”。又如:

【蓬飞】①蓬草随风飞滚。a)比喻速度快。[16]1465

“蓬飞”的字面义是“像蓬草一样飞”,“速度快”的得义理据是比喻,释义时应该用提示语“形容”。

【雉伏】像野鸡一样趴着,比喻藏身。[16]2689

“雉伏”的喻指成分是“雉”,“伏”是直指成分,《近汉》对“雉伏”的字面意义解释很准确,但是解释词义时的提示词应该是“形容”而非“比喻”。“雉伏”类词整体上是描写性的,在解释其成分意义时用“像野鸡一样”表示其喻指成分“雉”的意义,但是在解释整词意义时提示语只能用“形容”,不能用“比喻”,是“形容藏身的样子”。

另外,凡用“比喻”提示词的地方,喻体、本体词性要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近汉》在这方面大多做得很好。如“野鸳鸯:比喻非正式的配偶。[16]2438是名词比喻名词。“跳龙门:比喻科举中第。”[16]2139是动词比喻动词。但也有处理不当之处。如“皮毛:①比喻表面的,肤浅的。”[16]1489这是以名词比喻形容词,应该加上中心语“知识”或“东西”。“断肠:①比喻极度悲伤。”[16]412这是用动词比喻形容词,显然不合适,其实这里应该用提示词“形容”,是描述悲伤之状,不能用“比喻”。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总之,唐五代比喻词类型多样,形象生动,丰富了汉语的词库。它们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对后世的比喻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唐五代比喻词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⑦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唐五代比喻词中有65个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除去词义不同的同形词,有57个比喻词(28.36%)保存下来。

猜你喜欢
字面喻体形容
你会形容吗
金缕衣
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别无长物
别误会这些英语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别误会这些英语
一干二净
潮人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