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李艳丽,刘俊宁,王艳飞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3.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肾脏病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人群中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10.00%,且肾脏疾病种类较为复杂,多样化,治疗方案有所差异[1]。因此这就需要临床医学生的理论基础详熟,同时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不断提升诊疗水平[2]。课堂教学是目前医学教育中十分关键的一环,也是最基础的阶段,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教师硬性灌输为主,导致课堂的灵活性、生动性、吸引性过低,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教学质量严重下滑[3]。因此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该院2017 级临床医学系大四的6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经典的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肾内科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流程,将学生作为核心,通过情境模式建立支架,提升肾内科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2017 级临床医学系大四的60 名学生为该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 名。研究组:男16 名,女14 名;平均年龄(22.40±1.17)岁。对照组:男18 名,女12 名;平均年龄(22.51±1.11)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开展教学阶段,均确定教学目的,提升教学目标:学生深入创新思考,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评定教学目标。对照组:开展常规课堂教学法,依据肾内科的教学流程,要求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和指导,查阅书籍文献[4]。
研究组行支架式教学法,具体方法:①构建支架:依据学习主题,以“最邻近的发展区”[5]要求,将理念形成框架进行建构。②将问题情境引入:设立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③独立摸索:学生开展独立摸索前,首先从教师进行示范或者介绍理念,而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索形式开展实践;在探索阶段教师以演示或者讲解理念的形式,而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索形式开展实践。④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内研究,在分析的阶段,分析主次矛盾,从而让问题明确,总结讨论结果。⑤学生以10 人/组,指导教师依据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疗方案的制定为主线,通过对问题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梳理分析知识点。
在教学内容完成后,依据大纲内容制订两套试卷[6-7],A 套和B 套。两组采用随机抽取进行闭卷考试,每一套试卷中,理论题目50 分,微课题型20 分,简答题目15 分,病历分析书写15 分,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120 min。
教学效果:包括课堂氛围、与教师交流能力、课堂注意力、和同学沟通能力、时间计划、学习积极几项分值,每项分值总分5 分,分数越高判定为教学效果越佳。
学习效果的促进程度:包含重点核心突出,知识的深层次延伸,指导形式以及带动思考,每项分值5 分,分数越高判定为学习效果的促进程度越佳。
学习状态的评定:包含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创新等,每项分值10 分,分数越高判定为学习状态越好。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考核成绩得分判定,研究组理论考试、微课题、简答大题、病历分析书写、考试总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研究组课堂氛围、与教师交流能力、课堂注意力、和同学沟通能力、时间计划、学习积极程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s),分]
两组创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评分分值记录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学习状态比较[(±s),分]
表3 两组学生学习状态比较[(±s),分]
研究组课前准备情况、学科相连性、知识外延、数据资料查阅、复习程度以及知识理解分析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的促进程度比较[(±s),分]
表4 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的促进程度比较[(±s),分]
“支架式教学法”是建构主义中十分关键的一种教学理论,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通过“支架”这一理念的应用[8],通过比喻的形式将支架应用于教学理论中,这一教学思想主要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而来。维果斯基认为[9],学生的智力活动进行中,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本身能力之间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0]。采用教学的形式,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下消除上述的差异性,这一差异也就是我们提到的“最邻近发展区”[11-13]。
目前在支架式教学法的不断应用中[14],以往多实施于英语、汉语、物理等相关大众化课程中,并且取得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在一些偏专业化的课程比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工电子等课程上[15],支架式教学方法也有被使用过。但是在医学领域特别是肾内科教学课程,支架式的教学方法很少被使用到。支架式教学法主要将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目前的水平,另外一种是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16]。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间的区域则是最近发展区[17]。为了更为直接以及客观地理解支架式教学法[18],也为了更灵活以及有效地应用这一教学方式于课堂实践中,多通过对学生观察,教师辅导改善达到教学目的[19-20]。
综上所述,肾内科教学中,支架式模式的应用效果可行,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