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集群式发展道路

2021-05-01 15:58卢庆华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政策建议转型升级

摘 要:集群式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强大动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加快建设形成一批产业生态完善的新兴产业集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山西省作为后发地区,在技术基础和市场消费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需在全省具有优势的领域抓紧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集聚程度高、市场影响力大、集成创新活力强、创业环境好、辐射带动强的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成转型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产业集群的聚变效应增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关键词: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017-04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将某一产业或上下游产业内的企业、机构和科研院所等,通过在地理空间的集中,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这种集中能够使集群内成员共享研发、基础设施和市场等资源,且集群内单位必须形成协同竞合的关系。也就是说,产业集群是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开展有序生产,辅之以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产生合作和创新上的优势,以获取单独生产所没有的额外收益。集群化的重大意义是通过跨界、集成、融合式创新突破,形成产业创新涌现生态圈,也就是说在产业集群内可以实现“1+1>2”。

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可追溯到马歇尔。1920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特定空间上大规模集聚的现象定义为“专业化产业区”,并认为产业区能够通过企业的地理临近获得规模经济。此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态,受到了学术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热点。1990年,迈克尔·波特及其同事花费5年时间,在调查10个国家和一些地區的基础上完成了其论著《国家竞争优势》,在书中,波特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产业集聚现象,并提出产业集群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波特认为集群的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国家竞争优势是以产业集群的面貌出现,它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保罗·克鲁格曼通过产业集群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且阐明了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

现代经济学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企业以及各种相关机构、组织等集聚发展的经济现象。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围绕产业集群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产业集群是指一群在地理上邻近且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它们具有产业联系而且相互影响,通过联系和互动,在区域中产生外部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并在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促进技术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作用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性力量。与分散的产业发展模式相比,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形成竞争优势,不仅如此,产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还能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产业集群通过空间集聚而形成的持续竞争优势,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历史上,产业集群曾为各国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剑桥科技园位于英国东南部剑桥郡,该地区GDP占全英国GDP的15%以上,研发支出占该区GDP比重超过3%。该地区以剑桥大学为研究活动的核心,形成了大学、新兴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密切协作的产业网络,不断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投资。剑桥科技园的发展创造了“剑桥现象”,已成为整个英格兰东部地区的发展中心。剑桥科技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技术、商业、物质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良好的区域优势为剑桥科技园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经济、商业的发展平台。在生物技术方面,剑桥郡有除美国以外最大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以及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包括拜耳医药、英国医疗研究委员会(MRC)、巴布拉汉姆研究所、维康基金会、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EBI)等,在生物技术、化学、农业和医药行业成果显著。一些电子信息产业跨国公司也纷纷在剑桥科技园设立分支机构或研究中心,如诺基亚、甲骨文、华为、日立、施乐、微软等,剑桥科技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英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中心,成为推动英国电子信息产业成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就开始着手制订推进产业集群的规划,通过颁布相关法律等形式来推进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在经受了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考验后,日本政府对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进行了调整,将推进新兴产业集群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2001年,日本政府开始推行新的产业集群政策,即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产业集群计划”和文部科学省的“知识集群计划”。以产业集群计划为例,为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条件,推进大规模、不间断的创新,日本政府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创新产业集群,通过借鉴各国产业集群形成的经验,将规划期选择为20年,分3个阶段实施,分别为产业集群启动阶段(2001—2005年)、产业集群发展阶段(2006—2010年)、产业集群自主成长阶段(2011—2020年)。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产业规模较大。主导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明确的重点领域,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聚集度高,区域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或能替代进口。二是有核心龙头企业。拥有一家或几家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处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对上下游企业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骨干企业。三是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拥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行业领军人才和持续丰富的创新资源,具备较强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在本领域创新体系中有较强话语权;四是产业链条完整。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集群内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企业与物流之间、企业与支撑体系之间专业分工明确、上下游紧密链接的协作关系;五是支撑体系健全。集群内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市场开拓、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坚持发展区域优势产业,聚焦相关产业领域,充分调动本地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促进产业链高端发展,以培育国际国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方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产业链高端环节,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系统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链高端发展。要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积极性和主体地位作用,形成由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引领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机制。要坚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统筹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培育,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聚,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路径包括:一是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分工协作高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健康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集约高效、绿色环保、质量与规模并重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形成高成长性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合作关系清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或核心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发展联盟,在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三是推进区域政策环境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地方配套、市场开拓等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与新产品应用相适应的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形成有利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宏观环境。要确定主导产业、跟随产业和支撑产业,厘清产业发展次序,解决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问题,做好配套产业建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新兴产业集群。

四、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2019年,山西省明确提出打造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等支柱性产业集群,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强大动力。

(一)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信创产业集群依托太原信创技术应用创新示范基地,集聚山西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龙芯中科(太原)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太原)技术有限公司、麒麟软件山西公司、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科晋云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统信软件公司、大同市东华软件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中电科、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科研平台,开发信息领域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和服务,构建完善“CPU+操作系统+整机”计算机技术路线和产业基础体系。半导体产业集群拓展与中国电科战略合作,以太原中国电科“一中心三基地”项目、忻州半导体产业园为中心,打造太原、忻州两个高端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产业集聚区,随着中国电科“一中心三基地”、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系列重大项目投产,预计到2022年可实现产值70亿元,到2025年实现产值120亿元。大数据产业集群重点聚焦网、数、智、器、芯,围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产业体系构建、大数据融合应用等内容,以太原、大同、阳泉、吕梁等市为核心,着力打造“四中心两基地”——环首都数据存储中心、国家重要数据资源灾备中心、中西部算力中心、国家超算中心和信息安全(信创)产业基地、数据服务应用基地。光电产业集群利用全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产业优势,做强LED、光通讯、光学镜头、相机模组、手机零部件等主导产品,构建紫外LED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大力发展基于第三代半导体的LED产业,打造国家级LED产业集聚区。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晋东南、晋中、晋北三大产业集群,晋东南产业集群以千吨级电容炭、中间碳微球、电池电极材料等高端碳材料生产为主,提升合成润滑油、尼龙6、已内酰胺、氯丁橡胶、聚苯醚、纳米碳酸盐等碳基合成材料的规模和产能;晋中产业集群围绕高性能碳纤维、石墨烯、超级电容炭等高端碳材料,形成生产能力;晋北产业集群主要生产特种石墨烯、碳素、石墨等高端碳材料。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全省资源能源优势,聚焦汽车、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等领域,重点发展多元化特殊钢、高强高韧铝镁合金、高导高韧性铜合金材料生产及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太原不锈钢深加工、运城汽车用钢及轻量化材料、晋城装备用钢、临汾型钢、吕梁矿山用钢及铝镁產业基地。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全省能源、煤化工原料及其技术的深厚基础,以环保替代、功能修复、智能调控为重点方向,进一步加大生物基新材料的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突破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产业、仿生材料、生物塑料、3D生物打印等新技术,重点开发生物基聚酰胺、生物降解聚酯原料、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纳米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聚酯改性料等新产品。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围绕一个基地、三大集群开展建设,一个基地是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基地,太原市依托省内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包括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等轨道交通装备车辆全系列制造、售后服务、日常维保及架大修生产能力,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整车制造“山西品牌”,三大集群包括太原、大同、运城三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太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铁路货车、工程作业车、关键零部件为主导,建设国内种类齐全、技术领先的电力机车检修、货车新造与检修、铁路工程作业车制造园区,巩固和提升车轮、车轴、轮对、齿轮箱等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实力,大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重载电力机车为主导,打造国内领先的重载电力机车及牵引变压器制造基地,运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机车车辆电传动系统为主导,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较大的机车车辆电传动系统研发制造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为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太原、大同、长治、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太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吉利晋中基地、江铃重汽等企业为核心,形成涵盖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的太原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大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以雄韬氢能产业园和华熵氢能产业园为载体,建设大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长治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潞安集团、成功汽车等企业为龙头,建设涵盖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大运汽车为龙头,建设涵盖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集群依托山西省航空运输市场和航空网络体系,综合集成大同、长治两地产业和创新优势,高标准、高起点制定“产业图、路线图、招商图”,打造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两大通用航空产业集群。聚焦“建链、延链链”,布局推进航空材料、通航飞机研发与制造、机场建设及航线规划、通航大数据共享服务等全产业链。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立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系统性检验检测飞行平台,推动无人机产业全链条发展,提升通航服务能力。光伏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铸锭/拉晶—切片—电池片—组件产业链条,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治、晋中、吕梁三市,长治市以潞安太阳能、日盛达、晨洋光伏等龙头企业为主,形成从晶体冶炼到光伏组件制造安装的整体垂直化产业链,晋中市以晋能光伏为产业链领军企业,主要提供电池片和组件,吕梁市光伏产业主要分布在文水、孝义、汾阳等地,拥有晋能科技、孝能移动等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以晶硅铸锭切片、单晶高效电池及组件、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等产业为重点。煤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晋中、晋东、晋北三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建设太原、晋城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在煤机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以综改区为承载、以服务煤炭行业全局为目标的太原煤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三机一架”为主导的晋东南煤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以主运输设备、煤炭洗选设备为主导的晋北煤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以煤层气井下煤岩巷长孔钻探装备为主导的晋城煤层气抽采装备产业集群。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原料药精深加工、新药创制、仿制药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全产业链,发挥道地药材的坚实基础,推动中成药经典制剂创新、现代中药研发,发展壮大中药饮片产业,延伸发展以道地药材为原料的现代中药及大健康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已形成太重集团、太原锅炉集团、临猗变压器、汾西重工等规模大、竞争力强的节能产品和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涌现出易通环能、安瑞风机、乐百利特等一批增长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初具规模,节能服务公司达百余家,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此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势头较好,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有: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宏力再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朔州市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天元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鼎正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煤矸石制防火保温泡沫陶瓷材料、煤矸石制日用陶瓷、粉煤灰制复合地板、粉煤灰制轻质耐火砖等。

(二)各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太原市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完善富士康苹果手机整机制造和全球维修中心,迈上年产值800亿元新台阶,加快中科院超算中心、山西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山西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同市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大同市云冈机场支线航空产业示范区”和“大同航校机场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建设联动式航空产业体系,实现飞行器研发、生产、销售和配套产业,同时开展飞行体验、空中旅游、航空体育、执照培训、航空维修、飞行俱乐部等相关服务。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被列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和资源综合利用“双百”示范基地,全市已建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145家,年消化工业固废34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4%,固废利用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6%,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引领国际水平,北京大学固废研发中心以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先后开展了9大类30多项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有10余项固废利用技术成果相对成熟,有5项技术实现了工业示范应用。亚洲粉煤灰及脱硫试岗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连续五年在朔州召开。忻州市生物产业集群依托“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丘陵山区小杂粮区、忻定盆地高效农业区”三大区域,以发展特色优质产品为重点,努力构建规模更大、带动能力更强的生物农业加工体系。着力扶持山西培森生物科技、甘净生化科技、中恒制药、云中医药生物、嘉兴制药等优势企业和项目,加快推进新型疫苗、甘净养肝系列产品、大容量注射剂等重点项目建设,巩固桂龙咳喘宁品牌优势,不断壮大疫苗开发、基础用药、保健产品产业。稳定扩大党参、黄芪、甘草、黑枸杞、玛卡等原料药的种植面积,提高加工能力,打造品牌效应,做大晋北原料药产业基地。吕梁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全省规模最大、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的中润43万吨轻合金项目通电投产。结合山西省通用航空产业布局,积极发展航空用2系、7系铝合金、铝锂合金等高端合金材料,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加工基地。交城宏特超高石墨电极、针状焦、白炭黑、碳纤维,山西高科磁电、岚县中磁浩源铷铁硼永磁材料、光电子、软磁材,交城利虎玻璃功能玻璃等项目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晋中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包括山西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山西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山西斯纳德新能源专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整车及零部件、电池制造企业,是山西流程最全、产品最多的整车制造基地,2019年营业收入207亿元,集群内正加快实现美锦氢燃料电池、保罗集装箱汽车列车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阳泉市大数据产业集群围绕百度云计算中心,吸引各类大数据产业发展,把百度云计算中心的落地优势转化为发展大数据产业优势,高规格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区,占据大数据产业的一席之地,真正让“煤城”变“云谷”。长治市半导体产业集群通过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与消费品工业的深度融合,以高科华烨和中科潞安两大企业为龙头,以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高科华烨国家级光电检测中心、淮海集团国家级MEMS复杂微细结构加工技术创新中心为技术支撑,建设半导体产业集群。高科华烨集团构筑LED晶体生长、外延及芯片、封装、背光模组、显示、照明灯具及电源驱动、电视白板等应用全产业链项目;中科潞安半导体建设深紫外LED外延片、芯片以及深紫外LED应用产品、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立足长治、辐射全球的深紫外产业基地。晋城市光机电产业集群主要产品包括光通讯连接器、手机镜头、相机模组、精密刀具、工业机器人、LED电子显示屏、电容式触摸屏等,现已形成以富士康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企业42家,烽通光电光电器件封装、富兰地工具钨钢刀具等项目已落地投产,鸿硕智能科技硬质合金新材料及智能工程装备、深圳亮彩LED显示屏、上海全友光纤传感器、东莞井田精密螺纹及钻削工具、郑州亿丰煤层气智能无杆排采装置等10余个项目正加紧建设,全市光机电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临汾市精密铸造产业集群打造临开、襄汾、翼城、侯马、尧都五大特色铸造工业园区,重点推进华翔集团“互联网+”协同制造机加工智能化工厂升级建设、汤荣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毂技术改造等项目,打造中西部精密铸造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其白色家电零部件行业全球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5%)、机械工程类单厂规模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15%)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白色家电整机制造,引进机器人制造等精密制造业项目。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金属冶炼—铸造—机加工—零配件—总成件—整车”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全链条,产品以汽车整车、总成件、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等系列为主,现有生产企业24家,总资产98亿元,从业人员1.3万余人。主要企业有大运重卡、同誉金属材料、恒誉镁业、山西卡乐仕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运城市创大汽配有限公司、山西卓里集团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山西荟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楚欣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运重卡,已形成了纯电动重卡、中卡、轻卡、微卡、客车全系列产品。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策指引

为配合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意见》,细化政策落实的措施。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产业集群政策的统一制定、统一实施和协调机制建设,以保证产业集群政策的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鼓励设立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种类型的产业创新平台,平台下面成立专门的研究所,汇聚人才,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培育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加强要素投入力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知识、资金和政策密集型产业集群,对环境、要素的需求水平较高。适应甚至适度超前创造发展条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助力,进一步加大创新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充分的环境要素保障。

(四)通过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多方沟通

加强信息沟通、联席会商、协调服务机制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建立主管部门、企业与金融等服务机构的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及时掌握市场及产业发展趋势,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

(五)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集群的金融服务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流入,支持各类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企业和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创新信贷模式,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08)

[2] 刘恒江,陈继祥.国外产业集群政策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11)

[3] 孙国民,陈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发展动向.中国科技论坛,2018(11)

[4] 刘志陽,姚红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培育模式与政策取向.重庆社会科学,2011(03)

[5] 喻登科,涂国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4):114-120.

(作者单位: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1)

[作者简介:卢庆华(1977—),女,山西祁县人,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科技哲学硕士。]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政策建议转型升级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