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编者按:近年来,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宁夏社科院牢牢把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科学精神、求实态度,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加强宁夏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办法》,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适时启动了以思想理论、民族团结、“一带一路”、公共政策、科技创新等子智库为核心的综合智库体系,着力打造自治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努力把服务转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逐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需求,努力推动智库建设上台阶。在2019年9月召开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新时代智库建设论坛暨第22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上,宁夏社科院党组书记彭生选介绍了近年来宁夏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做法及思考。本刊将彭书记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彭书记,您好!请您谈谈贵院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做法。
彭生选:我院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认真履行“三大职能定位”,着力推进“三大体系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宁夏综合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智库应有的积极作用,已成为自治区重点支持的新型智库。目前,宁夏综合智库已有专题论坛、系列蓝皮书、智库丛书、学术文库、《呈阅件》和《决策咨询》等智库平台,突出解放思想、立足宁夏、注重特色、发挥优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我院及时调整发展方向,着力应用对策研究,着力推动科研转型,使决策咨询的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我院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对院属“四刊一报一网”及学术活动的管理,严把学术研究和期刊稿件政治关。近年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三性、增四力”教育实践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及院内开展的“一强三树五提高”活动(强化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意识,树形象、树正气,树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政治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新型智库建设能力和提高依规办事能力),使全院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学风、文风、作风大有改观,为宁夏新型智库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加强制度创新。新型智库建设关键在“新”,这个“新”体现在智库建设的方方面面,创新对于智库研究而言,方法具有根本性。要求科研人員准确把握新时代新方位,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积极开展党委政府急需、特色鲜明、能够引领发展、影响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坚持科学精神,大胆探索,提出有思想、有见地、有分量的对策建议。自2016年以来,先后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认定等10多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修订了《宁夏社会科学院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宁夏社科院青年项目管理办法》,为新型智库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提供了依据。同时引进宁夏政务统一办公系统(OA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宁夏社科院科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为智库建设提供便捷、高效、规范的科研平台。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方面,不断探索建立由自治区领导命题、相关部门点题、专家选题、民主竞题的运行机制,解决了选题难和选题不准的问题。
第三,强化基础研究。智库建设与基础理论对于地方社科院来说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智库建设,脱离不了基础理论研究支撑,相对于应用研究与对策研究,基础研究受关注小、产出比低且周期长。因此,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我院不断协调平衡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从政策支持、资源分配、体制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为智库的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注重基础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培育,促进不同学科的人才均衡发展,为智库机构研究人才的输入做好储备。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始终强化优长学科建设,坚持理论创新与宁夏地方特色相结合,巩固发展了包括西夏学、民族学、地方历史文化等优长学科,研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精品力作,使智库建设与基础理论研究协同发展,受到各方赞誉。
第四,注重智库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要有自身特色,为自己的研究领域贴上专属“标签”。我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政协汪洋主席2018年9月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从根本上做好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研究工作,强力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深度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围绕有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加大对民族宗教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回族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力度,积极打造能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多层面内容的特色新型智库。
第五,抓实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院通过在全国招考、引进,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鼓励中青年攻读硕士、博士等途径,逐渐培养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专家学术队伍。近年来,通过引才计划,吸引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优秀学者参与社科院的新型智库建设,使科研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上半年,对文化、应用经济、生态文明等学科进行全面的摸底和检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各个学科具体的人才梯队建设情况、人才培养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实施“创新工程”和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修改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发放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第六,打造过硬队伍。新型智库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我院通过强“三性”增“四力”活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本领素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科研人员的政治性、科学性、创新性。组织科研人员开展重大现实问题调研活动以增强脚力和眼力,组织开展各种研讨、比赛活动,以提高脑力和笔力。根据研究课题的不同内容,通过访谈、调查问卷、专家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理论文章,有的通过《决策咨询》《呈阅件》报送各有关部门,这些科研成果既接“地气”又聚“人气”,为科学决策和科学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记者:请您谈谈贵院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彭生选:新型智库建设同样是问题和机遇并存,当前我院新型智库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层次专业人才不足。缺少高端专业领军人才、专家是新型智库存在的最大问题,体制内的智库人才大多还带有较浓的行政化色彩,体制外的人才,由于体制不活难以吸收进来。智库缺少专业化人才梯队支撑,人才培养的体系性、规范化与制度保障不足,骨干研究人员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当前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多数是青年科研人员,或为业内临时转行的科研人员,缺乏实际部门工作经验,对区情和基层情况了解不深,其学识难以适应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智库建设的需要。
第二,对策与需要衔接不紧。智库研究长期以来相对封闭,成果大多限于同行之间交流与沟通,很难跳出这一圈子而走向社会、走向党委政府决策。即使承担党委政府委托的课题研究,也具有随机性、临时性、短期性特点,往往是研究的不少、可用的不多。同时,各类研究机构间常常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针对同一个研究课题,分别组织力量研究,之后又分别送达决策层,这样的成果多有雷同。还有不少研究成果站位不高、思路不宽,就宁夏研究宁夏,对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掌握不多,造成研究深度不够、前瞻性不强。
第三,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对既有部署的阐释性、延伸性研究较多,针对未来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谋划和针对当下改革过程中化解突出矛盾的对策性建议较少。智库缺乏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和对有关政策的掌握,研究成果与实践脱节,与决策的需要衔接不紧。
第四,决策咨询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智库参与决策咨询不是出于制度设计的必然,专家是否参与决策过程往往取决于决策者选择的偶然,而未被列入决策法定程序。科学的决策咨询要依靠咨询程序的规范性,没有完备的制度作保障,其作用是有限的。
记者:请您谈谈贵院对下一步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彭生选: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从时代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并遵循智库发展规律,规范和引导智库健康发展,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政治建设。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注重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确保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的统一。宁夏新型智库建设,特别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于民族宗教研究、地域文化研究的全过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以具有说服力的阐释分析来引导群众,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
第二,服务发展大局。新型智库建设要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紧紧抓住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短板弱项,对党委政府要解决的问题、对人民群众所期盼的问题、对促进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问题加大力度研究,特别要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在做好全局性、综合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注重提高对策建议实际应用价值,使对策建议更加专业化、更富建设性、更为切实管用。
第三,突出地方特色。作为民族地区的新型智库,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新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的把握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意义,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努力为新时代宁夏各项事业发展聚集力量、凝聚各方才智,着力打造更有活力更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新型智库。
第四,深入调查研究。新型智库建设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到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到脱贫攻坚一线和风险矛盾集中的地方和领域寻找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决策需求导向,加强与决策部门的工作对接和信息交流,准确把握决策的目标方向、政策基础,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研究方法创新和专业工具支撑,运用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政策分析和对策研究的精准性。
第五,创新体制机制。新型智库建设需要不断深化研究体制改革,完善决策需求分析、研究选题、招標委托、科研立项、科研组织和考核、研究报告质量评审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机制,健全政策研究、评估、解读等各项科研管理制度。深化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评估、直接费用的支出管理、间接费用的规范使用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和问责监管力度。以课题(项目)为引领,通过联合攻关、内部攻关,加强与实际部门的良性互动。完善智库在参与意见征询、方案论证、政策解读、舆论引导、效果评估等方面工作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形成与决策部门的工作对接。
第六,激发人才活力。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要以开放视野、战略眼光对智库人才队伍培养作出中长期规划,使新型智库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着力培养智库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科研人员到实际部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推动政府部门、智库和企业之间人才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人才“旋转门”制度。加快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建立以专业能力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同时要加强研究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培养一支能够担当时代使命、政策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型智库人才队伍。
记者:通过与彭书记的交流,可以看出,近年来宁夏社科院在新型智库建设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地方智库“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服务宁夏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从时代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并遵循智库发展规律,规范和引导智库健康发展”,在谈及未来宁夏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时,彭书记如是说。既有新时代的站位,也有智库健康发展的思考,彭书记结合宁夏自治区的实际和特点,提出了很多有益于宁夏新型智库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相信通过宁夏社科院的不懈努力,能够推动新型智库建设更上一层楼,推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服务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