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涛
摘 要:运用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高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增长与第二产业的发展间的因果关系是显著的;高职教育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这为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增加教育投入、丰富教育类型并以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9-0150-04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民生发展和提供终身教育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察发达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经济与教育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职业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时期,偏重科学研究创新的高等教育则成为教育需求的重点。社会分工不仅向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而且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同时,全球化和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分化、发展和协同创新,同时也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勞动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强化合作和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较以前有所变化、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发生了转化,这些客观基础都促使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高等教育有在通识教育的层次上强化职业教育这种类型教育的客观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更加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产业更迭的敏感性和依赖性更强,在现代国民教育的体系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发挥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储备与开发的重要功能。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应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发展。然而,高职教育研究的深度广度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背景下进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作用的研究,为高职教育从规模、类型等方面进行调整并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现实需要和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分析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人力资本由于它的特殊功能而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亚当·斯密和阿瑟·刘易斯均认为,教育的发展会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且论证了通过教育而提升的人力资本会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到1964年,贝克尔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教育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机理以及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层次,对提升经济收益率的差异。罗默从理论上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教育提升了人力资本存量,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内生增长和技术进步,这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源泉和动力。
乔学斌等(2013)通过研究江苏省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模型和方法研究了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间协同发展的变动规律,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建议。
(二)定量分析
舒尔茨、丹尼森都通过研究美国的教育数据,测算出由教育所提升的人力资本对其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Blankenau等人通过研究后提出公共教育支出能够在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稳健作用。
我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始,通过对我国经济数据的分析,以教育经济学的视角计算了我国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刘文君(2007)通过研究日本的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李进(2010)分别从职业教育成熟度、经济增长和教育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考察,得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发展理念的更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机制体制的创新等要素。戴文静(2013)测试了生均费支出的离散指标,得出了高职教育在省际间发展不平衡的结论等等。
(三)对本文意义的阐述
综上所述,学者们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的方法对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类型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和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数量并不多,而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更为紧密,对产业结构调整更为依赖和敏感,故而使得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2006—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三次产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等面板数据,归纳整理和挖掘相关统计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①(由于2006年以前,并未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等进行分列,因此2006年以前的情况不做讨论)。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模型的选取
《教育大辞典》和《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均提出职业教育是以技能为主的教育。②因此,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定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的支持,反过来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又为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日本的经济学家宇泽弘文(日本世界级的理论经济学家)通过构建的经济增长模型,论证了技术进步促进产出增长,而技术进步又离不开对教育部门的资源配置和投入。因此,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和投入,会促进人力资本提升、推动经济增长。
(二)实证检验
1.数据选取和相关说明。本部分用于分析和检验的样本区间为2006—2016年间的年度数据。③其中,JF表示国家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财政性经费)。iLNGDP和iLNJF分别表示LNGDP和LNJF的一阶差分。④
2.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由表1可见,Lngdp、Lnjf两变量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根据对以GDP为被解释变量,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支出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LnJF=-0.858317+0.758484LnGDP
(13.78669) (-0.847755)
R2=0.929961 2=0.921206
以上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修正,从而得到误差项ET并对误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
经检验,统计量t=-1.988198>2.682527(t的临界值),说明ET序列是平稳的(5%的显著性水平)。
3.变量的协整检验。两变量序列Lngdp和Lnjf均为二阶单整,因此建立以下模型:
Lngdp=a+bLnjf+ET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各参数得方程:
Lngdp=0.507762+0.683537Lnjf+ET
(0.571638)(14.07847)
R2=0.956564
2=0.951738
F=198.2033
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协整关系,且是同向变动。
4.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公式如下:
DLNGDP=1.412595DLNGDPt-1-1.275450DLNGDPt-2+0.345776DLNJFt-1+0.391687DLNJFt-2+0.760056ETt-1
模型结果表明误差项对模型存在正向修正效果。
四、高等职业教育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实证研究
以2006—2016年高职高专教育教育经费支出(Y)为解释变量,第三产业增加量(Z)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确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支出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关系,我们得到他们之间的散点图,结果如图1所示。①
从结果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增加量与高职高专教育教育经费支出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
接下来,我们通过相关系数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与高职高专教育教育经费支出的相关程度,所得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结果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与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015,说明第三产业增加量与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支出是高度相关。
最后,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法,以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支出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模型分析,结果如下:
Y=-2.133239+0.785056X
(0.0655412)
R2=0.941193 2=0.934657
从回归结果来看,系数的P值为0,表明X的系数是显著的;截距项可不考虑;R2=0.941193,说明模型拟合度很好,F统计量的值为144.0394,同时P值为0.000001,说明该模型是显著的。
从结果来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育经费支出对第三产业增加值有正向影响,并且高职高专教育的经费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第三产业增加量增加0.785056个单位。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这也为当前增加高职教育规模,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实证支撑。客观上,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进一步要求高职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契合了当前我国政府重视和强调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思路。
其次,以上的检验结果表明,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论具有整体一致性和完整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在我国,高等教育一方面具有国民素质提升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承载着家庭的期待、社会的责任。对于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来说,入学时的专业选择与将来就业时的岗位选择是存在一定时滯的,因此就业时所进入的行业类型及企业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客观上就需要教育部门应秉承前向型、应用型和社会性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落实“1+X”证书制度,对高职教育中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为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从而避免学生个体对于专业选择的盲目性,积极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二,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和就业的适应性。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高于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应增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型和培养规模的观点。而且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应更加强调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努力提升教育的超前性和顺应社会的发展,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统一,从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使学生个体能够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目前的产业推进和行业发展有正向激励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在不同的产业和行业中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目前的实践及实证研究均表明扩大高职教育规模、提高高职教育的投入数量和丰富教育类型是能够促进就业,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8-09-10.
[2] 张利萍,邸敏学,燕晓飞.国外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互动及其启示——以英国、美国和德国为例[J].理论探索,2008,(1):91-94.
[3] 乔学斌,姚文凡,赵丁海.互动与共变:高等教育结构、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122-126.
[4] 刘文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7,(6).
[5] 陈万明,沈婷.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中的时滞性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73-76.
[6] 何菊莲.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2):48-55.
[7] 吴雯雯,曾国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5,(5):37-45.
[8] 胡德鑫,王漫.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6,(8):42-48.
[9] 岳昌君.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7):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