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入路对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短期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4-29 06:15康忠仁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骨化后路节段

康忠仁

[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会宁 73079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以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受压为特点的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1]。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等症状。颈前入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是治疗OPLL常见方法,均能达到临床疗效,颈前入路手术即可直接切除骨化灶解除压迫,又方便融合固定,相比后路手术更为理想[2]。但因手术操作复杂,手术创伤大、风险大,因此,术前做好完善工作,预防和处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尤为重要。相关文献表明[3-4],针对OPLL患者不伴有椎管狭窄的3个节段以内的局限型或节段型,且椎管狭窄率 ≥ 50 %、基底呈开放性的,颈前入路手术治疗更为合适,此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一个或多个椎体,去除显露的骨化后纵韧带,对脊髓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颈前入路对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短期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为对象。(1)纳入标准[5]:① ≥ 3个节段发病;②有颈椎前路后路手术适应症;③患者及家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属。(2)排除标准:① < 3个节段发病;②合并外伤后完全截瘫者;③有严重脊柱创伤史者;④合并有胸部或脊髓本身病变影响感觉和运动功能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CT三维重建及MRI扫描,明确骨化物的范围、厚度、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受压情况。麻醉方式采取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颈前入路手术,取仰卧位,取颈前右侧切口,首先对骨化灶部位的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物打磨游离,采用漂浮法,直视下见硬膜囊向前漂浮,然后再进行处理,最后用钛网及钛板进行内固定维持颈椎稳定性。对照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手术,取俯卧位,由颈后方正中入路,行C3至C7广泛减压,取脊髓压迫较为严重的一侧为开门侧,取对侧关节突内缘0.5 cm位置为门轴侧,由开门侧往门轴方向将椎板掀开,同时对硬膜囊和黄韧带中的粘连带进行分离,以微型钛板对掀开椎板进行支撑,固定于对应椎板和侧块,止血后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营养神经及消肿治疗,患者佩戴颈部围领固定 3 个月。

1.3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髓功能评分表(17分法)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术后JOA分值-术前JOA分值)/(17-术前JOA分值)]× 100 %。脊髓压迫率=最小前后径 / 最大横径。

1.4疗效评价标准 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6],(1)显效:神经功能恢复≥75 %,且术后无并发症;(2)有效:神经功能恢复 50 %~<75 %,术后并发症减少;(3)无效: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甚至恶化,并发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术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中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2.4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JOA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脊髓压迫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3 讨论

OPLL起病隐匿,轻微神经或无明显症状可能维持的病程时间较长,大多患者在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对脊髓形成明显压迫、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去医院治疗,此时骨化物范围已跨越多个椎节并占据大面积的椎管,因此临床上短节段OPLL患者并不少见,增加了治疗难度[7]。相关文献显示[8],临床上治疗OPLL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目前仍有很大争议,患者的年龄、症状持续时间、术前神经功能和合并其他病症等临床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临床疗效,如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的自我恢复能力差。此外,椎管狭窄率、脊髓压迫率是用来衡量OPLL患者严重程度以及脊髓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9]。

研究发现,短节段OPLL患者在局限型或节段型中,局限性固化物较多,大多集中于患者椎间盘水平或某个椎体的后方,当伴有颈椎后凸畸形存在时,使用后路手术治疗时,脊髓不能在弓弦原来的作用下向后漂移,进而达不到间接减压的目的[10],因此,临床上建议使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此外,相关研究分析认为[11-12],后路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一是OPLL压迫不能解除;二是术前颈椎后凸畸形难以达到间接减压效果;三是后路手术操作时对颈后肌群的分离和破坏会引起术后肌肉萎缩,造成颈后部张力下降,不能维持正常的颈椎前后凸曲度;四是后路手术后颈椎后方支持结构减少且颈椎的机械应力增加,会导致手术后OPLL生长速度过快。相反颈前入路手术对于短节段的OPL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优势有:一是OPLL的致压物在椎管前方,可减轻患者脊髓压迫,避免颈椎发生继发后凸畸形;二是颈前路入路手术可有效的内固其稳定性,阻止因异常应力导致的OPLL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撑性植骨重建可达到长期稳定效果;四是颈前入路手术对重建序列,恢复颈椎前凸曲度效果明显[13]。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前入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路手术,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颈前入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后路手术,术后,OPLL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后路手术,术后1年后的随访情况,使用颈前入路手术的OPLL患者JOA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及脊髓压迫率在两种手术间,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后路手术,效果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颈前入路手术对短节段OPLL能从前方骨化物直接切除,减压效果明显,对降低患者JOA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及脊髓压迫率均有显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研究临床诊治时间为1年,未能远期观测,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骨化后路节段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帕立骨化醇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造成颈椎及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因素
梅花鹿茸快速生长及骨化期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尖吻鲈仔鱼骨骼发育观察
后路单开门结合侧块螺钉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