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2021-04-28 21:13薛维忠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

薛维忠

摘  要:新时代赋予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内涵:价值观培养和劳动技术技能培育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存在不够完善、主体系统化思考有待加强、客体认知异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用型高校应构建劳动教育“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五育并举”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健全评价机制,建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劳动教育;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4-056-04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应用型高校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补齐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短板,突出应用型高校特色,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我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需要。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科学界定,是解决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对“劳动教育”认识模糊问题的关键[1],也是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基础。学者们曾就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有过观念上的碰撞,部分学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以劳动技能培养为主,提升学生专业化技术技能水平。另有学者认为新时代更应注重对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远比掌握劳动技能更为迫切。随着《意见》的发布,对于劳动教育内涵的认识已经明确,即新时代劳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其内涵应该是价值观培育和劳动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通过劳动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进一步坚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動最美丽”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其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劳动教育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完善

无论是当今还是过往时代,教育变革抑或教育,都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实践,教育之事就是社会之事,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的问题[2]。从“学区房”“择校热”“校外辅导班”,到“应试教育”,乃至“五唯”等种种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无一例外都与整个社会的“生态系统”有关。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困难之处在于,社会“生态”往往与社会大众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有关,无法简单通过行政命令、政策引导来转变。如家长们长期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悖;学校教育学生“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媒体却充斥着各类“一夜暴富”的网红、明星们的“光鲜生活”,学生们容易迷失自我,梦想“挣快钱”,追星、追求享乐,由此也滋生出“校园贷”等诸多问题。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要让劳动教育价值回归,就必须营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2.对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思考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因此,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劳动教育落实的机制。已推行劳动教育的高校,大多都增设劳动教育“专项课程”,这种做法虽然达到了《意见》强调的课时等要求,但由于缺乏系统性思考,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增添新课程,在学分与课时数上限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挤压原有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增加负担,反而削弱了劳动教育的自身价值。还有部分高校劳动教育内容陈旧、单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生活脱节,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部分高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演变成观光、考察等娱乐休闲项目。要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作用,就必须加强系统性思考。

3.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历过“苦”日子的家长对下一代过度呵护,不希望孩子再吃自己曾经的“苦”。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由西方传入的追星、个人主义、消费至上等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劳动观、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是思想上轻视劳动者,尤其是普通的基层劳动者,而对于演艺明星、富二代等却羡慕崇拜。二是沉迷于“挣快钱”,幻想“一夜暴富”,在就业时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靠劳动去奋斗。三是不珍惜劳动成果,即使学校倡导“光盘行动”,但浪费仍不断发生。因此,重塑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防止异化,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一环。

4.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评价问题是所有教育改革的难点。当前,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还缺乏一套社会普遍认可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需要构建经过实践验证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一是与其他“育”相比,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经验的积累,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二是在育人成效上应体现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既需要评价学生的劳动观和劳动素养、技能,还需要评价“五育并举”,因此需要构建全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1.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共同构筑“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助推劳动教育的开展。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家长应抓住日常生活中劳动的机会,鼓励孩子勤动手自觉参与家务劳动,树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孩子会潜移默化,逐渐养成热爱劳动、自觉参与劳动的好习惯。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高校,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崇尚劳动;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实践教育、专业实践、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锤炼学生的劳动技能。社会是劳动教育的辅助,为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公益性、服务性、实践性劳动提供锻炼的平台。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接受社会的考验是必须迈出的一步,通过社会平台提供的支持,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与普通劳动者一起劳动,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也考验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劳动中实际困难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劳动素质的提升。政府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将劳动教育与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使劳动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焕发生命力[3]。如天津市教育两委设立的“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靠社会力量,参与到家校共育的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新格局,就是很好的实践。

2.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

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均围绕“育什么人”“为谁育人”“怎样育人”展开。“育什么人”和“为谁育人”已逐渐明晰,“怎样育人”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是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命题。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并举”是最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4]。构建“五育并举”教育模式,不是原有模式的叠加,而是以“五育并举”为背景,重新构建新的“五育”模式,“五育”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建“五育并举”教育模式,能避免因当下过度关注劳动教育而出现挤占、弱化其他教育内容的情况,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五育并举”既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育人实践,强调融合,但不是替代,其前提仍然是以融合实现各自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有效手段。

3.加强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是以课程为载体来实现的,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应用型高校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按照《意见》要求,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另一方面从“五育融合”入手,通过相关课程来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一是按照劳动教育内容,从劳动知识、劳动价值观、劳动安全、劳动技能、劳动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规划课程、科学教导,提升学生整体劳动素养。二是重视思政劳育。思政劳育在高校劳育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铸魂领航的重要作用[5]。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具有相关性,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劳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劳育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助于挖掘思政课程中的劳育精华和元素,产生劳育、德育的协同效应。三是专业劳育。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很多专业课本身就有实践环节,为劳动教育的融入提供了载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把劳动素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布线实训,不仅让学生做到布线完成后設备运转控制正常,而且线路走向规范且线路接口标准甚至体现出美感,实训场地清洁,工具回收摆放到位,这些良好的劳动习惯渗透到每一步专业学习环节,就不仅是劳育与智育的融合,还能达到美育的效果。

4.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建设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一环。评价机制建设首先要厘清哪些育人效果是通过“劳育”实现的,哪些是通过“五育”实现,评价标准及指标要明确,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评价机制可以从劳动教育目标达成度、过程规范性与安全性、态度端正度、技能掌握度等多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考核要求,考核结果要与评奖评优等激励、强化措施挂钩。另一方面,对教师也要考核,例如对责任是否落实、目标是否达成等也要进行多元评价,学生、管理部门、相关社会组织等都参与其中。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如有些高校在学生的操行评定中,加入学生劳动教育表现的评价内容;在劳动教育的实训、实践,以及在专业劳育实践中,把劳动教育的要求融入到专业实践考核中;在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中,加入对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成效、积极性、方式方法等进行评价,初步形成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

5.建设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入,都离不开人、财、物的投入。一是要打造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劳动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短期内专任教师无论是引进还是内部调配,都面临较大压力,可以从与其他“育”融合的角度,大力培养兼职教师,同时还要从行业、企业聘请劳动技艺精湛、乐于奉献的“德技双馨”兼职教师,配齐配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二是要大力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借助原有的专业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在政府引导下,不断拓宽专业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确保将劳动教育实践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劳动教育平稳有序运行,尤其是确保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各项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伟亮,谢红.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综述(2000-2019)[J].高教学刊,2020(10):133-136+140.

[2]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3]孙会平,宁本涛.五育融合视野下劳动教育的中国经验与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2020,36(1):29-34.

[4]李政涛.“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N].中国教师报,2020-01-01(03).

[5]刘向兵,赵明霏.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8):62-66.

Labor Education System of Applied University in the New Era

XUE Wei-zhong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new era has given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new connotations: the cultivation of values and labor technical skills needs to be unified. Th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is not perfect. The subjective systemic thought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object lacks cognition.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sound enough.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llaboratively innovate labor education, use "five education" model,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Key Words:Labor Education; Applied Colleges; Labor Education System; Five Education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