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动因与要旨: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分析

2021-04-28 19:45闻万春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高职教育新时期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从产生到发展可以划分为政府主导下的规模扩张期、政策驱动下的转型建设期、企业参与下的深度产教融合期三个阶段。受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的本质属性复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家战略外在驱动的影响,发生了两次发展方式转变。新时期,高职教育确立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才个体发展相统一,打造多元主体协同互促的治理格局,激发高职院校自我意识与类型教育价值,持续提升高职教育供给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时期;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4-030-05

高职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深受外部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化力量、科技力量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在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要素分化、结构变革等新形势与挑战。

一、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释义

发展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运行现象或模式,国家、行业、组织都存在发展问题,而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方式。在我国发展方式通常被应用于经济领域,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变革的系统状态与战略选择。根据《现代经济辞典》给出的定义: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有学者认为,“教育发展方式是指推动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1]高职教育发展方式是教育发展方式的下位概念,是指服务高职教育发展目标的要素选择与路径依赖,由此推断出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定义:高职教育是一个因外部环境、发展目标、内部形态发生变化而导致适于外部关系、内部要求的路径选择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由多元要素构成的行为系统,主要包括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理念与发展主体等。具体来说,发展目标是前提、发展动力是支撑、发展理念是核心、发展主体是体现。[2]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有机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能够引发其它要素发生变化,甚至牵动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全局性转变[3]。因此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由局部要素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系统性、整体性变革。

相比于其他类别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更加兼顾经济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从运行機理与系统关系上体现以企业逻辑为办学主线的价值导向。因此,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受到外部环境与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如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变迁等,体现了较强的市场敏感度与社会服务性,同时也可因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内部矛盾而进行自我调适,总体表现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变革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我革新、自我调适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与动因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

高职教育发展方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高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模式与形态,以一定的组织规模、结构体系、实践活动为基础。我国高职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依靠政府外力推动形成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形式。

从目标导向、发展动力、主导力量、价值选择、办学形式等维度进行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同时伴随着两次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第一阶段是1980年我国第一所高职院校建立至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这中间以职业院校结构调整为节点,可划分为高职教育的试点酝酿期与规模扩张期。此间高职教育以满足大量技能人才缺口为目标导向,发展动力主要是外部经济体制改革及高校扩招政策,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府,主要价值选择是为国家服务,形式是政府主导下的教育主体办学。第二阶段是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前,政府开始注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以政策项目的形式推动高职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更高质量的技能人才。第三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具体来说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至今,高职教育以服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服务社会与国家战略为导向,企业成为驱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办学形式逐渐走向深度产教融合,价值选择日益多元化。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历程

第一次转变。在上世纪末,高职教育处于试点阶段,主要由各地方政府、各行业主导办学,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通过“三改一补”的方式,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数量激增、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政府为驱动力、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方式。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深入改革,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规模扩张与内涵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式发生第一次转变。突出表现为:高职教育由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向省、市两级地方政府统筹管理转变;由侧重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向培养高技能从业者的目标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转变;由政府统筹资源配置转变为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由单一的办学格局调整为多元办学格局。

第二次转变。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密切产学研合作,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此后,政府相继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于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时代职教方针,旨在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新阶段,发展方式正在发生第二次转变。此次转变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的类型概念,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及技术研发的三大任务,要求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实现软硬件建设并举向持续内涵建设深化;培养目标由技能型人才转变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活动多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办学主体由学校单一办学向校企“双主体”转变,在实践中探索混合所有制、“校中厂”等多种模式;发展动力由政府驱动向政府引领、企业主导、新技术推动等多元要素协同作用转变。此外,高职教育的复杂性日益加大,发展目标与价值选择日益多元化,办学成果开始走向对外输出,由完全服务国家战略转变为服务国家、社会及劳动者个人成长发展相结合。

(三)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因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且各地区受经济社会环境的差异与地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其他地区个别突出、整体落后的现象较为普遍,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为多元、更加开放转变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引起此次转变的动因很复杂:既有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有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深化的外部驱动,也有复归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内在属性要求。概括而言,主要有内外部两个动因。

1.内部动因: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的本质属性复归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资金的投入,促成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数量目前已达1300余所,学生人数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在解决了本世纪初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与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需求矛盾的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时期也累积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高职教育的质量水平尚未达到经济社会需求的预期,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按照普通教育模式进行办学的痕迹犹存,同质化办学现象严重等。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开始面临事关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例如高等教育适龄青年数量持續下降,发展的空间规模受限,抑制了原有的动力增强点;高职毕业生就业层次低、薪资待遇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偏低等。新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对高质量高职教育的需要同有限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变从根本上驱动各高职院校以内涵建设为主要任务,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即以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共同招生、育人与管理,探索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2.外部动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家战略的驱动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政策刺激消化的“三期叠加”阶段,过剩能源产业、低端制造产业、传统服务行业等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新型战略产业集群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用工结构与方式,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技术技能人才、售后服务型人才供不应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产”“教”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割与断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高职教育调整与转变的重要推手。此外,“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地区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等国家战略,也促使高职教育积极适应高标准、高速率、高质量的国家战略要求,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旨

在新技术革命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引领下,我国高职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内生动力与服务能力提升的双重任务,亟需以深化改革为行动方式,强化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任务目标,进一步确立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式。

(一)服务面向: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才个体发展相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与价值诉求。历经两次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职教育在实践中逐渐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为谁培养人”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价值导向,即坚持两个服务面向,统筹服务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将促进个人发展作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一方面,高职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为“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等战略提供服务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满足区域产业需求的人才服务与智力支持更是立足之本。另一方面, 新时期“人”的价值得到提升,追求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欲使“人”从教育的工具属性中解脱出来,在满足“谋生”需求以外,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无论是为学生服务的原生功能,或是为国家服务的派生功能,都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高职教育在知识传播、技术创新与价值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主体关系:打造多元主体协同互促的治理格局

新时期,高职教育需要理清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即政府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利规制同企业建立主体意识与文化的关系、政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改进评价方式同学校发挥办学特色与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学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企业参与联合办学的关系,努力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互促的治理格局。

首先,須优化与调整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资源配置的关系,由政府主导向“放管服”的角色转变,激发市场对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动力,转变因利益而生的外驱力,提升因责任而生的内驱力,积极构建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以立法为主,明确企业在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中的责任、权利与利益,消解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可先以地方试点,采取个别领域突破倒逼政府出台宏观政策的方式;二是以政策规范为辅,主要从经济政策入手推动教育政策的落实,创新产业、征信、税收等政策,激发产教融合动力;三是不断优化评价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及创新发展机制,有效调整布局结构,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与分层发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力与办学活力。

其次,须打造产教融合的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需要遵循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双重规律,即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赋予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话语权与主体责任。在合作机制上,高职院校要紧跟产业的发展动态与需要,着力培养科技研发与售后服务类人才,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充分利用学分制与证书制实现人才共育、基地共建、文化交融。在组织载体上,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的作用,以科技研发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集团+标准+资源”“团队+平台+项目”的功能载体。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校企信息、人才、资金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提升产教融合质量。

(三)运行能力:激发自我意识与类型教育价值

我国高职教育属于“后发外生型”教育,具有较强的外部驱动力与政策指向性。长期以来,政府主导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渗透,挤压了办学主体的生存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体制机制、发展动力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对于院校治理、创新发展的自觉意识逐渐增强,产生了一定的内驱力与创造性。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需要萌生更强的自觉意识,催生出更强的自觉行为与发展动力,要超越短期的功利性倾向与唯“政命”是从式的工作作风,提高院校治理能力,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引入市场资源驱动创新发展,精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自为”“自主”“自强”,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运行能力。

“运行能力是指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能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4]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释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价值,突出应用型、技术型特色,贯彻产教深度融合、终身教育以及教育要素与生产要素相对接的理念,把握“跨界、整合和重构”的类型教育特征,即“从一元结构走向跨界双元结构的办学格局、从单一需求走向整合的双重需求的社会价值、从单维思维走向辩证的多维思维的逻辑工具”。[5]

(四)质量品质:持续提升高职教育供给能力

新时期,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夯实高职院校“内功”根基,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作为打造高职院校品质的两个落脚点,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带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技术研发能力、社会服务价值以及精神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实现校企双元交融,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产业结构特征,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与资源配置,对接企业生产任务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建立校企对接合作机制,同时也要具备“引企入教”的质量基础,包括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团队、对接产业需求的实训基地与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以及具有卓越品质、匠心精神的校园文化等。增强内部治理能力是基础性质量工程,主要通过更新院校治理理念、优化院校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培育内部治理文化等方式[6],实现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制度的体系化、治理手段的科学化。新时期,高职院校只有充分释放办学活力,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与供给能力,打造业内品牌影响力,才能吸引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

参考文献:

[1]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3-10.

[2]闻万春.省属师范大学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因与路径研究——以辽宁省属师范大学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4.

[3]刘国瑞,林杰.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3(2):12-17.

[4]祁占勇,刘丹.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的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20(5):93-102.

[5]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12.

[6]胡正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独特性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5):91-94.

History, Motivation and Key Points: Analysi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WEN Wan-chun

(P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anjin Liaoning 124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 period of scale expansion led by the government, a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driven by policies, and a period of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It has undergone two changes in its development mode, which are affected by the return of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external drive of national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metho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entered on quality improv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unity of national service strategy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o create a governance pattern where multiple subjects cooperat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o stimulate self-awareness and the value of type education, and to continue to improv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supply capacit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Development Mode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高职教育新时期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