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情况及潜力品种推荐

2021-04-27 02:52:40周作高黄田夫赵坤
长江蔬菜 2021年7期
关键词:商品性沿海地区豇豆

周作高 黄田夫 赵坤

导读:广西沿海地区长豇以冬春季、春季栽培为主,95%农户采用小拱棚避寒栽培技术,90%田块实行长豇豆—水稻一年两茬水旱轮作模式,但在当地长豇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连年增加、规模化程度低、劳动力科学素养偏低、采后处理不规范、栽培技术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困难、产品价格变化大等问题,需要对症下药。 目前,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上急需引进高产、商品性好和耐贮运的新品种。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推荐了能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潜力品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产业,区域特色突出,是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蔬菜主导产业。 广西沿海地区属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平原地区,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总时数超过1900 h,年均气温22℃以上,年总积温8200℃,年均雨量在1500~1800 mm,其自然禀赋和区域优势,为长豇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上市时间比海南迟,但又比广西其他区域、湖南、云南、福建等地的早,上市时海南豇豆刚好结束供应,弥补了市场对长豇豆需求的空档期,保证了生产者的收益。 笔者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推荐了能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潜力品种。

豇豆分为长豇豆和普通豇豆,本文所述的长豇豆属菜用型长豇豆。 长豇豆为喜温耐热作物,是我国重要的豆类蔬菜品种,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深受人们喜欢[1]。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常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产量超过45.0万t,产值达25.0亿元,是国内最大的冬春长豇豆生产基地,且长豇豆是广西“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品种[2]和加工柳州螺蛳粉酸豆角的重要原料。

1 广西沿海地区豇豆生产现状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主要分布在北海合浦县的石湾镇、廉州镇、党江镇、石康镇和沙岗镇,年种植面积达1.5万hm2,产值超20.0亿元,全县15 个乡镇有30万人从事与豇豆产业相关的工作。 从栽培季节分,有冬春季、春季以及秋延后3 种方式,其中以冬春季、春季栽培为主,占长豇豆生产总面积的75%以上。从栽培模式分,95%的冬春季、春季栽培都采用小拱棚避寒栽培模式,比原来露地直播提前栽培15~20天,提早上市10~15天;而秋延后栽培一般采用露地直播、不盖膜的模式。 广西沿海地区豇豆品种名称繁多,据当地农业推广中心统计,市场上销售的包装有300多种,一品多名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当地主栽的长豇豆品种有农丰1号、金帅、裕丰8号、翡翠王子、金豆一号和恒丰8号等; 当地对品种的总体要求是抗逆性和抗病性均强,豆荚白中带翠绿,外形饱满,外观顺直且无鼓籽、无鼠尾,豇豆皮肉和豆籽冷冻后不易变色,产品货架期长。

2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主要轮套种模式

2.1 长豇豆—水稻一年两茬水旱轮作模式

目前,广西沿海地区以这种传统模式为主。第1茬春长豇豆1月上中旬播种,4月上旬开始采收,5月下旬清茬;第2 茬水稻于7月上旬播种育苗,7月下旬8月初移栽,11月上中旬收割。 该模式一般667 m2产长豇豆2500 kg、 水稻450 kg,2 茬每667 m2产值合计在1.2万元以上,总投入0.4万元,年纯收入0.8万元,豇豆与水稻轮作是一种可持续生产的栽培模式。

2.2 长豇豆—苦瓜栽培模式

春季长豇豆清茬后再种植秋季苦瓜。 第1 茬春季长豇豆1月上中旬播种,4月上旬开始采收,5月下旬6月初清茬;第2 茬苦瓜在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旬移植,9月中旬引蔓上架,9月开始采收。 2 茬每667 m2产值合计在1.9万元以上,总投入0.8万元,年纯收入1.1万元。

2.3 长豇豆—有棱丝瓜—水稻一年三茬栽培模式

冬春季长豇豆茬后再种植2 茬作物。 第1 茬冬春长豇豆1月上旬播种(前期生长加盖小拱棚保温),3月下旬开始采收,5月中下旬清茬;第2 茬夏有棱丝瓜在长豇豆采收的同时于4月下旬播种育苗,5月中旬(长豇豆清茬前3~7天)移植,5月下旬引蔓上架,6月上中旬开始采收,7月底清茬; 第3茬水稻于7月中旬播种育苗,8月初移栽,11月中下旬收割。 3 茬每667 m2产值合计2.53万元以上,总投入0.73万元,年纯收入1.80万元。

2.4 露地鲜食糯玉米—水稻—长豇豆一年三茬栽培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秋延后栽培,在鲜食糯玉米茬后再种植2 茬作物。 第1 茬春鲜食糯玉米1月上旬播种,4月上中旬采收并清茬;第2 茬早造水稻4月下旬采用直播方式栽培,8月上旬采收,8月中旬清茬;第3 茬秋延后豇豆于8月下旬9月上旬采用直播方式种植,10月中旬开始采收,12月上中旬结束。 3 茬每667 m2年产值合计在1.9万元以上,总投入0.55万元,年纯收入1.35万元。

3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长豇豆生产成本连年增加、 价格波动比较大、参与的农户科学素养偏低导致产业规模化程度低

当地长豇豆生产的用工成本、肥料和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很少参与豇豆生产。 当地长豇豆一般为2~5 亩(1334~3335 m2)的小面积种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农户一般把自己的产品直接出售给收购商,由于缺少本地合作社等组织的参与,没有形成品牌的长豇豆产品价格引导,价格波动比较大;且大部分劳动力为中老年农户,生产技术参差不齐并且偏低,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解决对策:引进和推广适宜单人作业的长豇豆小型机械,配合使用长豇豆高效轻简生产技术;政府应大力扶持由农户、流通企业或农资企业等参股建立的适度规模豇豆产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开展产地品牌创建,参与生产资料批发采购、产品收购等;建立以当地农户为单位的示范点,示范高效栽培模式并通过示范开展农户技术培训。

3.2 采后处理不规范、加工落后

豇豆嫩荚收获比较集中,且采后代谢仍较旺盛,较易因发泡、失水、出现锈斑等而失去新鲜产品的特征,长豇豆采收后、运输和销售到消费者过程中损耗严重,此外,加工产品单一、加工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

解决对策:通过制订和采取《长豇豆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标准,规范长豇豆的采收和采后预冷、分级、包装、短期贮藏等流程,降低长豇豆采收后、 运输中和销售到消费者过程中的损耗;扶持豇豆加工企业加入长豇豆采后产品处理和深加工环节中,延长豇豆产业链。

3.3 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难度大

长豇豆主要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间和产品采收上市时间重叠、由于长豇豆采收分多次进行,采收高峰期时,每隔1~2天采收1次,有些农户不考虑产品安全质量,使用农药的安全意识差;另外,全区域分散的质量检测不能全覆盖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解决对策:当地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执法管理,重点抓好源头监管,及时查处销售伪劣农资特别是违禁农药的主体;同时,通过与村委会、合作社等组织合作,向种植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4 栽培技术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为:①豇豆品种产量低、商品性和耐贮运性差,良种覆盖率有待提高。 ②缺乏豇豆高效生产的关键配套技术,如长豇豆在生产过程中植株易徒长,导致植株封顶早,而造成产量低;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大栽培密度,导致豇豆田间通透性不好,严重制约产量,影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③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过量。 由于农户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目标不明确,造成肥药使用存在盲目性。 ④农户需要技术帮扶。 新品种和实用技术到农户手里还需要帮扶。

解决对策:应该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特别是优良长豇豆品种的推广;推广长豇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针对豇豆春提早生长生理障碍、病虫害防控困难、土壤连作障碍、肥药过量施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产业瓶颈问题,推广轻简化、实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在主产区不同乡镇建立集成技术的示范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组建和培育“科技特派员+农技骨干+技术能人”的产业科技服务联盟,使“产业能及时把握新品种、新技术发展”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和具体化。

4 适宜广西沿海地区种植的长豇豆潜力品种介绍

4.1 农丰9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繁育的新品种,中熟,花紫红色,荚长60~70 cm,荚横径约0.75 cm,单荚质量20~25 g,豆荚浅绿色,荚紧实、长圆条形,鼠尾现象轻,荚面平滑,商品性好,耐贮运。 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种植,春季播种至始收80天左右,秋季播种至始收50天左右。 每667 m2豆荚产量2500~3200 kg。 适合广西沿海地区春、秋季种植。

4.2 农乐长豆角

农乐长豆角

从海南引进并经筛选的品种,中晚熟,花紫红色,荚长60~65 cm,荚横径约0.70 cm,单荚质量20~25 g,豆荚绿白色,荚长圆条形,鼠尾现象轻,荚面平滑,商品性好,耐贮运。 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种植,春季播种至始收85天左右,秋季播种至始收50天左右。 每667 m2豆荚产量2500~3000 kg。 适合广西沿海地区春、秋季种植。

绿翡翠

4.3 绿翡翠

从广东引进并经筛选的品种,晚熟,花紫红色,荚长55~65 cm,荚横径约0.73 cm,单荚质量20~23 g,荚色浅绿(油青),荚长圆条形,鼠尾现象轻,荚面平滑,纤维少、品质好,商品性好,耐贮运。 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种植,春季播种至始收85天左右,秋季播种至始收55天左右。 每667 m2豆荚产量2500~3200 kg。 适合广西沿海地区春、秋季种植。

农丰12号

4.4 农丰12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繁育的新品种,中晚熟,花紫红色,荚长60~70 cm,荚横径约0.75 cm,单荚质量20~25 g,豆荚浅绿色,荚紧实、长圆条形,鼠尾现象轻,荚面平滑有光泽,商品性好,耐贮运。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种植,春季播种至始收80天左右,秋季播种至始收50天左右。 每667 m2豆荚产量2500~3500 kg。 适合广西沿海地区春、秋季种植。

农家宝

4.5 农家宝

从广东引进并经筛选的品种,中晚熟,花紫红色,荚长60~65 cm,荚横径约0.76 cm,单荚质量20~22 g,荚色绿白,荚长圆条形,鼠尾现象轻,荚面平滑,纤维少、品质好,商品性好,耐贮运。 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种植,春季播种至始收80天左右,秋季播种至始收50天左右。 每667 m2豆荚产量2600~3200 kg。 适合广西沿海地区春、秋季种植。

猜你喜欢
商品性沿海地区豇豆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0:50
夏季当家菜——豇豆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6:40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工厂化栽培草菇适宜优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析
独山县茄子引种比较试验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选育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02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