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霞 李军声
摘 要:美学能够帮助人们发现美的事物,激发人们对于美的向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美学知识,将教学策略审美化,能够赋予课堂新的教学魅力,形成美的课堂外在与教学内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分析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剖析影响课堂教学审美的因素,并提出提升课堂教学策略审美化程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审美化;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审美理解;教学资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2-0042-02
美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有了美才有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能够感受和体会学科之美,进而被吸引和影响,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到课堂教学之美,才能爱上学科知识学习,才能主动学习与思考。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当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的审美性,并运用恰当的方式,打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让美的元素始终萦绕在课堂上,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影响。可见,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审美化教学策略十分有必要。
一、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枯燥
无论任何学科的教学,打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都非常重要,因为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魅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教学中。但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审美的重要性,更没有借助各种资源和教学手段来打造审美化课堂教学活动,而是一味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持续讲,学生默默听”已成为教学常态,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不高,认为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发挥语言之美、学科之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影响。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感受与体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學方法单一
将先进的教学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审美化、科学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学习、思考、探索及实践,进而感受学科的魅力与美感。但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仍习惯性地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一味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这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学科之美,难以形成审美能力,对学科印象大打折扣。此种情况下,学生势必会抱着敷衍的态度学习。
3.教学内容单薄
新课改要求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意味着课堂教学除了涵盖学科知识外,还会涉及一些文化内容。而文化美与语言美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要求合理策划课堂教学活动,恰当措辞,运用语言之美引出文化之美,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反感,还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是,一些教师仅根据教材内容策划课堂活动,导致教学内容单薄。而单薄的内容自然体现不出文化美感,不利于学科魅力的凸显,很难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影响课堂教学审美的因素
1.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审美表现力,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学语言,提升教学的审美表现力,那么教学美就能够显现出来。要想将教学语言的审美表现力显现出来,教师就需要巧妙灵活地运用专业术语、教学语言及日常用语。其一,教师应运用教学语言来教授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思考及创造;其二,教师应运用艺术性语言来表达文字,将文字文化呈现出来,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科教学之美;其三,教师应运用日常用语来进行对话,借助语言构建审美机制,使教学审美展现徐徐图之。此外,非教学语言的运用也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审美效果。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并在课堂上恰当运用手势、体态、表情、眼神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感受学科之美,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2.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审美效果。教师需要注意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来增强教学艺术效果,使艺术之美能够自然地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可以欣赏美和感受美。教师需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搜集教学资料,将适合的教学视频、图像等融入课堂教学,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所表达的美的意境。
三、提升课堂教学策略审美化程度的措施
1.注重教学内容美的呈现
学科本身是具有审美因素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效果,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的内容美,使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等均得到发展。那么,应如何挖掘和呈现教学内容美呢?教师需要了解学科之美,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将各个知识的美的信息揭示出来,并呈现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运用教学语言和非教学语言来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审美效果,比如通过营造美感十足的教学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恰当的语言、肢体动作、眼神及神态来体现学科知识的美感。这样,就可以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
2.注重对学科审美理解的表达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科审美理解情况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审美化程度。因此,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充分理解和感受学科的审美性。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专项的审美能力培养,以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教学能力,使之能够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学科的审美性,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教学视频,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学科之美,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3.注重對教学资料审美化的处理
在对课堂教学予以审美化处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选用审美化的教学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美感,使之影响和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筛选适合的、可行的教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再遵循以下原则对教学资料予以审美化处理。第一,提要与凝练。要尽可能保证所选用的资料不仅紧扣教学内容,还能使教学内容体现简洁美、表达美。第二,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即教学资料要能够让教学内容呈现出形式美、和谐美。第三,形象化。即教学资料必须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感。第四,归纳与概括。即教学资料一定要揭示理论知识的本质,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规律之美。例如,化学教师在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来筛选适合的教学资料,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将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之美、化学定理和概念之美展现出来。又如,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公式的计算过程,向学生呈现公式推导之美、单位换算之美、解题思路之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审美化为教学创新之路指出了新的方向。教师可以从美学角度为学生构建审美化教学课堂,充分体现语言之美、文化之美、课堂之美。课堂只要有了美,就会彰显其活力,就会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主动学习、思考、探索知识,从而提升知识水平、审美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等。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审美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吕雪.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探究[D].宁波大学,2008.
[2]刘煜,陈宏祖.审美化教学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1).
[3]梁丽萍.课堂教学审美化浅议[J].广西教育,2008(18).
[4]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The Aesthetic Strateg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i Hongxia 1, Li Junsheng2
(1. Longquan Primary School of Longquan Town, Zichu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144, China;
2.Beiguan Primary School of Zichu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100, China)
Abstract: Aesthetics can help people find beautiful things and stimulate people's yearning for beauty. Using aesthetic knowledge and aestheticiz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can endow classroom with new teaching charm, form beautiful classroom outside and teaching inside, and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esthetic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degree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aestheticiz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content;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teaching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