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张蔚蔚 雷娜
作者单位:110023 沈阳,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脑出血主要是指各种非外伤因素导致的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患者最常见又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脑水肿,进一步发展使颅内压升高,可诱发脑疝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上对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治疗,常采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本研究试探讨甘露醇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致脑水肿患者118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年龄30~60岁;符合药物治疗指征,满足研究相关药物的适应证、无禁忌证;患者或家属已明确知悉本研究方案,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其他类型的颅内器质性疾病者;有恶性肿瘤者;有严重的免疫类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有血液疾病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此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批准。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如心电图监测、补液、吸氧等。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约125 mL进行静脉滴注,剂量0.25~2 g/kg,1次/6~8 h,视患者水肿情况调节药物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吡拉西坦静脉滴注,剂量125 mL/次,1次/d。两组均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药物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肽Y水平。NIHSS评分共13个条目,总分0~4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水肿体积降低≥90%。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水肿体积降低为50%~89%。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灶区水肿体积未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且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1%(58/59),较对照组的86.44%(51/5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NIHSS评分及神经肽Y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 I H S S评分及神经肽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神经肽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47%(5/59),较对照组的5.08%(3/59)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目前,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危急重症,脑出血通常可由高血压或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诱发,而脑出血致脑水肿则往往可在出血28 h后进展至高峰状态,且可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3]。如果脑水肿的控制效果欠佳,则可能致使患者颅内压进一步上升,甚至导致脑疝,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选择疗效最佳的用药方案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4]。
本研究发现,采用甘露醇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其总有效率较单独使用甘露醇的对照组高,提示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如下:甘露醇为高渗性药物,其渗透作用能够使脑细胞发生脱水,进而缓解水肿状态,并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具有脑保护作用[5];吡拉西坦是γ-氨基丁酸的环形衍生物,与谷氨酸相关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高,能够提高脑细胞中A T P与A D P比例,同时还能对抗脑缺氧状态,增强大脑皮质自身的抗缺氧作用,并可缓解酸性代谢产物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保护脑细胞作用[6-8];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此外,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N I H S S评分及神经肽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这证实了观察组的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原因主要是观察组加用的吡拉西坦是脑细胞代谢活化物,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具有修复和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同时能够降低神经肽Y水平,最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提示了观察组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加用吡拉西坦并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9-10]基本一致。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评分及神经肽Y水平比较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安全性对比(例)
综上所述,甘露醇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致脑水肿的疗效较单独应用甘露醇更好,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