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龙
作者单位:116033 辽宁,大连 大连市中心医院胸外二科
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首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1]。由于该病在发病早期具有极强的隐匿性,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被及时检出,甚至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极易将肺癌误诊成普通肺炎或肺结核,其中CT影像学漏诊的肺癌更是在所有肺癌漏诊患者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其根本原因在于CT影像学存在磨玻璃密度影成分[2]。磨玻璃密度结节主要是指受检者肺内存在异常的密度影,属于肺内常见征象之一,其与炎性病灶及肺内出血存在密切相关。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磨玻璃密度结节极易出现恶性病变,甚至有进展为肺癌的潜力[3]。因此,早期明确磨玻璃密度病灶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对肺癌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近年来CT影像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多排螺旋C T(M S C T)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筛查过程,已成为肺癌早期筛查、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日益加强,常规M S C T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需求。多平面重组技术是近年来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后处理原始横轴位图像,以获取人体组织器官任意的冠状、矢状、横轴和斜面的二维图象处理方法,可较好地显示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学改变,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5-6]。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予以分析,旨在为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手段。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医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疑似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112例的病历资料。其中涵盖男性68例,女性 44例;年龄37~79岁,平均(56.12±7.15)岁;结节直径大小11~56 mm,平均(27.32±5.23)mm;临床症状表现:无原因咳嗽、咳痰23例,无呼吸道临床症状8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上50例,高中或中专32例,大专及大专以上30例。入选标准[7]: ①所有受试者均疑似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于医院接受诊治;②均经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确诊;③年 龄>20岁;④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剔除标准: 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病变者;②神志异常或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③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者;④正参与其他研究者;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本研究与《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相符。
1.2 研究方法 ①M S C T检查:所有受检者均予以NeuViz 128排螺旋CT进行胸部检查,扫描范围开始于肺尖部位,结束于肺底部。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取5 m m,层间距为5 m m,管电压为 120 kV,管电流为220 mA,窗宽为1 500 Hu,窗位为-500 Hu。扫描接受后将所有受检者的图像数据传输至A V W工作中完成图像后处理。②多平面重组技术:将病灶中心作为固定点,分别绕X、Y、Z轴进行层面的转动,明确最佳显示层面和方位,对病灶内部情况予以观察。随后对图像感兴趣区实施分析,图像分析均由医院2名影像科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完成,最终结果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确定。主要是通过病灶大小、形态以及密度等特征进行总结。
1.3 观察指标 分析常规M S C T与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效能,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征象方面的检出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数据用率表示,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给予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效能分析 以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灵敏度(检查中阳性例数占病理阳性例数的比率)、特异度(检查中阴性例数占病理阴性例数的比率)、准确度(检查中正确诊断例数占总例数的比率)分别为76.60%、67.69%、71.43%,均高于常规M S C T的57.45%、46.15%、5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32、4.098和3.990,P值均<0.05)。见表1。
2.2 两种诊断方式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征象方面的检出效果对比 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的显示率为72.34%,高于常规MSCT的4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临床分期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征象对比 T N M分期为Ⅲ~Ⅳ期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边缘分叶征人数占比均高于T N 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3。
正常情况下,机体正常呼吸时,通过呼吸机运动以及肺泡壁弹性回缩完成呼吸过程,CT值在-800 HU左右。而当肺部发生病理改变,如局灶性炎性浸润、肿瘤浸润以及肺泡出血等病理改变时,单位像素内的气体水平相较于正常生理状态显著减少,同时局部密度增大,从而导致CT值的升高,最终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但并不掩盖经过的支气管血管束[8-10]。磨玻璃密度结节在多种肺部疾病中均可出现。胸部CT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断肺部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方式,且相较于传统CT而言,M S C T具有扫描速度更快、可持续性采集投影数据、同时获取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等优势,加之扫描时间较短、密度分辨率较高,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11-13]。多平面重组技术是基以体素表面模拟三维重组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可突破扫描角度和体位的限制,并多方位展示肺部病灶情况,所获取的信息明显更为全面,可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作用[14-16]。
本研究发现,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价值较高,具有更为理想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这在黄计贤等[17]的研究报道中得以佐证:M S C 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95%、66.67%、73.53%,均高于常规M S C T的57.89%、46.67%、52.94%。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M S C T虽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然而常规M S C T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时,由于受磨玻璃密度结节特性的影响,从而可能出现一定的误诊情况。而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通过专业医师对C T图像以及数据进行多方面分析,并按照临床检测要求对其进行合适的有效平面选取,无需重复扫描,且可选择任意角度实现对病灶的最佳显示,进一步有利于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临床诊断效能的目的。此外,空泡征主要是指C T图像上表现为直径≤5 mm的含气透亮区,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是因肿瘤细胞侵犯促使局部肺泡结构损坏,互相融合形成较小的空腔。支气管充气征主要是指CT图像上表现为病灶内存在气条管状低密度影,且走行僵硬、扭曲,病理组织学基础是肿瘤细胞附壁式生长,并通过肺泡孔扩散或经小气管浸润相邻肺小叶。本研究发现,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方面优势尤为明显。考虑原因可能是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病灶密度不足以掩盖在支气管血管束,因此,多平面重组技术可对病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进一步帮助医师更好掌握病情。多平面重组技术主要是从冠状位以及矢状位等任意角度、方向对病灶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病灶的准确定位、观察,从全方面分析病灶特点,同时有利于分辨肿瘤内部的细微结构,最终为肺癌的诊断提供常规M S C T无法提供的信息。这也提示了在临床工作中,若患者的M S C T影像学存在病灶边缘呈分叶或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以及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时,可能存在恶性病变的风险,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动态随访,争取早期诊断疾病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表1 常规MSCT与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效能分析(例)
表2 两种诊断方式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征象方面的检出效果对比[n(%)]
表3 不同临床分期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征象对比[n(%)]
综上所述,M S C 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用于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临床有效诊断该类患者的影像学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