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玮,何红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医药综合科,北京 100043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我国重点防控慢性基础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群体[1]。 由于老年人群体的各方面机体功能均处于衰退状态,因此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要远高于年轻人群, 糖尿病则是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群体最为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2]。 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尚未彻底根治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药物干预、行为管理、饮食干预等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避免患者病情恶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出现[3]。 该次研究选取了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于该院就诊的 186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探究分析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86 例入选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于该院就诊治疗。 纳入标准均参照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诊断标准[4]进行,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排除认知及沟通功能缺陷患者。随机分组,93 例参照组患者用药方案为氨氯地平治疗,93 例研究组患者用药方案为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 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 47/46;年龄 61~82 岁,平均(76.38±4.47)岁。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 49/44;年龄 62~83 岁,平均(76.85±4.36)岁。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参照组用药方案为氨氯地平治疗,用药详情:患者口服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10950224,规格:5 mg/片),用药频率为1 次/d,单次服药剂量标准为5 mg。
研究组用药方案为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用药详情:患者口服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用药频率为 1 次/d,单次服药剂量标准为80 mg。
两组均持续用药90 d。
统计分析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SBP 水平、DBP 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 2 h 血糖水平、24 h 尿白定量以及UAER 水平。 统计分析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检测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BP 水平及DBP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mm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93)参照组(n=93)t 值P 值SBP 水平 DBP 水平161.79±4.65 162.35±4.83 0.805 0.422 114.64±2.82 133.24±3.17 42.277<0.001 107.59±6.54 107.64±6.43 0.053 0.958 85.71±4.26 96.82±5.37 15.631<0.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93)参照组(n=93)t 值P 值空腹血糖水平 餐后2 h 血糖水平8.21±1.42 8.33±1.39 0.582 0.561 5.19±1.25 6.48±1.30 6.898<0.001 10.38±1.51 10.34±1.59 0.176 0.861 7.28±1.18 8.87±1.25 8.920<0.001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 尿白定量及UAER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93)t 值P 值量(g/L) UAER 水平(μg/min)4.68±0.88 0.234 0.815 1.29±0.34 3.40±0.67 27.083<0.001 214.65±27.32 215.49±27.83 0.208 0.836 139.42±12.58 179.75±20.36 16.251<0.001
治疗前参照组与研究组HDL-C 水平、LDL-C 水平、TC 水平以及 TG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DL-C 水平高于参照组,LDL-C 水平、TC 水平以及TG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均具有紧密关联,临床上95%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剩余5%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5]。 长期处于高血压水平状态,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大幅上升。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持续对患者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组织造成损伤,长久以往会导致相关并发症出现[6]。
氨氯地平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常用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滞钙离子内流血管平滑肌细胞来扩张患者血管,并由此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达成降低血压的目的[7]。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其血药浓度会在6~12 h 之间达到峰值,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大约为98%,绝大部分药物会经过患者肝脏代谢后吸收,仅有不到10%的药物会以排泄的方式从体内释放出,肾清除以及粪便排泄是主要排泄途径[8]。 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够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产生明显阻碍效果, 还能够有效刺激交感神经,提高其兴奋性,进而得以有效扩张患者外周血管,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血压,此外该药物还能够对患者肾功能起到明显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蛋白尿量[9-10]。 缬沙坦作为非前体药物,具备药理活性,无需参与肝脏的生物转化,患者口服后能够快速吸收药物,进食会明显降低药物吸收率,该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大约为95%,血药浓度会在服药2 h 后达到峰值,持续作用时间长达24 h,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以及胆道[11-12]。 两种药物联用能够从不同的药物机制共同作用于患者病情,进而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 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SBP 及DBP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参照组,24 h 尿白定量以及UAER 均低于参照组,HDL-C 水平高于参照组,LDL-C 水平、TC 水平以及TG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及血糖状况,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肾功能,可以有效对患者血脂代谢情况进行调节。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组别研究组(n=93)参照组(n=93)t 值P 值HDL-C LDL-C TC T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1.32±0.50 1.31±0.53 0.132 0.895 2.25±0.62 1.63±0.57 7.099<0.001 3.22±0.47 3.19±0.45 0.445 0.657 1.51±0.36 2.48±0.39 17.625<0.001 5.34±0.67 5.42±0.71 0.790 0.430 4.26±0.55 4.96±0.64 8.000<0.001 2.38±0.35 2.34±0.36 0.768 0.443 1.65±0.23 2.05±0.29 10.422<0.001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原发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