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福州 350004
老年2 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老年人常见病,且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两种疾病相互影响,糖尿病与高血压尚不能完全根治,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代谢功能损坏或者胰岛素分泌异常均会导致血糖升高,并且血糖长期不稳定会导致患者出现机体组织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血管、心肝肾与神经等慢性损害,增加高血压的发病概率[1]。 临床对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同时施治,由于其属于终身性疾病,患者在院内接受相关治疗之外,在出院之后还要坚持用药,将血糖与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 由于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出院之后会由于院外管理不到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对预后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出院之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实施延续性护理,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通过运动与饮食对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水平进行调节,进而提高生活质量[3]。 该次研究对2019 年9月—2020 年6 月期间的6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60 例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0 例患者,男20 例,女10 例;年龄最小 60 岁,最大 79 岁,平均年龄(69.52±3.53)岁;病程最短 1 年,最长 14 年,平均病程(7.56±0.44)年。 对照组 30 例患者,男 21 例,女 9 例;年龄最小 61 岁,最大 80 岁,平均年龄(70.55±3.54)岁;病程最短 2 年,最长 15 年,平均病程(8.49±0.51)年。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为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年龄≥60 岁;无严重心、脑、肾、肝脏等重要脏器并发症。 排除标准: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沟通障碍及认知障碍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评估其病情状况,并给予其针对性的生活、饮食及用药指导,叮嘱其定期入院接受复查。 出院之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并记录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情况,叮嘱其在饭前用药,不可擅自更改用药剂量,避免出现低血糖,对于血糖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复诊,若出现特殊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4]。
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1)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延续性护理小组的成员主要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由小组成员负责调查患者出院之前的信息,并在出院之后进行随访,及时解答患者疑问。(2)建立健康档案。 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血压与血糖的监测、体征观察等内容,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对其血糖、体征及血压等指标进行记录,并根据检查结果在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需求并制定延续性护理计划[5]。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出院后要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血压与血糖的变化情况、是否按时按量用药及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用药习惯,并在用药后详细记录。对于血压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可在半月之后再次随访,并叮嘱其复诊。耐心向患者讲解饮食的相关情况,同时配合运动来提升用药治疗的效果[6]。(3)院外指导。 ①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向其与家属讲解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保证规律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者停药,以免出现低血压、低血糖、头晕等不良反应。 ②血压、血糖监测。 患者出院之后每周进行1 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控制状况与实际生活状况,指导其正确使用血糖仪或者血压仪。 ③其他。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合理规划饮食与运动,调整作息时间,纠正不良生活行为,若患者出现消极心理要叮嘱家属及时进行开导,给予患者一定鼓励与安慰,提高其用药依从性[7]。
分析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角色功能五项,每项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观察组干预前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心理功能89.41±7.92 84.39±5.02 2.932 0.005躯体功能91.77±4.63 88.21±4.87 2.901 0.005社会功能93.34±5.96 90.38±5.47 2.004 0.049生理功能 角色功能95.48±4.91 89.91±4.82 4.434 0.001 86.73±4.20 83.77±4.73 2.563 0.01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血糖水平比较()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空腹血糖(mmol/L)128.44±11.36 120.88±9.85 128.26±11.44 134.22±11.58 4.806 0.001 90.42±7.13 87.25±6.54 90.26±7.79 94.55±7.54 4.005 0.001 11.97±2.37 6.82±2.02 12.12±2.42 10.22±2.68 5.549 0.001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2.97±2.02 7.93±1.26 13.04±1.97 12.97±2.12 11.193 0.001 6.84±1.06 5.92±1.05 6.88±1.26 7.45±1.79 4.038 0.001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且逐年上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与脏器病变等较多并发症,对其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 在所有糖尿病中,2 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多数患者发病主要与环境因素及遗传饮食有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均会导致发病,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趋势[9]。 常规护理多局限于医院内部,患者出院之后往往得不到有效护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血压与血糖异常波动,甚至会对病情控制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在院外继续实施护理干预[10]。
延续性护理主要是院内护理工作结束之后对患者实施的院外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可保证患者在医院至家庭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连续性与协作性照护,主要内容有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者社区之后的持续性指导与随访[11]。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信息的延续、管理的延续与关系的延续,在信息延续方面,主要为过去的个人情况与发生时间可适用于当前照顾的每个人;管理延续方面主要是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反应,也就是对患者健康状况实施的一致性且连续性的管理方法;关系延续方面主要是一个或者多个卫生服务提供者与患者之间的持续治疗的关系。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满足患者院外护理的需求,纠正其不良的生活行为与饮食习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进而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12]。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规范且科学的护理支持,延续性护理虽然不强调为出院之后的患者提供长期有效的护理支持,但却需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将相关的指导内容作为循证依据实施有效护理,其中主要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症状管理及居家环境、社区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药物指导主要包括对药物名称、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方式及协调用药等方面的指导;饮食指导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与饮食习惯对其提供的个性化指导;症状管理主要是对患者出院之后病情恶化症状的识别与应对;居家环境评估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教会其使用辅助器具;社区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为有需要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社工工具与居家护理。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13]。患者出院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其进行指导,为其建立档案,可保证其获得定期的随访与跟踪指导服务,定期的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延续护理的有效性,为患者合理规划饮食并鼓励其进行运动,让其了解自身病情,可保证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14]。 定期检测血糖与血压并进行记录,叮嘱患者定期复诊,可避免血糖水平或者血压水平出现异常,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5]。 另外,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还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证生活与运动方式的平衡,进而保持血糖与血压的稳定性。 研究中对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之后其不良情绪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血压水平与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表明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效果[16]。
综上所述,对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与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