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颖,董 倩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超音段特征如节奏、重音、停顿、语调等是构成语音的显著特征。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它们在超音段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节奏方面属于两种不同的节奏类型。英语是重音节拍型语言(stress-timedlanguage),其节奏是在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中体现的。重读音节突显,发音比较长而饱满,两个重读音节之间的非重读音节会读得较快较短,有时甚至会被省略。重读音节之间的时长间隔是基本相同的。而汉语是音节节拍型语言(syllable-timedlanguage),几乎每一个音节都有基本相等的时长,一字一节,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差异不明显,每个音节的强度几乎相同,发音响亮清晰。汉语音节种类较少,双音节词占总词数的73.6%,形成汉语的双音节音步节奏,这是汉语韵律的主要形式(吴洁敏,朱宏达,2001)。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如果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目的语的结构或特征在学习者母语中有相同或相近的部分,母语就会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促进作用,也就是正迁移作用;如果习得的部分在两种语言中有差异,母语就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阻碍和干扰,影响语言习得,也就是母语的负迁移作用(Odlin,1989)。英汉两种语言节奏上的差异给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节奏造成了很大困难。另外,中国地域辽阔,英语学习者来自不同的方言区,方言差异较大,在习得英语语音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会受汉语普通话影响,也会受到各自方言影响。这就要求二语语音习得研究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方言区进行研究,考虑方言区英语学习者所受到的来自母语方言的迁移影响,以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节奏是人们表达情感态度、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的节奏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其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教师和学生可能更关注音段特征,即元音和辅音发音是否准确,结果导致中国学生的语音不连贯,不流畅。
鉴于此,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东北英语学习者朗读英语句子的节奏特征,以期对该地区英语学习者习得地道的英语语音节奏有一定帮助。
在声学语音学方面,节奏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等声学特征的对比度,它们在时间轴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lowetal.2000)。节奏主要表现在时间间隔的延长或缩短以及音高的升降(曹,2003)。
关于节奏的量化研究,研究者们提出过一些节奏量化指标来描述不同语言的节奏差异。Dauer(1983)提出了7个时间变量:重音和非重读元音时长、停顿时长、辅音元音连读时长、前后辅音群时长和语速。她认为音节结构、元音弱化和重音在语言对比分析中非常重要。
Low和Grab等人(2000)提出成对变异指标(pairwise variability index,PVI),他们认为判断节奏类型的关键在于节奏内在的序列特征。PVI用以测量相邻音节单元(例如元音间间隔和辅音间间隔)的时长差异,后来出于跨语言研究需要,他们提出对于元音间隔时长的计算必须考虑语速的影响;而由于辅音间隔时长的整体差异是不同类型语言本身音节结构作用的结果,对辅音间隔时长的计算则不必考虑语速。于是他们提出在计算元音间隔时长时采用归一化的nPVI,计算辅音间隔时长时则采用原始的rPVI。
Ramus(1999)等人提出了音段尺度(interval measures,IM),包括%V、ΔV、ΔC 3个语音学变量,用于帮助判断语言节奏类型,其中%V指语句中元音时长占整句时长的比例;ΔV指语句中元音时长的标准差;ΔC指语句中辅音时长的标准差。他们用这3个声学时长参数测量8种不同语言的元音和辅音间隔时长,基于研究结果,Ramus等人指出%V和ΔC是区分节奏类型的最佳变量,因为ΔV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他们的研究,重音节拍语言由于轻重音交替,重音等时出现,音节结构较为复杂,元音约简频繁,相对于音节节拍语言来说,其%V较低,而ΔC较高。
然而Ramus等人并未考虑语速对相关变量的影响。因此Dellwo(2003)对其音段尺度进行修正,分别对ΔV和ΔC做了语速归一化处理,得到新的声学参量VarcoV和VarcoC,并且证明语速归一后的相关指标能更好地区别语言的不同节奏类型。
节奏对于语言可理解性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者韵律习得过程中如若不能掌握目的语的节奏,就会使语言不自然,带有外国腔,甚至影响交际。Low(2000)和Jian(2004)以实证方法测量语言节奏,分别对新加坡和台湾人产出的英语进行考察,均得出学习者产出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母语节奏特征的结论。陈桦(2008)用Ramus的测量方法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重音复现产生的英语节奏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学习者英语口语有明显的母语音节节拍语言特点,与本族语者相比,%V值较高,ΔC值较低。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朱培培(2011)对影响节奏类型的具体变量(突显、停顿、添加音素、语速等)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学习者与母语者节奏模式的异同点。于钰(2013)立足节奏两大要素——突显的对比性要素及时间性要素,讨论了英语母语者与杭州英语学习者朗读英语的节奏模式差异,并指出正确掌握重读与非重读音节中元音间隔时长的变化是有效习得英语节奏的关键。我国二语习得语音研究起步较晚,且较少关注超音段方面的节奏习得,以实证方法客观呈现语言节奏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东北英语学习者朗读英语句子有何节奏特征或者偏差,以及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语料选自AESOP—CASS(Asian English Speech Corpus Project—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语音库,本研究选取12名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朗读语料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名英语母语者的朗读语料作为参照。朗读文本是5个英语句子,句子长短不一,在正常语流中应该都有明显省音、连读等情况,朗读文本如下:
1.Nothing is as offensive as innocence.
2.A good attitude is unbeatable.
3.Check it out.
4.Ishould go.
5.There is no sixth sense in addition to the five enumerated—sight,hearing,smell,and touch.
本研究借助Ramus et al.(1999)节奏测量法,并结合Dellwo(2003)语速归一法进行节奏特点探究。研究中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语料进行音段切分与标注,提取出的相关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借助SPSS软件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
根据Ramus et al.(1999)的研究,重音节拍型语言有元音缩略,音节节拍语言没有元音缩略,重音节拍语言的%V值相对于音节节拍语言相应的值要小。Dauer(1983)也曾阐述过,相对于音节节拍型语言,重音节拍型语言具有更复杂的音节结构(如CV,CCV,CCCV,CCCVCCC等),重读音节更容易延长,非重读音节更容易弱化。本研究根据Ramus et al.(1999)的节奏测量方法计算出两组发音人%V、ΔV、ΔC的数值。4名母语者%V平均值为49.7%,12名东北英语学习者的%V平均值为56.8%,高于母语者。因为在节奏图上母语者与学习者的数据分布较为分散,经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检测,两组发音人的语速差异较为显著(sig=0.005<0.05),于是按照Dellwo的方法将语速归一化得到新变量VarcoV和VarcoC,制作节奏图(见图1)。
图1
在归一化后的节奏模式图上,4名母语者大致集中在左上位置,元音所占比例%V值较低,VarcoC值较高,体现出英语轻重音交替,重读音节突显,元音约简,辅音(群)复杂、长度多变的重音节拍型语言特点。12名英语学习者的数据在节奏图上位于右偏下的位置,且较为分散,说明他们的英语节奏习得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者的元音比例%V值普遍较高,大多超出50%,VarcoC值比母语者低。这说明学习者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差异不明显,元音、辅音发音均较为饱满,每个音节用力均匀,元音约简不多,较少顾及语流中的省音、连读等语音现象。由此可见,东北英语学习者朗读的英语句子带有音节节拍型语言特点,这可能是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从图1中来看,位于图中最右下角的两名女性学习者CF(长春女)和DF(大连女),其元音时长占整句时长的比例%V已经超出60%,VarcoC值也在学习者中处于较低水平。结合听感,两人发音语速较慢,每个词发音均比较清晰响亮,几乎一词一顿,受母语影响带有典型的音节节拍语言特点,她们对于英语节奏的把握相对较差。少数学习者(如SM1,沈阳男)比其他学习者更靠近母语者的VarcoC值,但仍有差距,并且他的元音时长所占比例较高,重读音节读的较长,非重读音节的元音缩减不够,没有完全掌握重音节拍语言节奏特点,英语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
为探究语速与节奏的关系,本研究分别对英语母语者和东北英语学习者两组发音人的语速与辅音标准差、元音标准差的关系做了Pearson相关性检测(双侧),结果如下表1:
表1
由此可见,母语者的语速与辅音时长标准差值有显著相关性(sig=0.007<0.05)。语速与元音时长标准差值没有显著相关性(sig=0.065>0.05),这说明语速对辅音时长影响显著,对元音时长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然而尽管母语者的语速与元音时长的标准差值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与学习者的相应数据(sig=0.529)相比,相关性还是大得多。学习者的语速与元音时长标准差值、语速与辅音时长标准差值均无相关性。这表明语速快慢对于学习者是否使用元音约简、轻重或长短音对立来表现韵律节奏的影响不大,说明学习者对于语流中的变音现象把握不好。
按照重音节拍语言特点,句子时长由重读音节间隔与数量决定。两个重读音节间隔基本等长,若其间非重读音节较多,那么就需要用同化、省音、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手段缩短非重读音节所需时间,以使每个节奏群大致等时,这样才能使话语听起来和谐流畅,有韵律感。学习者朗读的英语句子更像是几个独立的单词的简单堆砌,几乎每个单词的每个音节都发音响亮,均匀饱满,轻重音、长短音对立不明显。
以下两图(图2,图3)分别为一名母语者AF2与一名学习者DF朗读“Ishould go.”这一短句的语图截图(两图为同一比例)。此句中should的词尾辅音为爆破音/d/,而其后面的单词go的词首为爆破音/g/。英语语音连读中有一条失去爆破连读规则,就是6个爆破音中任两个相邻时,前一爆破音失去爆破,相关发音器官只做好发音姿势,稍作停顿后发后面的爆破音。由图可见,母语发音人/d/时长很短,结合听感,should的发音中几乎听不到辅音/d/,但有短暂停顿。而学习者should一词发音有力,饱满而完整,辅音/d/时长较长,实现了完全爆破,说明学习者没有意识到语流中的连读规则,而将每个音素都读得很清晰。再观察两图中go的元音部分,母语者波形图振动幅度较大,共振峰清晰,元音时长较长;而学习者的波形图则振幅较小,共振峰模糊,元音持续时间较母语者短。此外,学习者在整句话中停顿较长。由此反映出母语者对重读元音读得重而长,压缩非重读音节,展示了轻重音、长短音对比的重音节拍语言特点;而学习者重读音节不够重,非重读音节稍长,重读和非重读音节对比不明显,偏离了重音节拍型语言的节奏特点。
图2 .英语母语者AF2“Ishould go.”
图3 .东北英语学习者DF“Ishould go.”
总之,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东北英语学习者朗读的英语句子从节奏上来说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汉语音节节拍语言的特点:%V值较高,学习者区分英语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意识很弱,对于语流中重音间隔之间需采取连读、省音等发音规则处理的非重读音节,他们几乎意识不到,不能用缩短非重读音节、延长重读音节的方法实现英语的节奏模式。所朗读的英语句子更像是彼此独立的单词的简单叠加。学习者VarcoC值较低,说明他们对英语复杂的音节结构把握不好。
本研究选取东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部分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后续英语学习者节奏习得研究奠定基础,丰富二语习得中的韵律习得研究,这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本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数量较小,句子比较简单。今后研究应扩大样本数量,丰富句型,以语篇为背景,探究学习者与母语者语音的节奏特点。本研究规模较小,仅从时长角度以节奏量化指标分析了节奏特点。时长仅是节奏的一部分,对节奏的研究还应结合重音等因素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以便于了解节奏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