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唐代敦煌壁画的角色趣味性设计研究

2021-04-23 10:31李淼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趣味性

摘要:唐代敦煌文化历史悠久,历经千年传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唐代敦煌壁画为创作灵感,重塑新时代唐代敦煌壁画角色形象,不仅可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提升角色设计的意义与价值。文章分析国内外对唐代敦煌壁画的角色设计现状,总结其应用方法,为设计唐代敦煌壁画趣味性角色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唐代敦煌壁画;角色设计;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创作出了许多鲜活的动画角色,将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让人耳目一新的角色设计数量较少。而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其庄严神圣、色彩明快,令人深刻印象。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就就地取材,塑造了如《九色鹿》的鹿王、《大闹天宫》的七仙女等经典动画角色,这些动画角色不仅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还因夸张、变形的造型平添了一丝趣味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受到不同年龄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因此,文章研究基于唐代敦煌壁画的趣味性角色设计,旨在为唐代敦煌壁画注入新的活力,让大众深切感受到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

1 唐代敦煌壁画概述

敦煌位于我国古代地图的最西端,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宗教、艺术的汇交之处,所诞生的文化璀璨辉煌。唐代敦煌壁画则诞生于敦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规模庞大,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堪称壁画艺术的典范,有菩萨、释迦、天王、力士等神态各异的佛像画,也有阐述佛经与神话的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等,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审美趋向,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创意。

唐代敦煌壁画以佛像画和人物画为主,这一时期的佛像画相比于早期的佛像画,更加注重对不同人物的个性刻画,整体呈现飘飘欲仙之感,其中菩萨像最为突出,如《阿弥陀佛净土变》中的观音像,体态婀娜丰腴,整体为“S”形,亭亭玉立。还有敦煌壁画中最为典型的飞天造型,从魏晋南北朝的拙朴到唐代的娇柔多姿、婉转生情,具有强烈的夸张美感。而人物画相比其他时期,更加贴近生活,细致地描绘了人们的生活起居与表情神态,如《张仪朝统军出行图》,既有佛教高僧、世家大族,也有世俗百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目前,唐代敦煌壁画与现代艺术再结合成为当代设计师的潮流,但如何梳理唐代敦煌壁画元素,设计出趣味性强的唐代敦煌角色成为设计师面临的挑战。但也不乏成功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张大千先生、段文杰先生等人临摹的敦煌壁画像,梅兰芳先生的《天女散花》,还有经典的歌舞剧《大梦敦煌》《千手观音》《飞天》等,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是对敦煌壁画的新理解和新解读,塑造了新时代的佛像形象、飞天造型。除此之外,1981年中国动画以敦煌壁画为原型,创作了《九色鹿》《夹子救鹿》《鹿女》等优秀动画,这些成功结合敦煌元素的现代艺术,使人们开始了解和重视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

2 唐代敦煌壁画角色趣味性设计的表现

角色设计是动画的核心部分,对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焕发作品魅力有着直接影响。而唐代敦煌壁画的人物形象,无论是面部、手足、胸臀都圆润丰满,相较于其他时期显得更加精神抖擞,这使静态的壁画极具趣味性和生命力。

2.1 塑造趣味性的角色造型

角色造型以其抽象的语言,反映动画的情感变化,而设计者赋予角色不同的性格、服饰、命运,让观众过目不忘,因此角色造型设计是决定影片成败的重要因素。

唐代敦煌壁画体现了唐朝特有的审美趣味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物造型上,逐渐产生了世俗化、个性化、女性化的特点,如菩萨、供养人、飞天等,绘画者追求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境界,因此这些人物造型姿态丰腴,富有朝气。在绘画技巧上,受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影响,采用夸张、变形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如唐代敦煌壁畫中的飞天形象,体形匀称、丰满,运用虚实相间的线条绘制丝带、身形,尽显飘逸优美的姿态,这些塑造手法给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提供了珍贵的创作灵感。《九色鹿》中的鹿王造型,采用流畅的夸张线条,增强了鹿王身姿的挺拔之感;《飞天》的七仙女造型夸张处理丝带长度与仙女的动态,这些都借鉴了唐代敦煌壁画的绘画技巧,注重线条的粗细变化与夸张变形,将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

趣味性的角色造型除了运用高度概括的线条进行夸张变形,让其具有生命力、情感化之外,还需要避免程式化塑造,需要对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节刻画,塑造个性化的动画角色。例如,45窟中众菩萨像,有的头有佛光、遍身罗绮、立足莲花、神态庄严,有的神态沉思,有的面露微笑,其姿态各异,具有十足的趣味性。乐舞伎造型、飞天造型、供养人造型亦是如此,如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绘制了十二个人像,无论是前面雍容华贵的三位主人,还是后面活泼可爱的九个奴隶,都各有其特点。有的两眼前视,虔诚严肃;有的以纨扇触面,悠然自得;有的回头顾盼,窃窃私语。这些人物的表情相互呼应,生动表达了人物的情绪,凸显了角色的个性化和趣味性。现代插画师焦响乐所创作的“胖脸吉祥”系列,对每个唐代敦煌角色的发型、服饰进行了区分,仔细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营造出古人体验现代的氛围,增强了角色的趣味性。

2.2 呈现趣味性的角色色彩

观众对动画作品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对动画色彩的感受,动画通过色彩反映主题、传递信息。色彩像一种语言符号,在动画影片中发挥表情表意的作用。因此,呈现独特的趣味性色彩也是很有必要的。

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逐渐达到新的艺术高度。早期敦煌壁画色彩淡雅柔和,色彩以黑白灰的“单色”为主,发展到唐代,用色十分大胆,作品华贵艳丽,大量运用石青、石绿、红色、蓝色、绿色等“间色”,精心对比、协调、晕染。为突出立体感,人物造型可能有几十种色彩,这让唐代敦煌壁画变得更加鲜艳精致、丰富艳丽,极具装饰之美[1]。许多中国传统动画影片就广泛运用这种在高纯度基础上晕染的色彩,如《大闹天宫》的哪吒、七仙女、二郎神等,运用大量的蓝色、红色、青色,再使用黑色、粉色、黑色等进行协调搭配,整体看来色彩丰富,杂而不乱。传统动画影片《九色鹿》《鹿女》大面积使用土黄、石青、蓝绿等高纯度颜色,使动画作品犹如动态的壁画,具有浓厚的敦煌艺术气息,古朴、自然的装饰性使观众受到视觉冲击,让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唐代敦煌壁画还有随类赋彩、象征性的用色规律,如青色的菩萨、朱红色的力士、半红半绿的两面明王,这些具有想象力的艺术色彩,让后人能感受到古人自由、浪漫的精神世界,与脸谱色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红色的脸颊、金色的眼睛、绿色的眉毛,点明了其具有火眼金睛的本领;《花木兰》整体运用较为鲜亮的色彩,很好地刻画出了主角花木兰的朴实、正义感。这些趣味性强的色彩搭配,除了能让观众拥有美的感受,还能通过隐喻的效果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唐代敦煌壁画色彩与现代的色彩运用有一定的不同,受工笔晕染的绘画技巧的影响,敦煌壁画颜色深浅不一、浓淡相宜,产生了独特韵味,展现出了浓郁的中国风。

2.3 刻画趣味性的角色动态

创作妙趣横生的动画,除了要将角色、场景、声音、情节有机结合起来之外,还需要通过夸张的角色动态,增强动画的表现力。敦煌壁画是在静态的视觉艺术中呈现动态,每幅壁画虽然是静止的,但每一个人物、动物甚至花、草、木、风等纹样都十分生动传神。

唐朝时期,敦煌壁画突破了南北朝时期人物的朴拙、单一,线条更加流畅、纤细,其中的动态描绘十分独特。例如,庄严神圣的菩萨在唐朝时期趋向世俗化,大多运用曲线形[2]。例如,敦煌莫高窟161窟中的《伎乐飞天》形象,有的呈“S”形,有的呈“W”形,有的为“L”形,手持各种器具,前顾后盼,不仅表现出飞天的动势,也体现出了飞天形象的悠然自得与行云流水的灵动之美。传统动画《大闹天宫》《飞天》中舞女的舞蹈动作就取材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这不仅增强了动画的艺术感,也让静态的飞天得到了动态诠释。这种夸张的动态表现,将人物的灵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动画角色动态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敦煌壁畫还以其生动的表情和互动性使人物呈现较强的动感,虽然只是一瞬间的定格形象,但观众能凭借想象力联想之后的运动状态,体会其中的趣味性。第158窟中的两名弟子,一位握拳扶头,低头冥思遐想,一位双手握拳,神情愁苦哀伤,能让人感受到故事哀伤的氛围;第112窟的《群童采花》将每个儿童相互追逐、打闹的动作姿态进行个性化体现,使人物之间相互呼应,能让观众感受到极强的生命力。

敦煌研究院结合壁画中人物动态技巧,进行了反差化的动作设计,发布了敦煌系列动图。例如,推出菩萨双手比心、单手OK等非常态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谁才是乐队C位》动画短片,这种将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动画混搭的方式,能够带给观众新奇的体验,增强动画的感染力,赋予角色独特的艺术趣味。

3 唐代敦煌壁画设计趣味性角色的艺术价值

3.1 角色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宣传、商业广告不断创新,各种题材的动画影片对民众方方面面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动画的趣味程度[3]。对于影片而言,动画角色是动画的灵魂,无论是剧情内容的阐述,还是艺术内涵的表达,角色设计都能通过造型、色彩、动态表达出来。鲜明、富有个性的传统动画角色是对角色艺术形式的开拓,不仅能够增强角色的形象魅力,而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唐代敦煌壁画结合印度、西域、中原等多元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经历了繁荣、衰落、复兴的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从笔法上看,受传统绘画技巧的影响,唐代敦煌角色具有线与色共存的特点,用疏密有致的线条表现不同主次、不同物体,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传神。从色彩提取上看,唐代敦煌壁画运用了矿物质颜料,色彩艳丽,又结合晕染技法,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整体和谐统一且富有变化。因此,不少现代设计者借鉴唐代敦煌壁画,融合现代文化,创作出了新时代的唐代敦煌角色。

著名的商业插画师焦响乐创作了一系列唐代敦煌角色“胖脸吉祥”,夸大唐代女性“胖”的审美特色,赋予其个性化的性格,并将其与护肤品、奶茶、美发等商业广告结合,获得了巨大成功。“敦煌小兔敦”系列、“熊猫与名画”系列作品,将现代文化与敦煌元素结合,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与人们印象中庄严神圣的佛像、飞天造型产生巨大反差,使敦煌系列角色具有幽默、可爱等特点,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因此当代角色设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角色的艺术性,这是创作独具一格的动画的必然要求。

3.2 传统艺术的解构与传承

唐代敦煌壁画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其艺术元素多样,技法独特,是人类艺术的瑰宝。石窟中除了佛像画之外,还有反映各个阶层的世俗生活的人物画,其中包含的审美观念、舞蹈姿态、色彩运用,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取得了成功,如《功夫熊猫》中的道家文化和熊猫元素,《花木兰》中古人的五官特色和中国古诗等。

我国众多舞蹈作品也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舞姿造型,如反弹琵琶造型、千手观音造型,还有一些飞天造型。这些敦煌舞蹈使静态的敦煌壁画动了起来,展现了敦煌壁画的生命力,通过节奏变化,呈现西域、中原的特色[4]。而动画角色则进一步升华了敦煌舞蹈,赋予了敦煌壁画灵魂,不仅能使唐代敦煌壁画动态呈现,也能赋予唐代敦煌壁画角色新的时代价值。敦煌研究院推出的《神鹿与告密者》《太子出海寻珠记》《谁才是乐队C位》等五部动画小短片,用当代的视角解读壁画,让大众领略唐代敦煌的别样风采,增强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采用动画的艺术形式,再现唐代敦煌艺术,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敦煌壁画,展现了唐代敦煌艺术的魅力,而且解构和重组了唐代敦煌壁画元素,为动画角色打上了民族特色烙印,是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设计师需要结合当代的审美特点,在唐代敦煌壁画角色的基础上创新,寻找新的应用形式与表现方法,迎接世界的挑战。

4 结语

趣味性的动画角色不仅展现了独特艺术魅力,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借鉴唐代敦煌的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动态刻画,打造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动画,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敦煌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运用趣味动画角色,再现唐代敦煌壁画,是继承和发展唐代敦煌壁画的重要方法。要运用唐代敦煌文化的雄厚力量,提炼元素,挖掘其中的文化特色,赋予其时代气息,并发挥创意,将动画角色的趣味性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崔进超,盛唐敦煌飞天壁画在动画角色造型中的运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2] 张荣,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对现代动画角色造型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版社,2015(23):94-95.

[3] 陈文芳.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趣味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2):204-205.

[4] 唐鸣谦,敦煌壁画飞天形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李淼(1997—),女,湖北黄冈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对小学语文写作趣味性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浅析趣味性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