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策展艺术推动社会美育发展探究

2021-04-23 22:18张学仪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发展

摘要:社会美育是对全社会成员普遍实施的审美教育活动。它注重提高全民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各种艺术展览是新时代美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就当下的艺术展览方式来说,文化传播效果欠佳,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文章试图通过网络化策展拓宽社会美育的广度,通过互动型策展增进社会美育的梯度,通过沉浸式策展挖掘社会美育的深度,从三个维度把数字化策展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社会美育在数字时代创新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策展艺术;社会美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4

中华民族是一个知美尚美的民族,把美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美的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1]。社会美育是对全社会成员普遍实施的审美教育活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铸魂,注重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社会环境的美育、社会日常生活的美育、社会设施的美育等。

蔡元培最早提出要通过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来践行社会美育。他认为“公共艺术与社会审美教育是随着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进步而逐步实现自己的逻辑本性的,公共艺术与社会审美教育的逻辑展开史就是人性进步的历史”[2]。蔡元培作为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美育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的社会美育概念里既有广义层面的美育,即通过美育改良教育促进民族及社会进步,又有狭义层面区别于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社会美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正是因为有20世纪初这一系列关于美育的倡导与实践,才使得美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并在社会层面逐渐实践及普及开来。

社会美育贯穿人的终身,是可以进行自我选择的。社会美育通常潜移默化地发生在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文化古迹等公共空间中,也可通过参加各类艺术展览活动实现,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根据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年底,全年共举办展览7 268次,比上年增长3.5%;参观人次4 1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3]。与明显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国的场馆美育方案还停留在参观体验的基础社会美育层面,国内绝大多数的艺术展览采用的展陈方式为展品陈列在展柜里供公众参观,并在其下方展签上添加相应的简要文字介绍。有些展览还配有语音讲解或导游现场讲解,观众仅能以单向接收的方式获取有限信息。还鲜有在深入探究社会需求后组织的多形式的社会美育活动,整体创新度也较为欠缺,已经无法更好推动社会美育发展。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展览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因为个体的美学基础、年龄等不同,人们获得的审美感受也有较大差别,因此应结合展览内容,创新美育形式。那么如何在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优化策展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网络化策展拓宽社会美育的广度

自古以来,东西方知识分子在各自不同的方向和领域持续进行与艺术品相关的探索活动,如收集整理、鉴赏保藏、交流展示等,这项人类宝贵的文化传统传承至今(见图1)。在上述这些活动中,最具有普适性、参与人数最多的形式就是参观展览。社会大众可通过博物馆、官方或私人展览等公共展示空间了解相关展品的知识和信息,满足自身认知、审美等多方面的需求[4]。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化策展逐渐兴起,其将展品展示和多种科技手段相融合,成为新型的展览方式。网络化策展使展览能够摆脱场地固有的时空限制,将线上与线下活动串联起来,从而拓宽展览的维度。

网络化策展,首先需要建立数据库,该库可容纳较多的展品信息,并且能不断更新。其次开发展览项目管理线上平台,用于管理所有展览项目,并为每次展览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展览现场提供网络支持,当参观者对某件展品产生兴趣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或其他便携终端访问网站,自主获取感兴趣的展品信息[6]。当参观者离开展览现场后,可以在其他任何地方继续观赏展品,并在线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展览方式不再只是单向的展示和灌输,而是参观者能动地获取展品的信息,即公众通过深入了解展品及其背后的艺术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平,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展示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跨时空交流。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公众不能到现场参观,转而选择足不出户在线上看展,这造就了全球网络化策展欣欣向荣的新发展局面,让全国公众有机会随时随地畅游国内外各大展览。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链接,人们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数字故宫博物院”观展;又如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举办20世纪最著名的黑人艺术家雅各布·劳伦斯(JacobLawrence)创作的系列畫作《斗争:来自美国人民的历史》的首次博物馆展览运用了线上展览的模式。在这类新颖的观展方式中,网络三维场馆提供展品的图像资料和拓展信息,这些内容涵盖了馆藏文物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权威研究成果等全方位信息。因此,线上参观者可以在虚拟3D展厅随意点击选择参观的位置角度,从而有效避免线下因参观人数众多而排长队的窘境;也可以查阅与本次展览相关的专家线上系列讲座视频,学习和了解当前该领域的尖端研究成果;还可以在留言区浏览其他观众评论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网络讨论。

简而言之,借助网络化策展展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的媒材优势特性,可以极大地拓宽我国社会美育的广度,让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能更好地参与、认识、理解艺术品承载的文化内涵。提升大众情趣,优化艺心,使人人都成为美育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新时代社会美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2 互动型策展增进社会美育的梯度

互动型策展更侧重参观者围绕展览内容进行创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7]。区别于传统展览方式,其初衷在于为大众提供自我提升和创新实践的试验场,集学、玩、研、创等多元创新体验式互动于一体,让观众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与能动性。对于参观者来说,这是一种因互动而愉悦,并富有收获的参观体验。对于场馆来说,这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展览方式。它使展览方式从以物为中心变成了以人为中心,使知识传播方式从单向输出变成了双向互动,使参观者从被灌输的接收者变成了积极思考的参与者,使场馆从简单的展品展示者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者,使展品的文化内涵从静止的界定变成了动态的理解。

儿童与青少年群体应成为社会美育的重点培养对象,因为他们思维最活跃、可塑性最强,对美的感知力也很强,是社会美育的基础。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作为澳大利亚最大且最具创新意识的美术馆,曾设波普艺术临时展,鉴于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知识门槛过高,为了吸引社区儿童,创造性地为儿童专设了数字拼图区。在这里,孩子可以在高清数字显示屏上把虚拟拼图拼成各个波普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如安迪·沃霍尔的Marilyn Monroe、大卫·霍克尼的Bigger Grand Canyon等,巧用大面积高纯度数码色块拼图,以刺激孩童视觉感官,从而激发孩童的兴趣,这无疑是对认知能力相对有限的儿童群体最好的艺术启蒙,潜移默化地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美的种子。

新加坡金沙艺术科学博物馆(ArtScience Museum Marina Bay Sands)是新加坡的一座代表性文化地标,于2011年2月19日首次向公众开放,其使命为探索艺术、科学、文化与技术的巧妙融合,共拥有21个艺术空间,是艺术与科学交会的地方,形成了创新与新知,为公众提供了互动型的审美体验。

“超跃未来”这一特展,让大众徜徉于由互动数码设备营造出的栩栩如生的科幻艺术世界,幻影与现实交织,令人叹为观止,能够带领参观者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发现之旅。

穿越“花园城市”,让冒险从这里启航。走过飞瀑流泉和百花芳甸时,公众首先会领略到自然风光,然后会发现隐藏于花园之中的熟悉的城市建筑。其中展品“Sliding through the Fruit Field(水果滑梯)”向人们展现的是俏皮而丰富多彩的互动艺术品,投影在新设计的幻灯片上,专为儿童设计。当公众沿着斜坡滑行时,成为生命之光的一缕光束,他们的能量被转移到“水果滑梯”,从而让鲜花开放,让水果成长。在不同因素的相互影响下,播种新的种子,创造出新的生命(见图2)。

在公园里,公众可以体会到游戏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各年龄段的参观者都可以尽情体验数字技术的神奇之处和运动游戏的乐趣,获得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其中展品“Light Ball Orchestra(光球乐团)”(见图3),沙滩球大小的七彩声光球体是这支独一无二的激情樂团的酷炫乐器。参观者触摸任一球体便可改变其周围球体的色彩和声音,从而产生一种贯穿整个闪耀环境的共振效果。与人相互协作控制对球体的推挤、拍打和滚动,不断改变乐团的构成、色彩和声音。展品“Sketch Town(素描城镇)”以新加坡为蓝本绘制了一座漂亮的虚拟城市,艺术科学博物馆、鱼尾狮和新加坡摩天观景轮等著名地标皆在其中。儿童可以用蜡笔在纸张上勾勒出建筑、汽车或飞机,再将二维图片放在数码扫描仪上,运用最新技术将平面图片转换成真实生动的3D立体动画(见图4)。

青少年的美育要以“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核心,让他们都有机会参加美育实践,点燃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培育审美的心灵,不断投入生活之美和生命之美的创造中[11],而互动型策展增进了社会美育的梯度。

3 沉浸式策展挖掘社会美育的深度

沉浸式策展是通过多媒体数字设备,利用声、光、电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充分营造沉浸感,让参观者忘我地参观与体验,仿佛置身当时历史环境或未来情境当中[12]。这种展示方式不再是静态实物展示,而是利用影像、视频和光影结合产生新颖的动态效果,从而使多维度的展示更能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13]。

湖南省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采用现代虚拟数码影像,放映3D动画的公共展馆,其中三楼展厅定时放映的投影动画是根据出土的汉代T形帛画上描绘的“飞升”景象创作的,其对马王堆汉墓陈列室场景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艺术再加工,带给公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可见新奇的数码科技运用和别出心裁的创意构思能更有效地提高参观者对展览的认可度。

沉浸式策展不局限于数码科技,通过搭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展览平台,也能让观者全身心投入。中国丝绸博物馆继2016年改扩建后,一直坚持定期在夜晚开展“丝路之夜”主题系列活动,现已成功举办“意大利之夜”“中东欧之夜”“蕾丝之夜”“正仓院之夜”等活动。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荣归锦上:1700年以来法国丝绸”展览的法国古典服饰主题之夜——“巴瑟尔之夜”,其复刻了影片《绝代艳后》和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中所描写的法国宫廷服饰之美。现场还配套东华大学和北京服装大学专家带来的专题讲座,浙江音乐学院学生用小提琴二重演奏宫廷舞曲,以及身着复原后的巴瑟尔服饰的模特梯台走秀,各种活动精彩纷呈,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观者在“雅音”“正言”“华服”“流光”的多重浸润下,深度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仿佛身处19世纪巴瑟尔时期的一场欧洲宫廷时尚晚宴。

沉浸式策展更重视参观者多元感官沉浸式的体验,利用数字化更加高效地传递展览内容。这样的策展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让参观者沉浸于所营造的意境中[14],更好地了解展品背后的工艺、材料、学理、文脉,从而挖掘社会美育的深度。

4 结语

社会美育应适应新时代美育的发展,所有公众都是社会美育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在践行社会美育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引领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风尚,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文化自觉。

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多灵活的政策法规,以具体行动落实社会文化治理,以实际行动引导社会美育的潮流与风向。数字化策展应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社会美育在数字时代得到新发展,增强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那菊华.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职美育教育[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6):48-50.

[2] 曾繁仁,等.现代美育理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91.

[3] 梁爽.社会美育的理论起源与当代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21(15):99-100.

[4] 周宇.试谈文物数字化展示的未来发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9(2):24-27.

[5] 明 杜堇《玩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EB/OL].中华珍宝馆,http://g2.ltfc.net/view/SUHA/608a6c10e11ca961008605dc.

[6] 张飞燕.如何有效传播文物所承载的文物内涵[C]//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论文集.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12:239-244.

[7] 张镱怡.“后博物馆”展示理念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的体现[J].美与时代·城市,2019(6):88-89.

[8] 水果滑梯(Sliding Through The Fruit Field)[EB/OL].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官网,https://zh.marinabaysands.com/museum/exhibitions/future-world.html,2016-03-12.

[9] 光球乐团(Light Ball Orchestra)[EB/OL].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官网,https://zh.marinabaysands.com/museum/exhibitions/future-world.html,2016-03-12.

[10] 素描城镇(Sketch Town)[EB/OL].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官网,https://zh.marinabaysands.com/museum/exhibitions/future-world.html,2016-03-12.

[11] 高素娜.新时代美育之路怎么走[EB/OL].中央美术学院-国美聚焦,http://www.caa.edu.cn/gmjj/202006/38836.html,2020-06-07.

[12] 管中国.沉浸理论在虚拟展示设計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9.

[13] 周加胜.国内博物馆传统展览业的数字化应用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2016(7):73-78.

[14] 杨真华.谈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陈列展示方式[J].青春岁月,2020(2):49.

作者简介:张学仪(1997—),男,浙江杭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管理与鉴藏。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