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理念下的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1-04-23 22:18袁丰,舒娜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交互设计景观设计公园

袁丰,舒娜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公园景观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要有良好的艺术表达和人文内涵,还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情感需求,因此具有良好体验和互动性的公园景观已成为当下景观设计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交互设计的相关概念出发,以人的行为为切入点,结合不同的景观交互手段,建立起人景交互的桥梁,让人们在交互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探讨交互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交互理念;交互设计;景观设计;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0 引言

交互设计源于英语中的Interaction,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和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1984年,其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被比尔·莫格利奇在设计会议上首次提出。自此,交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信息技术、行为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现将其运用于公园景观的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人在景观中的体验,而且可以增强城市公园的便捷性、参与性、愉悦性,成为注重体验感的交互式公园,为城市的发展锦上添花,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

1 交互式景观设计相关概念

1.1 交互设计与景观设计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关注体验的新兴学科,目的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让设计功能更加有效,方便用户的使用,以使用者为中心,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从感官体验和情感反馈出发,强调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和期望。其中,感官体验具有参与性、方便性、普适性等特点,情感反馈则具有愉悦感、满足感、启发感等特点,使人们在游园的过程中能得到良好的体验。

交互性景观是人与环境产生关联的中间媒介,人既是景观的主体,又是景观的参与者,结合情绪感知、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以更好地增强人们在景观中的体验,使人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交互体验。因此,设计时增强景观的互动性,有助于了解人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反馈,让人们在景观体验中获得不一样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1.2 交互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交互设计被正式提出后,直到90年代后期,交互设计才从人机工程学中脱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心理学、行为学和环境学等融合。交互设计是探究人、物体和场地之间沟通的方式,景观则是联系人和各个要素与环境之间的媒介,所以早期交互式景观主要关注如何调动人们的感官系统去感知周围的环境,让体验变得更加轻松愉悦,使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环境。

到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技术日渐完善,交互设计也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见图1),通过技术构建一个能够实时更改信息、互动反馈的设计平台,让景观依托技术平台,与人们产生互动。这时环境保护主义也提出了用耳朵捕捉景观的理念,设计上更多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互动,如声音可以表达情绪、创造意境,使人们反思和再认识不同的反馈信息。

随后4G、5G等通信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种技术互相作用,技术和艺术开始走向深度融合。交互设计更加注重如何运用感觉调动感官体验,并且开始运用科技元素,将智能科技结合到景观之中,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媒体技术等方式,从不同的场地汲取灵感,以增强交互的能动性和趣味性。

2 景观设计中的交互策略

2.1 注重情绪反馈的沉浸式交互

众所周知,在情感交互中,情感体现为情绪。其特征是具有自主感知和情绪表现力,所以在形成情景交互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体验感和情绪最直接的反馈,通过公园主题意境的升华、情景演绎、景观隐喻等方式来增强公园景观的参与性[1]。

主题意境升华是将公园的主题元素融入环境的景观载体之中[1],通过紧密结合人文要素,让使用者对环境有初步的情感判断,再结合相关的数字媒体技术,增强人们在公园内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与理解公园的主题,最后引发人对环境的思考,实现人景交互。

情景再现是在公园场地选取耳熟能详的典故,通过公园景观复合型的属性,循循善诱,让使用者亲身参与其中感知环境,获得独特的景观体验与感受,建立起人与景观环境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体验从初步认知转变成深度感知和反思场地。

景观隐喻是指借助景观载体展现所要传达的信息,结合场地的人文历史等特征,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融入景观环境之中,以促进人和景观达到五感、情绪和行为等多方面的交互,让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

2.2 结合数字媒体的智能交互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景观与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相关技术的联系日渐密切,因此更应重视其在景观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中的技术应用,将公园景观与新技术结合,把互联网、VR、AR等技术运用到公园景观之中,有利于为景观设计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2]。

其次,人们对公园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功能上,传统的以观赏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日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可以嘗试在公园中引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照明系统、停车场、休憩座椅等多项基础设施的转变[3]。故设计时可以把园区内的地板改造成经过踩踏后能够转变成信号灯的新型地板,这不仅可以使地板产生不同的光源效果,还可以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使其随着人们的步伐改变信号灯的颜色,形成趣味互动。或者设置可控水景装置,建立起人和水体之间的联系,使水景可以依据人们手势的变化而变化,并通过数据分析产生不同的交互形式,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

最后,结合新能源技术、数字媒体等技术手段,将太阳能运用在公园的房屋、灯具、道路、垃圾桶等设施上[3],以优化景观的交互方式,提升交互的自由度,实现不同的交互设计。再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结合人们的图像、音频、文字等信息,构成合理的信息反馈,形成与环境相吻合的内容,发挥数字媒体技术在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武汉首座5G公园——常青公园,园区内不仅设有可触摸互动的AR屏幕,游客可以根据屏幕上的智能图形提示一起练太极和跳广场舞,而且还有智能健身步道、智能人脸识别装置、个人运动数据分析屏、运动大数据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新奇的互动娱乐设施。

3 交互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 体验式景观的营造

体验首先需要亲身参与其中,感知环境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增强人对环境的认同感。所以设计时更要明确景观主题,通过营造体验式景观,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分析当地的地域特点,根据参与者的心理诉求,提炼挖掘其中的核心要点,思考使用者对环境的期待[4],以体验为目标,以交互为媒介,结合多元化的景观元素共同创造出可互动的景观环境。

例如,可以利用公园场地特有的“水”元素,通过体感控制水景,与水形成交流,水体会以各种形式的涟漪加以回应,同时结合VR、AR等技术赋予景观生命感。通过具有趣味的画面吸引人们驻足观赏,使其成为人和环境交互的媒介,促进人景交互。

例如,北京的海淀公园,园区设置了实时感应的水景交互设施,人们可以通过手势的动态指令操纵喷泉的高度,让喷泉高度随着人们手势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园内的自行车也设置了信号灯,可以根据人们不同的骑行速度发生变化。

3.2 创作式景观氛围的营造

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中心,是一个复合型空间,人在公园中既可以是使用者,又可以是创作者[5]。通过人景交互,可以激发人们在景观体验过程中的积极性,整合公园景观多元化的功能,让其在公园内发挥更大的潜在价值,使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创作景观,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作品,还可以是使用者的作品,以增强人们的体验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增加创作式的互动方式,接收环境反馈的信息,增强景观空间的趣味性和可玩性。例如,在公园内以科技为媒介,通过不同的反馈形式调动人们创作的积极性,运用手工的方式鼓励人们亲身参与体验,或者结合AR、VR等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不同的人物镜像,运用感应装置和多媒体技术打造公园独有的特色美景。

例如,位于明尼苏达州会议中心广场的云朵情绪互动装置,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收集社交软件上人们不同的情绪信息,如开心、愤怒、悲伤等,让装置的颜色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让人们的情绪和装置的色彩实时对应,即时反映整个城市的情绪变化。

3.3 景观趣味性的增强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人们紧绷的神经也会感到疲劳。在设计时,除了要满足人们景观功能上的需求之外,还应考虑设计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因为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景观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情绪,缓解疲劳,而且常常可以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人们驻足感受。同时,公园内可玩性强的互动装置往往也更受公众喜爱。

此外,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运动交互性景观,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体验,而且也能方便人们日常的锻炼放松,有助于增强人们锻炼的积极性,让人们在新颖、好奇的情绪驱动下探索其中的奥妙,从而更好地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和城市公园的利用率。

例如,可利用视觉、水体等元素增加体验的乐趣,设置感应步道,让步道隨人们运动的步速变化而变化,或结合场地特有的元素设置体感互动装置,使其依据人们的手势形成不同的交互画面。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园区各处分散设置一些互动游戏环节,增加人们逛园的乐趣,从而和环境构成联系,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4 沉浸式景观的塑造

在公园景观中,想实现情景的交融,就要重视人们在景观中的情感体验,营造出沉浸式的情景氛围。

设计时可将历史典故用讲故事的方式融入公园景观之中,首先通过叙述公园主题,循循善诱地让人们进入设定的情景中,从而产生对主题的自主体验和思考,其中须注意的是整体的叙述过程应该是轻松平缓、娓娓道来。其次通过感官刺激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互动反馈,继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沉浸感与情感共鸣。最后再从城市的场地特征出发,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及风俗民情,提取使人记忆深刻的符号,并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之中,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设计师可以在园中布置与公园主题相融合的叙事场地,通过识别游客的外貌、表情、衣着等特征,分类游客的信息,从而反馈到景观之中。通过不同的沉浸式交互让游客参与互动,从而形成独特的叙事漫游体验,以及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公园的主题元素和景观设施相结合,通过信息输入、体感触摸产生的数据,形成每个人独特的反馈结果。

例如,北京的海淀公园建于昔日的畅春园遗址之上,海淀公园在原场地的基础上使用VR交互技术重现了畅春园的盛况,不但科普了古建筑榫卯结构的构造原理,而且丰富了人文景观的交互方式,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公园主题的理解。园区内还使用智能交互的方式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景观体验过程的趣味性。

4 结语

将交互设计的理念运用于公园景观设计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公园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设计新时代的公园景观时更应寻找新的途径、新的设计方法、新的创新技术,通过增强景观的参与性增强城市公园的体验感和交流性。同时可以丰富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增加人在景观中参与体验的机会,也有助于在设计公园时,科学规划整体的布局结构、景观构筑物、交通道路等设施。从感知、行为、情景交融等多方面增强人在景观中思考的积极性,使人们获得轻松愉悦、乐在其中的景观体验,在人和景观环境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赵若妤,张继兰,刘柯三.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互动型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21,44(19):100-102.

[2] 韩宇翃,高世敏,齐羚,王铮.可持续理念下的交互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12):47-51.

[3] 张洋,夏舫,李长霖.智慧公园建设框架构建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智慧化改造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5):78-87.

[4] 高迎进,刘迪.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中交互式表达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4):53-55.

[5] 王瑶.人工智能背景下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36):69-72.

作者简介:袁丰(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滨水景观。

舒娜(199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滨水景观。

猜你喜欢
交互设计景观设计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在公园里玩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