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慧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促进下,国家教育部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外,还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要想实现教学目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在改变传统教学思维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对策进行运用与实施。因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039-03
引言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成长阶段应具备的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除了要具备文化素养外,还应具备健全的品格、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而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他们的道德修养与综合品质的提升。从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核心素养和道德与法治不谋而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视为教学重点,还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
1.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施原则
1.1理论性及生活性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教材內容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健康、道德、法律、国家、民族等知识均渗透并融于教材中。但在教学中发现,虽然这些知识具有新颖性、时代性的特点,但较为抽象,仅靠初中生现有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是难以进行深入理解、实现有效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守理论性与生活性统一的原则,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列举生活案例、模拟生活场景等方式简化复杂、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化他们的学习过程,促进学习质量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1.2思想性及参与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信仰,还能端正学生的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一手遮天”,使用“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等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被动学习有关知识,严重阻碍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发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若是教师遵循思想性及参与性的原则,将课堂的主体由自身转移到学生,赋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权利。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产生学习欲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2.核心素养下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2.1有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价值
在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要求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拥有良好的品质与道德素养。在核心素养下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价值,实现在初中教育领域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
2.2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不再是衡量学生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能力、品格、个人修养等。初中作为小学的拓展与高中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阶段。若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除了强化学生对道德、法律相关知识的认知外,还能防止学生误入歧途,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其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因道德与法治不属于考试升学的重要范畴,多数家长和学校不会将此课程看得太重,从而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无法让其更深层次地发挥价值。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过度关注教学进度问题,对学生强行灌输理论性知识点,学生因理解性较差,对深层面意思掌握不透彻,从而导致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透彻,对此学科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对教师在此学科的教学上产生困难。
4.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研究
4.1对教材进行全面研究,实现其灵活运用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均与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也不例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唯有此,才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轻松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况。例如,在“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仔细研究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体现在制作的课件中,即:学生要学会自治、自我管理、自主建设;美好集体的建设是每一个成员的义务等。教师在讲解有关知识时,还应改变一成不变的方式,使用情境创设、视频播放以及问题探究等新颖的方法进行授课,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4.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氛围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习惯使用灌输式、填鸭式等方法进行授课,让他们被动接受教学内容,死记硬背重点概念。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泯灭他们的天性,影响智力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在改正之余,还要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回答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如: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违法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对于法律的了解,你知道哪些?如果没有法律会怎样?等等。另外,为避免问题的枯燥,教师在提问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在图片的基础上进行提问。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4.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提升。此外,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利于合作學习的开展,在合作学习中,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服务社会”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应用其中,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讨论提出的问题等,让他们在共同努力下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4.4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德育教育成为目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因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化差异,从而在认知上都会有少许的变化,因此在德育教学时要着重对学生的生活教育。为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感悟到服务社会的真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当地养老院,给老人送去温暖、义务植树、当志愿者讲解员、为孤儿院中的孩子们捐赠衣物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4.5改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营造德育氛围,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校需在围墙、走廊、教师的黑板报等多个环境进行布置,运用现有的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素质。
4.6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
在现阶段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和社会的认知关系。因初中生年龄较小,接触的社会层面较为狭隘,通常没有较多的社会经验,从而导致对政治的认同感不强烈。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带学生一起观看三观较为端正的影片,如《红海行动》,其内容有较多的爱国正义感,将较为死板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生动的画面,学生的接受程度会随之提升,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再如《流浪地球》,该电影的故事背景是2075年的太阳即将毁灭,已经无法适合人类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将启动“流浪地球”计划。虽然《流浪地球》属于科幻电影,却蕴含着诸多的道理,如环境保护、合作、信任等,学生在观看此电影时,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将会收获颇丰,其政治认同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4.7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外界的诸多事物都产生抵抗和逆反心理,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在学习上的管束,施加的学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和抵触心理,通过扰乱课堂纪律、逃课等方式宣泄着自己的不满。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提供相对宽泛的学习环境,不要对他们施加学习上的压力,同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准,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喜爱之情。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民主与法治”课程内容时,要改变以往的板书式、口头式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封建社会和民主社会同一时期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感悟视频中的含义。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会发现,封建社会中人性压迫、欺压等情况比比皆是,这些场景与如今的民主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民主价值及其重要性,其核心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和必然趋势。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除了要将其视为教学重点外,还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水平与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 2017(24):167-168.
[2]郭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4):106.
[3]丁祁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资讯,2019(36):137.
[4]代盼盼,谭启金.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36):260-261.
[5]周佳青.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3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