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凤
【摘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中,学生音乐测试分“纸笔测试”和“演唱测试”两部分。中小学生的演唱能力被纳入监测范畴,可见演唱在音乐能力表现上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歌唱环境、指导歌唱方法、增强歌唱自信心、改革评价方式等手段,有利于抓实歌唱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适应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歌唱方法
演唱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自2016年5月开展首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以来,学生的音乐歌唱水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也重新审视了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内容的规定,中小学生音乐测试分为“纸笔测试”和“演唱测试”两部分,作为体现音乐表现能力的演唱能力,被纳入了监测范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歌唱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优美的音乐旋律过程中释放心灵,收获快乐。
一、营造歌唱教学情境
如果想让学生投入歌唱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创设好一定的情感氛围和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动于情。第一,利用复习旧课营造歌唱情境。学生学了新歌之后,由于不进行复习,很容易跑调或遗忘。因此,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复习旧课所学乐曲,能调动学生合唱的兴趣,在伴奏带或教师的伴奏下,节奏和音准会相对准确。这种热身式的歌唱,为进入新课营造了氛围。第二,利用新课导入营造歌唱情境。教学新课前,导入和新课有关的知识,引起学生歌唱的注意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情境中。
二、指导恰当歌唱方法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学唱歌的兴趣逐渐减弱。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就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歌唱水平。因此,适当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显得相当必要。
第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姿势对歌唱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颏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坐式唱歌,则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
第二,正確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发动力,要让学生学会无声正确地吸气与呼气。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时,用闻花香或者闻香水的方法来体验练习吸气的感觉;呼气练习时,可用日常经常可见的吹热水或者吹蜡烛方法来引导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 歌唱的声音就会自然、通畅。
第三,咬字和吐字准确清晰。咬字﹑吐字是否能清晰,是直接关系到歌唱者表现歌曲时以词传情、以字带声的问题。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咬字、吐字训练,主要是通过歌词的实例完成,教师可用视频或者自己示范,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模仿教学,让学生在歌唱时做到口齿伶俐﹑发音清晰。
三、培养歌唱自信心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疏导功能,挖掘与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让学生心灵充满自信。
第一,学习中的自信。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歌唱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能力减少学生的学习挫折,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及教学体态,最大适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以此激发学生对歌唱的欲望。
第二,“表现”时的自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全班唱、小组唱、男生唱、女生唱等,或者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尽情表现,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歌唱形式多样化
歌词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因此,教师要采取方法让学生在学会旋律的同时把歌词记住。
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平台播放乐曲,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并利用丰富的听觉、视觉体验提高学唱效率。
第二,利用音乐教室上课。教师可建议学校配置相对质量较好的教学器材和设备,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学器材和设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选择器乐进课堂。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一至两种器乐,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熟练地演奏曲子,演奏的姿势、手型规范,提升了学生的气质与音乐素养。
五、歌唱评价改革
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内容占比很大,且因“演唱”人人可以参与,随时随地可开展,所以“演唱”成为中小学校最普遍的评价方式。 “演唱测试”的检测内容及方式里,音乐基础知识和听赏能力测试为笔试,占30分、歌唱能力测试为口试,占70分,因此课堂教学的歌唱评价着重围绕歌唱、音乐欣赏、音乐知识展开。
第一,歌唱评价。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各种演唱活动,演唱节奏准确、音调优美、有表情地独唱或齐唱,在歌唱体验中获得美感。教师在上课对学生演唱存在音准不好,节奏不稳,有读歌、喊歌、吼歌等现象的,要及时给予纠正。
第二,音乐欣赏评价。要求学生能聆听歌曲,从歌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乐器音色变化中体验歌曲的风格、体裁等特点;通过乐曲听赏,能够辨别基本的乐器种类和名称。在课堂教学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有意识地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记牢音乐相关知识。
第三,音乐知识评价。由于学生参与程度不同,这些音乐知识需要不断重复,强化记忆才有效果。所以,评价方式需要进行改革,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评价。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自己想要的果子。
国家音乐质量监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地利用更多形式让学生喜欢歌唱,让学生对歌唱课堂恋恋不舍,和学生一起探索歌唱。我们只有长期坚持以歌唱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歌唱教学的审美功能才会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樱平.首轮国家音乐质量监测中演唱测试方式的探析[J].中国音乐教育,2018(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