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美学因素 指导美文创作

2021-04-19 17:04欧阳雅惠
考试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融入习作教学指导

欧阳雅惠

摘 要:在小学习作有效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融合美学因素,诱发学生的审美指向,促进学生在“美”的召唤下,打开欣赏的心门,发现美、观察美、捕捉美、创造美,以达到丰富审美经验之效,真正唱响习作教学三部曲:化物为像,诱发审美指向;化像为意,激发审美想象;化意为文,启发审美物化。

关键词:习作教学;美学因素;融入;指导

从美学的角度上讲,习作是一个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是将世间物融为眼中像,再化为心上意,最后转为笔下文的过程。在这个习作与审美交融的过程中,糅合了审美能力与审美心理。只有在习作中植入美育的因子,才能使文章更具美感,亦更具艺术性与文学性。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融入美学因素,指导学生进行美文创作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化物为像,诱发审美指向

造成审美匮乏的原因并非是世界缺少美,而是学生感知美的“神经”不够灵敏。面对这种现象,教师不用急于“送米下锅”,当务之急应是诱发学生的审美指向,提高学生审美的灵敏度,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一)诱发审美需要指向

审美需要又称为“审美欲求”,是指人们对美的需求与欲望。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审美需要取向,触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把心思聚焦于事物的美的属性上,并在事物的美的属性刺激下捕捉美,欣赏美,积累审美经验。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美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部编版教材中的选文篇篇文质兼美,风格多样,内涵丰富。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具有审美内蕴的名篇佳作中,看看山川湖海,闻闻花草芳香,感悟悲欢离合,自觉接受自然美、人情美与社会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修养。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深读,帮助学生确立审美价值,促进学生树立审美理想。启发学生通过以小见大,理性挖掘等形式,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在感悟人生与领悟人性中确立正确的审美价值,树立积极的审美理想。

例如在指导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要求学生推荐一个地方,说说这个地方在哪里,谈谈这个地方有何特别之处。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确定此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再指引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接着便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观潮》。

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一遍《观潮》,并说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1: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

师:请谈一谈再次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生2: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之感。

师: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观潮》的寫作顺序,借鉴《观潮》的表达方法,将自己要推荐的地方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看了你的习作,就仿佛到了你所推荐的地方。

经过一番美读与深读,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修养。

(二)诱发审美注意指向

作为审美的主体,小学生阅历相对较少,观察能力相对较低,注意力容易涣散,当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不够鲜明时,小学生就无法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审美观察,诱发学生的注意指向。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近焦观察”与“远焦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观察。先近距离观察客观事物的局部,再远距离把握事物的整体。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观察静态”与“观察动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立体观察。先观察客观事物的静态特征,再观察客观事物的动态特点。第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次成像”与“重点定格”的方式进行仔细观察。用眼睛去“摄像”,拍下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再将画面“定格”在重点部分,仔细观察客观事物的重点审美属性。

(三)诱发审美情感指向

一堂成功的习作课就如一场蒙蒙的春雨,点点滴滴,洒进学生的心门,滋润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在这场春雨中如痴如醉,从此对春雨产生美好的情感。学生的审美情感指向是稳定的,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指向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体验,将心比心,以情移情。将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进入到情感的世界里,感受人与事物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情境中的人事物同甘苦、共悲欢,进而产生审美需求,主动去感悟教师所营造的审美意境。

二、 化像为意,激发审美想象

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灵感的高度参与,灵感是学生在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以及勤奋地积累经验之后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也是审美表象转化为审美意念的过程。学生在产生审美情感之后,立足于审美表象,打开创造性思维,突破时空的限制,展开审美联想与想象,这种“化像为意”的过程,便是灵感产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多种方式,再现记忆中的审美经验,还原记忆中的审美物像,使之在脑海里清晰的浮现,对记忆中的审美表象进行加工、整合,化单一为丰富,变单薄为充盈,并根据自己的情感与思维逻辑,进行全新的审美想象,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审美意像。

(一)于重温中激发审美想象

客观事物是想象产生的重要条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选好想象的“触因”。学生的观察日记是学生审美想象的重要“触发点”,在日记中,记录了学生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教师要指导学生翻阅观察日记,于日记中重温曾经的经历,再次感受当时的乐闻、趣事,在重温中勾起曾经的审美记忆,再现曾经的审美体验,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与组合,解放自己的心灵,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情感与逻辑思维创造全新的审美意象。以观察日记作为想象的“触发点”,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例如在指导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 即景》时,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教师先组织了一场“观察景物”的活动,带领学生走遍学校的各个角落,指引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景物,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并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接着,又让学生在下课之后再选择一样景物进行观察,回去之后将观察所得整理好,写在日记本上。第二天,教师又开展了一场“重温记忆”的活动,让学生翻阅一下观察日记,并上台分享昨天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其中有一位学生分享到:傍晚时分,微风徐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接近了地平线……不一会儿,太阳就剩下半个了,橙红色的云更红了……再一会儿,太阳还是选择和我说了再见,她说她得“回家”了,云也变成了灰色,仿佛在跟我说:“小朋友,你也该回家吃饭了。”经过一番分享,学生的内心逐渐丰富起来,教师便趁机引导学生再次拿起笔,鼓励学生解放心灵,放飞想象,尽情地挥洒出更美的文章。

猜你喜欢
融入习作教学指导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