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心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效课堂改革逐渐推进,主要包含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课堂变为学生自由学习、发散思维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中体现生本课堂的特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入课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要明确自己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怎么学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就是学生犯错的过程,只有学生犯错,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教学,学生改错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担当起引导性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疑问和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一、 问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完全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学生这种状态下学到的知识都不会是真正的学会、学懂,教师逐渐探索课堂改革,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研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锻炼,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能力。
(一)用问题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之前,要先让学生对本堂课所讲解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运转。
如小学五年级《小数乘法》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学后对教材内容进行讨论或直接询问学生“你对这堂课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疑问”,在自由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小数和小数要怎么相乘”“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小数乘法”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这个教学环节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达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同时也促进高效课堂的改革。
(二)用问题增强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
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反复地推敲和研究,从而加深印象,将知识学习得更牢固,所以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进入课堂学习氛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索还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教师都应该将问题贯穿课堂,以问题引导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课堂学习。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设计情景,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并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学习用品,并标注好价格,价格都以1.4、2.6等小数形式呈现,让学生自由购买三种学习用品但数量不限,然后请学生列出数学式子计算一共消费多少钱,计算并思考。然后教师为学生提几个问题诸如“自己购买的学习用品及数学列式是否正确、简洁”“与学生分享学生用品的购买情况,你有什么感受”“在购买学习用品时或日常购物中,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探究,因为这一堂课以开放的问题作为教学基础,所以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也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小数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于在今后的数学计算中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
二、 问题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可以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来加强,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平台和空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以问题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加深巩固,为学生创建生本课堂,促进他们更有效地汲取知识。而且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方法和解题思路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对一些数据或题目进行记忆,只有让學生明确这一点,学生才能运用数学思想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一)鼓励学生在学习出现困难时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就是将知识与自己认知的数学知识体系融合在一起,如果这个过程无法完成,或者是在解决问题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无法完成这个工作,那就会使得学生认知体系内部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从而对小学数学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困难时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对所学知识大胆的质疑,才能使学生有实质性的提高。
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思考:现在班级里买了一个西瓜,将西瓜分成20份,给学生一人一块,那么每位学生就是拿了西瓜的120,你们每个小组是四个人,组长要来领西瓜需要领西瓜的多少?学生会列出算式:120+120+120+120=420=15,然后教师再继续追问,如果要领两个小组的西瓜呢?领三个小组的西瓜呢?随着组数的增多,学生要列的算式逐渐烦琐,学生对算式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这时教师便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疑惑,“算式太长了,有没有简便的办法?”“除了加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加法计算太麻烦了。”等等。
学生在学习困难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的疑惑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时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