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在学习上比较“突出”的学生,特别是英语这门学科,平时接触语言环境的机会少,如果在日常学习中失去信心和兴趣,加上本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弱,这些学生很快就会成为班中落后的一部分。
一、聚焦——由“四块糖”故事想到的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众人皆知,他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巧妙激励,用四块糖化解了孩子心中的愤怒、自责、恐惧和羞愧,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孩子的心。没有哪个人不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尤其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肯定。新学期我接手新的班级,发现班中两位英语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长期得不到家长老师乃至同学的认可,因此自信严重不足。
学生J,智力没问题,但是学习习惯差,态度懒散,四年级开始英语从没及格过。五年级我接手时,一个单词都不会读,甚至连字母都认不全。
我的观察:J同学平时的默写都是全错,但是我发现,只要让他重新背一次,他就能把80%的內容都默出来,不过默出来的内容他还是不会读的。可见J同学是靠他的记忆力把一个个字母组成单词,再把单词组成句子蒙混过关,这也显示出J同学记忆力甚好。
学生Q,智力一般,接受新知识能力弱,虽平时学习很努力,却收获甚微。
我的观察:Q同学或许总是受到老师批评,抑或是对自己信心不足,不论在教室中,还是教室外,总是低着头。在学校的一天,总是埋头苦读,但是到放学却交不出一份作业。她不会做,又不敢请教,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却一无所获。
二、思辨——爱满天下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力量。
(一)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们应多多赞扬那些成绩落后、需要别人鼓励的孩子,多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二)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可人之处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理解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学生都渴望得到赞赏,缺乏赞赏的学生不但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还会不断放大自己的短处,甚至否定自己,学习上会毫无动力。对于班级中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他们经常在老师、家长的指责与同学的冷落下,我很难捕捉到他们在学校的会心一笑,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班级中任何活动好像都和他们无关。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来发现这些学生的可人之处,让他们重拾自信。
三、践行——灌溉迟开的花朵
我们常把学生比作花朵。自然界中的花朵都有不同的花期,有报春的寒梅,也有傲霜的金菊。但无论何时开放,它们都拥有同样的绚丽。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给他们点信心,给他们点鼓励,或许就会收获惊喜。
(一)师徒结对共进步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中的“小先生”含义主要就是“即知即传人”,他曾说过孩子是最好的先生,是孩子队伍中进步最快的孩子。同龄人之间有共同语言,他们相互了解,相互间更容易接受对方,互受影响。借助“小先生制”,能有效地增强群体的智力互补和合作意识。于是,我在班级中采用了师徒结对的办法。既让优生运用了所学,还帮助学困生补了知识不足的课。
在安排师徒时,如何来选择师傅是需要斟酌考量的。一方面,师傅本身的成绩自然要硬气,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之外,能有充足时间来帮助他人的优先考虑。另一方面,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师徒结对中,也需要民主。放手给师傅或者徒弟自己选择搭配,只有这样,他们的“合作”才会愉快。
在反复考量和学生自己选择之后,我确定了三对师徒。
为了让师徒结对更有仪式感,我还特别给双方颁发了聘书,利用晨会课时间正式进行了结对仪式,当全班同学的见证下,三对师徒接过了聘书。从此,学习上互帮互助,一起进步。
自从正式拜师结对之后,班级中学习气氛更好了。三位“徒弟”在遇到难题时总是虚心向“师傅”请教,“师傅”则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个月,我都让每对师徒写好本月学习进度,记录点滴。
就像陶行知说的那样:“生是生活,先过哪一种生活的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便是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小孩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去过同样的生活,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我们班的三位小先生尽心尽责,三位徒弟的英语成绩也是稳步上升。
(二)小组合作增自信
在陶行知看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他还认为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在这个理念影响下,我尝试并实践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小组合作任务中比较简单的问题,需要这个小组中英语成绩最弱的学生当主力,其他同学当辅助。在操练时,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帮助主力完成任务。
如,教学5B Unit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一单元Fun time时,四人一小组,调查组内同学是怎么来学校上课的,最后请组内一位学生起来汇报…lives on…He/She live near…He/She come to school by…通过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小组内英语成绩最弱的学生早已胸有成竹,在同伴们的鼓励下,他大胆又自信地完成了任务。每一次锻炼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一些不敢开口的学生开始说话了,从不举手的学生开始举手了,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改变,让我更有信心相信,在我班里,每一朵花都将盛开。
我们常说好的教育“润物细无声”,践行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理念,欣赏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采用“小先生制”对那些成绩暂时落后于同班同学的学困生给予帮助,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让每块金子都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