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教学反思

2021-04-14 01:19:23钟瑞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

钟瑞红

【摘要】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是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个体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组织高中生涯教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过程、结果、学生参与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总结,从教学反思中整理出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是优化生涯教育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既能帮助高中生拓展知识视野,又可以为其科学规划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涯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027-03

教育改革,如新高考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其本质是强调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自主管理意识,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综合发展理念,使得生涯教育受到了个体、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其目标也是为学生指明发展路径,让学生可以具备开拓进取的意识和正确的方法;能够有应对社会变化、生活环境变化的勇气;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脚步;通过短期规划完成长期目标。在初中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初步的认知职业信息,而在高中阶段则要帮助学生正确地实现对职业的探索、对专业的探索,结合跨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规划,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有预判,并有能力有毅力去解决。

一、高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一)解决高中生的生涯规划困惑

高中生基于自己的知识、年龄以及生活经验已经开始对外在事物、内心世界做出较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于未来生活也有懵懂的意识和规划,并从教师、父母身上初步意识到职业和工作的意义;但由于其缺少实际社会生活的经验,对于职业生活的判断多出于主观或想象,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如部分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收入会较为丰厚,自己的工作会稳定舒适,可以解决一系列生活问题,可以满足父母的期待。而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也做出了错误的引导,重视以金钱衡量一切,而忽视了对现实条件和个性特征的考虑,既影响到学生对大学、对专业的选择,也会催生其遇到挫折时的不满情绪。所以需要定期的科学的开展高中生涯教育,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清晰的规划,可以基于现实作出选择和判断,既提升其抵抗生涯风险和心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其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二)解决高中生的现实心理问题

高中生处在思想逐渐成熟,但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阶段,对于一系列有关于生命、生活、生涯的认知处在模糊发展阶段,会产生一系列基于认知冲突的心理问题,如感叹青春、感叹生活、感叹成长;又迫于该阶段的学习压力,难免产生心理和精神负担,与父母关系紧张,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或自大或自卑,不易接受外界的建议、指导或帮助等等。所以极有必要在此关键时期开展生涯教育,让学生在现实中,在积极的心理健康引导中能够正视自己,正确表达诉求,能够通过积极的改变、学习、锻炼实现客观的生涯规划并作出实际努力。

二、以生涯彩虹为例,谈高中生涯教育的活动过程和教学反思

(一)确定主题和教育目标

本课主题是我的生涯彩虹。教育目标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生涯彩虹图的基本理论知识,明确人在一生中需要担负每一个生涯的不同角色。第二,要在和小组成员、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思考之中了解不同生涯角色的本质、内涵和意义。第三,要能够利用生涯彩虹图这一理论内容对自己的生涯角色进行规划和安排。第四,要能够让学生基于对生涯角色认知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奋斗态度,采取实际的可行的个人行动。

(二)从生活实际和案例思考导入教学过程

大量旅游博主的兴起、国内外甚至全球旅行视频的热播也带来了高中生对于旅行这一话题的关注和喜爱。作为能够放松身心并进行远期规划的目标之一,教师选择“旅行”这一主题切入案例分析,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发其广泛的讨论与思考:

假期来临,自己想和几名好朋友来一次旅行,那么旅行之前你们都会做哪些准备?

让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去讨论这一话题,学生经过3~5分钟的思考,甚至拿出自己早已经做好的旅游攻略,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如确定旅行的目的地,再根据目的地选择出行方式,或飞机或高铁或动车;根据预期时间安排住宿,或酒店或青年旅社;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当地的旅行攻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安排;最后再统计出该行程所需的花费,选择资金获取方式,或从自己的零用钱中出或自己出一部分,另一部分寻求父母的支持。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做出总结:可以看出大家都对旅行有很大的兴趣,也会通过仔细的规划来使自己的旅行更顺利。现在假设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那在座的各位又有多少人对这场旅行做好了规划?是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地和发展历程呢?

用实例分析引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走入到生涯教学活动之中。

(三)以“我”为中心开始实践探索

教师仍然以旅行这一案例为思考出发点,请学生想一想,自己选择旅行目的地或者制定旅行规划的依据有哪些?

学生会回答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依照自己的资金储备条件或者仅凭自我感觉,再引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制定自己人生旅行计划,即职业规划计划时又会选择从哪方面入手?学生或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或听从父母的建议,或了解了最新的政策變化和就业趋势,而选择不同的职业。教师将一系列的答案整理起来,最终可以分为四方面:(1)从学生的性格、兴趣入手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2)从个人能力入手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3)从价值观念入手选择对自己而言有不同成就感的职业;(4)从解读宏观政策、职业发展趋势入手选择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更需要的职业。这四方面也是进行人生规划的四大准则之一,而不论选择从哪方面规划自己的人生都需要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进行。提问学生:在人生旅行中,在职业发展中,自己有哪些不同的角色;就像集体旅行中,你可以是组织者、策划者,也可能是服从者、合作者。

(四)从理论中升华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角色,从而实现对生涯的有效规划,教师先展示一幅彩虹图,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对于熟悉的事物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参与回答。再退掉彩虹的本色,为其赋予“生命阶段与年龄”这一定义,让学生来想一想如何以彩虹描绘自己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哪些生命阶段?逐步给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退出各年龄阶段,再请学生将自己描绘的角色圈填充在相对应的阶段之中,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形成自己的生涯彩虹图。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出指导,如每一个彩虹圈层要代表一种特定的角色,根据学生已完成的彩虹圈适当填充诸如配偶、家长等角色,并实现由里到外的角色升级,如儿童—学生—休闲者—工作者—配偶—家长。每一个彩虹圈都要用粗细、深浅的线条涂在各个角色的光谱之上,并能对应不同的年龄阶段,即角色产生的时间,并用深浅的颜色表示在不同时间段为完成该角色自己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如7~25岁主要的角色是学习者,那7~25岁这一年龄段的颜色就要相对更浓郁,25岁步入社会之后,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就相应减少,那么25岁之后的学习者角色模块的颜色就要变淡。同时要注意每一个角色在不同年龄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不同的,而这一年龄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来定义,如25岁之后自己就要开始工作,那么学生的角色在25岁之后变淡,而工作者的角色则从25岁开始。

利用理论+自我填充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绘画彩虹图中明确自己所定义的角色和不同角色想要取得的目标,也清晰地认知到各个角色的产生时间,了解到自己现在的角色定位,对自己有了更真实的认知。部分学生所填涂的彩虹图中会出现空白或颜色过重近乎发黑的情况,要请学生关注到这一现象,回顾刚才自己的思考过程,去想一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自己的彩虹图完成情况和填涂心路历程,为学生布置开放性问题: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否需要调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审视,实现理论学习到能力驱动的升级。

(五)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部分先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谈一谈在该课学习中有了哪些全新的认知、解决了哪些既往的冲突认知或心理问题。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课上学习情况、总结情况给出这样的结论:人生本就是由不同阶段构成的,在每一个阶段中每一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相应的承担不同的任务,也只有完成了对相应角色的演绎,完成了该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才能促进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才能完成对自己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人生旅行。

(六)课后练习

为了深化该课的教学结果,教师还要安排相对应的课后练习题目,即请学生构思一下未来3~10年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让学生按照未来3年、5年、10年人生阶段,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义,为自己的角色安排任务,再对应自己的目标规划定位反思自己现在主要在做的事情是什么?通过现在的努力希望达成哪一目标?为了达成下一阶段的人生规划,从现在开始自己就需要做哪些准备?让学生将人生规划带进自己的生活之中,实现对自己的引导和帮助。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实施过程主要涉及到教学方式、组织形式、课时安排三方面。在教学中引用实际案例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其能在课堂中投入精力;选择的教学方式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心理特点,又满足了生涯教育的教学实际需求,实现了知识讲解、实际体验、小组探讨相结合,在常规教学时间和教学模式中完成了理论认知、实践探索、思想升华的教育目的。教学中以小组探索和自我思考为主要结合形式,创造了较好的学习氛围。

但仍需要跟进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国家发展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做到不断的创新,优化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对应性的教育活动,实现对整体教育目标的落实。

三、结束语

高中生涯教育随仍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具体的开展形式和开展内容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但该课程是适应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意志品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清晰明确的人生规划带动下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和快速成长。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需要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献:

[1]顾雪英,魏善春.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实意义、价值诉求与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19(6).

[2]潘松.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有效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4):23-26.

[3]红明尹.新高考背景下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探索[J].现代教育论坛,2020,2(11).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1:06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3:3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