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自创办以来,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来提升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工作做铺垫,这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分别从几个方面对比赛对教师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研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能力比赛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025-03
2021年是职业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第三年,也是教學能力比赛实施全新方案的第三年。大赛实现了赛项设置专业全覆盖,比赛内容更加全面,评价体系职教特色更加鲜明。大赛强调落实国家教学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强调对接职业标准(规范)、《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等。 强调信息化作为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教学实施全程浸润“课程思政”,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更加注重考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科研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1]
一、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赛点分析
(一)比赛内容分析
从2018年之前关注“一个教学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发展为较为全面考查“不少于12~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更加考查教师对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和掌控能力。
(二)教学实施分析
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依据整体个体学情分析,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处理教学重难点;关注教育学行为采集,开展教学全过程考核与评价。凸显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成效好。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行为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一般能力指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认识能力,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的观察能力;预测学生发展动态的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如把握教材、运用教法的能力;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完成某一学科领域教学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等。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分析历年获奖作品得出:获奖成绩突出的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南、教学技能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获奖数量最多,中部、西部地区次之。同时,中西部正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说明国家对中西部教育政策的扶持起到了重要作用。[2]
(二)高职院校教学紧跟市场需求
康养、老年保健、人工智能等相关新产业、新热点的主题课程增多,反映出高职教学以岗为纲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质为重来优化课程体系。
(三)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良好
从获奖教师的群体特征来看,主要是26~45岁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女性教师对于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有热情。中青年教师对于新理念、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更强,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构成更有利于激发教学活力。
三、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推动教师各方面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学能力比赛是撬动职业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有力杠杆, 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 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的得力推手。 高职院校教师是搞好基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生力军,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教学实施全过程,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具体实施要求,倒逼教师多维度发展。
(一)促进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职业教育也悄然进行着时代变革。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指标之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教师要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适应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合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及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这对教师的信息化利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的普及,到3D、虚拟仿真、VR等信息技术应用,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教育的推动,都反推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推动教师个人创新能力的提升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新时代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大赛对参赛作品评价的标准之一就是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一定的程度上为教师的创新发展指明了道路,教师在备赛过程中关注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挖掘特色创新亮点,推动了教师个人创新能力和提炼反思能力的发展。
(三)推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
2021年的比赛指导思想中提出“引导各地各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等”。同时参赛作品要求不少于 12 或 16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重点考查教师对整门课程的设计、建设思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认真研读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体现产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学内容应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通过分析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工作真实流程,对课程进行系统的优化、重构、开发建设,提高了个人课程设计开发的能力。
(四)推动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从一校一师到一校多师、多校多师、校企双元的转变。2018年比赛的各赛项均可个人或团队报名参赛,团队参赛成员不超过3人,主要考查的是教师个人教学能力。 2019年参赛对象发生变化,重点考查教学团队(2~4人)对某门课程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各代表队可以在本区域范围跨校联合组建团队,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参赛对象已从一人、一校或本区域扩展到了团队、跨校,可吸收外校教师或企业兼职人员;由以前考查教师个人能力转为考查同一学校或同一区域教师团队整体教学能力,更考查校企之间专职教师与技术人员的互补效应,充分体现了“职教20条”提出的“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要求[3]。
教学能力大赛由个人参赛调整为团体参赛,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组队。参赛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研究专长、兴趣特长等进行合理配置,团队成员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各司其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不同于个人参赛、团队参赛的思路以及模式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是对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参赛团队采用中青混合、男女搭配、专兼结合的搭配方式,有利于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考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体会团队合作的优势,形成了专业凝聚力,互助共进、良性发展,实现了教师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的双赢,从教师个人发展升级为群体发展,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参赛团队成员以点带面,带动同专业教师思考教学、开展理念、方法、模式的革新,形成协同效应,提高育人效果。充分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五)推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1年的大赛文件中明确提出: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要有机融入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育人要素,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等。提炼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性,找准课程思政载体和思政元素落脚点,以灵活多样的策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目标。明确课程思政方向,融思想、融时政、融文化、融生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感悟,最终实现对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层面、综合素养的不断升华、塑造、提升。
(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师肩负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精于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也应该与专业知识能力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育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同样也重视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并对此对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参赛教师可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思政融入教学的能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育人元素,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大赛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思政融入教学经验,更加娴熟地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會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层面、多角度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有效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在实战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帮助教师提升了信息化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将思政融入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庞玉周,谭靖,王坤.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职业教育,2020:62-73.
[2]朱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变与不变[J].教育科学论坛,2020(9):61.
[3]魏莹,李国琴,孙爽,等.职业教育技能全国职业大赛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4-265
作者简介:
李珊(1989年-),女,汉族,河南济源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