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宁
【摘要】生物本身和现实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所以生物教学活动中,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深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的理解,从更为多元化的角度分析和面对生物问题,借助生活中的理论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生活化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原则,接着重点从案例、情境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创新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 高中生物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125-02
素质教育全面提倡的当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知识,还要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新课程将现实和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将其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理念,为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与变化,教师应该将最终的定位放在“生活”层面,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始终围绕着核心素养开展优化、积极的教学活动。
一、生活化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原则
(一)生活化
教育本身就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生物是以自然为基础,这与生活的本质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高中生物涉及的领域众多,例如环保、医疗等,这与学生今后的生活紧密相关,如若是脱离了生活的知识,那么就会导致生物学科缺少一定的现实意义。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内容上进行合理选择,充分挖掘和课程内容相关的素材,将这些素材和自然、社会等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三者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科学性
高中生物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为深化生物课程的内在结构,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章节中,需要学习食物链、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学生最初需要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才能认识更为复杂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明确认识到功能内在的逻辑,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样既能确保教学本身的严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主体性
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全面展现学生的自主性,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教学中,需要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的生物案例,用于促进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发展;或者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探究能力,真正将学生作为重点,这是生活化教学最根本的原则,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点,才能实现生物教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生活化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策略
(一)巧用生活案例,提高學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生物是探究生命现象的一门课程,从微观角度分析,将生命的多样化和统一性进行有效结合,或者是从宏观角度探究生物和环境的潜在联系。由此可见,生物和现实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人们会利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主动探索生命、认识大自然的奥秘。为此,教师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在蒙古地区,为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导致狼群的减少,进而食草类动物数量逐渐增多,草原面积缩小,呈现出沙漠化趋势。直到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现象才得到了改善。所以,任何一条生物链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如若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则会导致整个生物链受到影响。
例如,从农业生产中寻找和生物学科相关的知识。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植物通过光的照射,出现不同的反应,利用光和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变为有机物,释放氧气,这是学生在初中就了解的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学生还要从现实生活的层面认识到生物学的实践要点。一方面,农作物的种植方面,结合农作物的浓密程度,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原理,分析植物的生产量。如若是同一种类型的植物,如若它的密度过高,可以根据土壤中的养分情况,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多元化的植物搭配方式,农业生产中,需要搭配多种类型的植物,进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基于农作物的差异性特点,有的农作物喜欢太阳,有的喜欢阴雨天,前者往往生长得更为高大,而后者相对而言更为矮小。所以,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最大程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从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构建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模式
为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将知识渗透于现实生活,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的思考,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生物这门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契机,形成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如转基因食品、癌症等,这不仅是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也与民生紧密联系,既是社会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现阶段高中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的一种生活现象。
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为学生构建对应的生活情境,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优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高中时期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阶段,学习焦点不仅体现在教材中,也包含了一系列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教师利用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程度,将其与生物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这类生活现象,进而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基因”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将太空生物种植的相关知识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究,接着结合“彩色小麦”,根据目前太空环境的特殊性质,对小麦的培育问题进行分析。彩色小麦的培育需要将其中含有的碘经过过滤后取出,利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杂交”处理,当然还要考虑环境的特殊性,太空中含有未知射线。基于这些因素,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的问题,明确研讨的具体方向,及时获取新的知识点。由此可见,通过社会类的话题,让学生切实分析和考虑,重新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情境的有效应用,不仅是对问题的综合探析,还包含了对生活化场景的合理应用,教师可以借助语言、肢体动作等为学生构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幽默的语言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构建最佳的活动场景。
(三)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而言,高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然而试题也非常重要,但是试题存在的意义,并非是需要完全脱离生活。许多高考题目则是以生活背景作为题材,所以教师在课后应该选择一些反映当下生活现象的题目,既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高中生物学中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生物高考和实验相关的内容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实验的形式,及时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符合生活化教学的客观需求。面对实际问题,尝试着让学生开始自行解决,接着通过演示的形式课下开展活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學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借助生活类实践活动,凸显生物学科的特点。高中课程的时间紧,对实验教学的限制条件众多,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或者是周末时间组织生物实践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最大程度优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例如在“了解校园植物”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校园中有许多的植物,有的植物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名字。为此,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如“种子萌芽观察记录”“洋葱培育观察记录”等,及时记录下植物根、叶子的生长情况,根据数据得出最终的准确结论。
第三,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生物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度挖掘生物课程的生活内容,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例如在“血糖平衡调节”这一章节的内容中,教师提出什么是血糖?血糖高低和糖尿病有怎样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课上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也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借助生活化教学理念,构建生活情境,达到寓教于生活的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激发他们热爱生物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应该认识到高中生物学科的特殊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真正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解决生物问题,构建完善的学习框架。
参考文献:
[1]欧翠丽.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84.
[2]李悦兰.生活化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微[J].安徽教育科研, 2018(11):46-47.
[3]王赛春.新课标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10):82.
[4]谢润怡.探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9):93.
[5]李华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以《遗传与进化》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1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