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企业实践是提高高职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国家在教师企业实践方面的政策、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阻力分析入手,提出教师企业实践相关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企业实践 实践阻力
【中图分类号】F279.27;G7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116-03
一、绪论
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職业教育,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里面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所以,文件也提到,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而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19年联合下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里面提到:采取各种举措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6年11月3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知中有一个附件,是关于素质提高的计划指导方案,其中就提到了选派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实践形式有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兼职任职等。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用人要求等,学习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文件中提出的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既要会动嘴,更要会动手”,既能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能教会学生最新的工作实践技能。
高职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现在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所以国家才会出台文件,针对教师的素质提高高屋建瓴,提出解决办法。高职教师应该有不断更新技能的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能力。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是高职教师了解技术发展方向、更新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教师企业实践的国家政策要求
国家非常重视高职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早在2016年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联合发文《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里面提到定期到企业实践,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文件里面也规定了教师企业实践的时间:每5年累计至少6个月。文件中也建议了企业实践的形式,比如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等,并鼓励教师探索企业实践的多种形式。
三、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意义所在
教师通过持续的企业实践,了解行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新工艺,并根据实践所得,持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最新的职业技能培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企业实践可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可以让教师进入“双师型”教师的行列,提升个人竞争力,对于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都有促进作用,促进个人的价值增值;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教导下,对于岗位的认知和岗位操作技能都可以快速提升,职业综合素养得以加强,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学校角度来看,既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使得学校的综合实力、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提高,又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获得社会赞誉度,提高学校声誉;从国家角度看,高素质人才供给侧问题可以逐步解决,人才的支撑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规划,提早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提升国家竞争力,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实施阻力分析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涉及到五个主体:国家、省级主管部门、学校、企业、教师。国家负责顶层制度设计,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制度的细则,并作为监管部门监督实践完成情况。学校是执行单位,负责进一步细化上级的文件,然后执行。企业是接纳单位,配合学校接收教师实践。教师是最终执行人,服从学校安排,进入企业完成实践,获得实践能力,并将实践所得用于教学,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五个主体,如果哪一个出现了问题,就会成为教师企业实践的阻力因素。
(一)国家层面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家顶层设计内容很全面,对教师的激励、对企业的激励、对高职学校的激励文件中均有所涉及。比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十条“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提到如何激励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具体做法是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从税收上面给予优惠。所以,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是引导、激励、促进的,阻力因素几乎没有。
(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教师企业实践具体的细则有各省教育部门自行制定。所以,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些省份的细则比较完善,有些省份推进却比较缓慢,企业激励的细则方面尤其缺乏,所以,从查到的文献来看,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缺少省级政策的激励。所以,省级主管部分的政策制定成为一个阻力因素。
(三)学校
学校是是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的,省级细则的缺失使得学校执行有难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此其一。其二,从查到的文献看,很多学校也出台了教师企业实践的文件,但是,同样缺少灵活性、激励性。所以,学校层面也是教师企业实践的一个阻力因素。
(四)企业
国家对企业支持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是有激励政策的,但是,同样的,省级细则的缺失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组织,教师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导致企业盈利减少,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补贴,企业是没有动力接纳教师实践的。从查到的文献看,企业是教师企业实践最大的阻力因素。
(五)教师
从查询的文献来看,教师是很乐意参与企业实践的。企业实践可以让老师了解行业的最新进展,熟悉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实践技能,教师再反哺于教学活动,培养出更优质的学生,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再接纳教师实践,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提升了教师本人的“双师”素质,对教师个人发展有利,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最后,也让企业获得优质人才,争抢企业竞争力。所以,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教师层面是不存在阻力因素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阻力因素确实存在,分别是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企业。
五、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实施阻力解决建议
阻力因素已然知晓,那如何化解这些阻力因素呢?
(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细则
国家顶层设计提纲挈领,省级主管部门是教师企业实践政策落实的领导者,应在框架范围内制定细则。教师企业实践,涉及学校、企业、教师,细则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好的制度,应该是能让学校有活力、企业有动力、教师有期待。所以,省级主管部门的责任重大,要做好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省级部门的作为很重要。
(二)学校应制定更具弹性、激励性的教师实践制度从查询的资料来看,高职院校是支持教师企业实践的。但是,因为师资的问题,企业实践并不是脱产进行。仅仅是利用寒暑假进行,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利用假期完成企业实践。并且,很多学校对于教师企业实践没有补贴,企业实践产生的交通费、餐饮费由教师自行承担。所以,教师虽然积极性高,但是制度却让教师热情冷却。
学校应制定更合理、更具弹性的实践制度。
其一,制度应该合理。高职学校可以让教师一年中抽出整块的时间脱产去企业实践,时间长短不等,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脱产可以让教师专注于实践提高。并且,实践期间的工作量应减免,让教师不用担心教学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其二,制度应更具弹性。比如,教师企业实践方式可以安排整块时间进行实践,也可以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比如,可以让老师实践1周,教学1周,或者一周当中,3天用于教学,2天用于企业实践。教师边实践边教学,可以马上将企业的所见、所闻、所学用于教学,学生也可以更早接触岗位信息、行业发展情况。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的前提是要在减免工作量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时间。
(三)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在于激励的政策
企业是教师实践的主要地点,企业的经营方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实践会影响企业的运营,甚至会造成收入降低的风险。如果企业的可预见性损失没有相关的补偿,企业的積极性不会太高。所以,国家顶层设计里面已经提到相关的激励政策。但是,省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激励细则还在酝酿当中。所以,目前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势是“学校热而企业冷”,相关的激励政策亟需出台。
六、结语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既要制度的完备,更需要忠实地执行。教师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需要形成一个制度,长期贯彻执行。只有这样,“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1-24.
[2]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Z].2016-11-3.
[3]教育部等七部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Z].2016-5-11.
作者简介:
刘德超(1980年3月-),男,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医学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