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儿
【摘要】一直以来,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难点之一,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重视。由于写作环节本身缺乏固定的规律,考查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多种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情况。而分段式训练法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针对性能力的训练活动,在训练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分段式写作训练法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分段式训练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181-02
写作本身是思维创造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考查和实践应用。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成长,因此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合理看待这种差距,逐步培养学生开展写作所必须的相应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一、分段式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
(一)培养写作自信心
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从何处开始动笔?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具条理性,会引导学生在写作开始之前先罗列提纲,将各部分的内容标注出来。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少写作经验,因此在开始动笔之前往往会由于该怎么写,从哪部分导入话题,怎样才能使开头部分更吸引人等问题陷入到写作障碍当中。而分段式训练方法将这部分内容分解开来,让他们专注对自己的写作薄弱项进行集中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写作自信心,为其写作过程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锻炼写作思维能力
除了写作自信之外,学生要想创作出自己理想中的文章,需要强化对自身写作思维的训练,而分段式训练法可以将文章创作和修改分为几个步骤执行,可以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事物,在之后的训练过程中主要训练文章结构安排,使文章结构的排布更加合理,最后训练文章写作深度,在实现前两点的前提下让文章内容更有深度,实现写作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1]。
二、分段式训练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表达能力的分段训练
学生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两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看图说话开始,让初级阶段的学生以图片内容为基础,对图片内容进行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确定观察重点和写作重点。开始可以先引导学生用语言对图片内容进行概括,中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对图片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内容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对使用的语句进行简化和精化,使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逐渐提升;在高段的习作训练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对分段式表达策略的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对内容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故事内容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司马光是如何在危急情况下临危不乱,利用自己的机智和果断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将司马光的故事分成几张不同的图片,第一张图片内容为一群孩子在一个花园当中玩耍,介绍花园当中的景物,第二张图片内容为一个孩子爬上假山想要抓住蝴蝶但不慎跌入水缸中的场景,第三张图片内容为其他孩子四散奔逃而司马光举起石头的场景,第四张图片内容为大人赶到,水缸破裂,孩子被救出的场景。教师可以让初段的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图片内容描述出来;让中段的学生在观察前三张图片的同时想象第四张图片的场景,并将其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在班级中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面对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结合图片内容写作的同时,适当进行延伸,将整个时间的起因、经过、结果补充完整,并对其中的细节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和描述,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逐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使其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為写作活动的展开提供必要能力。
(二)素材积累能力的分段训练
文章创作讲求真情实感的融入和表达,因此文章创作本身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导致他们缺乏复杂的情感经历。为此教师在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作用,让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另一双“眼睛”,帮助他们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过程。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纪对其进行分段训练,帮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和理解其中的优秀内涵,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3]。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为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主要阅读并学习文章当中的优秀词语与优秀句式,例如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玷污、颇负盛名、春暖花开、顶天立地等词语圈画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词语进行重点记忆和理解,并在之后的造句活动中尝试运用这些新学的词语,帮助他们快速积累相关词句,提升词汇量。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其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讲解,以《梅花魂》一文为例,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借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外祖父的爱国热情,同时将梅花作为贯通全文的关键线索,将多个故事串联在一起,深化了读者的情感体会,通过文章写作手法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写作方式的优势,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种写作手法进行片段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阅读环节中除了重点字词和写作手法的教学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对文章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这一情感揉入到文字当中的,在分析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梅花魂》《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三部分阅读内容当中,描写的都是爱国之情,但彼此之间却又有所区别,《梅花魂》主要描写的是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渴望回到祖国却无法回去的悲痛心情;《示儿》主要描写的是作者临死之时仍然渴望报效祖国的愿望,以及对收复失地、振兴国家的渴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听到收复失地时的激动兴奋的心情,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仔细思考都是描写爱国情感但为何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通过这种阅读方式让学生注意把握写作中的细节要素和重点字词的使用,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做好相应铺垫[4]。
(三)写作能力的分段训练
由于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对于写作活动并不熟悉,因此在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在训练形式上逐渐提升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适应,让处于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初级阶段的写作更加注重学生在字词使用上是否正确,语句逻辑是否通顺连贯;中级阶段的写作训练注重各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包括语句修辞的应用与文章的改写和仿写,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一套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根据各种语言特点进行文章创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融汇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高级阶段的写作训练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包括情感在文章中的融入,文章主题的升华和突出,自我思想的表达,文章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等,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其文章内容更有内涵和深度[5]。
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到,初级和中级阶段的写作训练更多的是写作技能上的训练,而高级阶段的写作训练是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写作训练展开过程中难度较大的部分。而《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悬疑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后续的情节发展产生好奇,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框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如果是自己流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生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趣味写作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写作自主性,使他们从被动创作转为主动创作,在反复修改和练习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写作能力得到充分提升[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分段式训练法对学生的写作相关能力進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整个训练过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打牢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小利.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79.
[2]姜岩.小学语文教学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109-110.
[3]白永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6):153-155.
[4]李慧.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方法探析[J].写作,2018(4):37-38.
[5]陈秀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20,9(31):85-87.
[6]敏兰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J].文学教育(下),202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