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和
【摘要】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同意识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之一。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意义和作用、团队合作的具体方法和阻碍因素从而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团队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169-02
受现实因素影响和多元化文化冲击,现阶段中职学生普遍欠缺团队合作精神,而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主要职业素养,是日后企业聘用人才的重要指标[1]。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值得中职教育工作者思考商榷的问题。
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意义
团队合作精神能推动团队发展进步。在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下,成员之间会产生互相关心、互帮互助的社会行为,每个成员都会显示出作为队员的责任感并主动维护团队形象和集体荣誉,以团队的声誉和发展前途为准绳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从而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激发成员的进取心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团队进步速度[2]。
团队合作精神能培养成员之间的感情。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同样的价值观、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因此会在日常活动或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为团队发展贡献自己力量,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会激发团队凝聚力并促进成员之间的情感交互。
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可以使所有成员为了同一目标努力奋斗,避免因为推卸责任而产生的无意义内耗从而节约无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现阶段社会分工不断细化,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单一个人制霸某一领域的情况越来越少,各个行业的佼佼者都是优秀的团队。因此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是影响一个人是否能在企业和社会立足的重要因素。
二、阻碍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的因素
(一)家庭原因
现阶段中职学生大部分以独生子女为主,原生家庭的溺爱和保护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以学习为主,没有过多地进行社会交流并缺乏丰富的业余爱好,导致学生个人独處时间较长,不擅长与人交流并与人合作[3]。
受生源影响,学校中以农村学生为主,城市学生为辅。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导致很多学生有留守儿童的经历,家长为了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
受环境因素影响,农村学生普遍缺乏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城市学生在丰富的课余活动中忽略了体育运动,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体育竞技经验,难以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个人因素
现阶段中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叛逆期,导致很多学生对团队合作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中职学生在学校中日益加大的竞争力和就业压力,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迷茫焦虑的负面情绪。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智没有完全成熟,很多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等方面没有清晰概念,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4]。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仍带有有色眼镜看待中职学校学生,导致学生在与他人接触的同时背负巨大的压力,使学生不擅于加入团队并进行团队合作。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日益严重。受西方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学生集体观念淡薄,不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学校因素
传统中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尽快具备专业技能并适应工作岗位,学校用大量的实践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并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数学、英语这种文化科目尚处于边缘地位更遑论体育、职业素养等课程。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忽略了职业素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从而忽略团队合作精神建设工作[5]。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方法
(一)多种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最好途径。现阶段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主要以发展身心为主,通过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主要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等多种项目,其中适合校内体育课堂上的主要有田径和球类两部分。篮球、足球、排球等常见球类都是需要多人合作的体育运动方式。以足球为例,因足球参与人数较多、对抗性强且战术多变的特点,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常规足球运动中以每支队伍不多于11人(含一名守门员)的形式进行双方对抗,在队伍少于7人的情况下则不能进行比赛活动。在常规足球队伍中通常由守门员、边后卫、中后卫、前卫、中锋、边锋等位置构成,每个位置队员都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需要队员在比赛中各司其责才能赢得比赛。足球活动是需要团队合作精神的典型体育活动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体育运动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普及足球比赛规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意义并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多样化的团队竞赛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备好胜心强且自尊心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人跳绳竞赛”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组由两名身高体力相似的同学进行摇绳活动,剩下的同学进行多人跳绳,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好胜心。在多人跳绳比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所有同学以同一节奏跳绳,除了两名摇绳同学还需要一名指挥同学,学生要服从指挥安排的顺序和节奏进行比赛活动。通过跳绳比赛学生可以清楚认识到自身再优秀也不能通过个人能力赢得比赛和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团队管理只能造成失败。中职阶段的学生普遍渴望获得成功,因此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服从团队管理进行竞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在竞赛活动后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深化团队合作精神的思想意识。通过体育竞赛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魅力和益处,从而自觉参与团队活动,培养自身团队合作精神。
(三)拓展训练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体育项目种类也形式也日益增多,拓展训练作为新兴的体育活动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团队建设和学校体育教学中。
拓展训练一般是指通过专业机构,针对团队现状设计相应的训练课程,通常运用山川海洋等自然环境,通过有趣的训练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团队合作的培训目的。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清楚认识到团队中普遍存在缺乏信任、逃避责任、惧怕冲突、缺少投入和无视结果的问题。专业机构可以针对团队中的主要问题设计训练内容从而改变团队现状,提升团队凝聚力。
现阶段拓展训练的八大项目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团队中的主要问题,例如“毕业墙(求生墙)”就是培养团队成员自我管理与定位的能力、培养成员甘当人梯的精神、激励成员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共建蕴含较强凝聚力的高效团队。“毕业墙”是指团队在没有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共同翻越4米高墙壁的项目。针对普通人的身体素质来说绝不可能通过自身能力独立翻越高墙,因此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通過拓展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训练活动中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教学办法。
(四)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教学包含了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两部分,教师要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向学生灌输团队合作精神的概念并讲解其重要性。通过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思想意识并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虽然大型体育活动和拓展训练等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受天气和条件的影响并不能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例如通过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双打等活动规则向学生展示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打下理论基础。
四、结束语
团队精神是推动团队发展运作、培养团队成员之间亲和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学生重要职业素养之一。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顺利进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晓玲.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J].青少年体育,2018(7):56-57.
[2]陈俊.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8(8):70-71.
[3]赵成.论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99-100.
[4]崔馨.通过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探究[J].职业,2019(13):52-53.
[5]曾勇华.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平湖高级技工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