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作为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自主发展空间,以提高学生音乐课程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以此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音乐课程教育的原则,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中图分类号】J6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0-0158-02
最近几年中,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该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更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目前家长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关键作用。伴随高校现阶段的教育扩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因此在音乐课程教育中存在些许问题有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技能是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要以儿歌演唱、基础乐器演奏、音乐主题班会为主,开设这类课程都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所以只有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尽早接触和学习音乐课程,才能在步入岗位后尽快胜任工作,音乐技能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而音乐课程则是学前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另外,音乐可以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拉近师幼距离,因为幼儿的思维发育还未成熟,在与教师沟通时有时会存在语言的阻碍,所以需要教师应用肢体语言、音乐等辅助手段与幼儿进行交流,使幼儿可以快速与教师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这也需要教师在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将音乐课程融入其中。
最后,音乐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人格魅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增进个人的亲和力和艺术表现力,在岗位工作中也会让幼儿感受到亲切感,从而使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
二、针对学前教学专业开展音乐课程教育的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高校教师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音乐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综合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目的,确保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掌握到幼师岗位的工作技能。教师在设计音乐课程内容时,要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现实需求,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点,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掌握到充足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教育技能,使其在未来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2]。
(二)个性化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遵循个性化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音乐基础合理化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其难易程度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学生群体学习经历的不同,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也会表现出差异性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可以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也是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师要根据高校内部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资源范围内不断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做出调整,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感受、学习体验,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感受力,未来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音乐课程模块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实施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计的细节之处,利用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音乐课程体系加以改进。以“音乐基础”课程举例,教师可以将这门课程细化为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两个模块。第一,先修课程模块[3]。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歌唱技巧,虽然歌唱属于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能掌握到正确的发声方式,极易影响歌唱效果,甚至于导致声带受损,所以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要通过训练促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声方式,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声带,也能在日后工作中提高质量和效率。视唱练耳课程也属于先修课程的部分,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幼儿群体,所以只有掌握到一定的教学技巧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唱歌和音乐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技巧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这也是实施音乐教学的关键点和教育目标。第二,后续课程模块。这部分模块主要包含儿歌演唱和声乐演唱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需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声乐训练,学会采取儿歌和音乐的形式与幼儿展开深度沟通,与幼儿群体建立情感联系。经过细化分解“音乐基础”课程,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会更加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使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二)明确课程目标
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主要以“以生为本”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但同时教师也要从微观角度对音乐课程进行创新性改进[4]。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包含多个分支学科,音乐课程作为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在优化教学之前需要深入认识到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从整体角度来分析,音乐课程的教育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感知音乐旋律、掌握音乐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以音乐作为媒介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在明确课程教育目标之后,教师对于课程内容优化的方向也会更加明确。教师首先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做出改进,因为目前高校主要采用“以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知识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所占据的课堂比例大致相同,学生在习惯接受此种方式之后,也会不自觉的将此迁移至与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但是幼儿与成人之间存在极大不同,不仅注意力时间有限,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较弱,所以此种方式特别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局面混乱。基于此教师需要应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开展音乐课程教学,也就是说要模糊掉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分界线,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与幼儿平等沟通、和谐相处。最后音乐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要加以优化,增加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态,锻炼学生的教学应变能力,增加教学实践经验。
(三)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之前,要围绕具有讨论意义的课题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一系列活动顺利完成任务。在此讨论课题的设置起到关键作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设置音乐课程相关课题时需要重视下列几项问题。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学习水平灵活设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条件,避免因追求教学多样化而偏离教学实际[5]。第二,讨论课题要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群体充分参与到课题探究的各个环节中,使其学会从多个视角分析和理解问题,深化对问题的体验与感悟。第三,讨论课题要突出其价值,要让学生通过课题探究实现某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说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就要尽量围绕而儿童歌曲或者幼儿音乐教育技巧等方面,让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提高探究能力的同时,逐渐强化专业技能,扩充专业知识储备。
(四)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科学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是实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点。高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立足于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目标进行合理化设计[6]。完善教学体制需要紧紧把握住两项核心点。第一,满足音乐教学的特殊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不同于普通音乐课程,需要加强对学生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根据幼儿的课堂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节奏,而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人具备深厚的音乐基本功以及较高的观察能力,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够实现的。第二,理论与实践的均衡比例。教师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两者在音乐课程教育中各自的重要意义,要让理论与实践协同进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此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學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基于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探究改进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的方法,促进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育责任,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6,36(11):81-85.
[2]郭晓会.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
[3]赵映霞.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研究[J].戏剧之家,2019,301(1):190.
[4]宋健.论述以实践为导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北方音乐,2020(5).
[5]顾慧雯.职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改革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94(1):110-111.
[6]张元圆.浅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开展思路[J].商情,202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