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强化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让数学课堂沐浴在改革之风下,为小学生带来更多新颖欢快的课堂学习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和小学阶段的其他数学知识相比,数学计算是特别重要,但又带有明显的枯燥性和重复性的知识。虽然学习的难度不大,但是很多小学生依然不爱进行计算练习,个别学生对计算也有畏惧心理,这为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些教学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展开探究,希望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现状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078-03
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所有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重点任务。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小学校,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却没有想象中简单,很多教学问题阻碍了计算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做了不少尝试,但是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言放弃,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想办法找出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当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数学计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综合成绩,如果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保证,那么,最终的数学成绩可能会和其他同学拉开10分以上的差距,这也正是教师特别关注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小学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完善的计算能力,所以教师也探索出了很多教学方法,其中,有一部分教学方法可能是存在问题的。
(一)过分追求教学进度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是有课程进度的教学要求的,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按照学期计划给教师分配任务指标,必须在规定的日期之前完成某些课时的教学任务,学校的安排一般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受到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或者学生学习速度的影响,可能教学的进度会比较赶,所以教学个别计算类知识的时候,很多教育工作者就把计算题当成了比较简单的内容,不系统讲解,甚至到了高年级阶段,教师默认学生会计算,完全不会讲解基础的计算法则等内容。所以在这种比较紧凑的教学节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收获是比较少的,这也造成了很多小学生无法深层了解题目的内涵。甚至,一些数学基础程度较差的学生完全听不懂课上所学内容,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盲目大量的做题目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似乎只要给足学生时间和题目,让他们大量反复练习,就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将计算能力提升上去,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似乎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取得一些成效。但这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探索兴趣,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对这种方式展开反思。最好不要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更不要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的处理计算题。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比较基础的计算题时,题目的变化形式本就不多,如果还给学生海量出题,难免就会反复遇到重复性的题目。这样最后培养出来的并非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学生的背题能力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用比较少的时间做高质量的计算题,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提升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没有培养运算思想
其实,运算思想的缺失才是小学生计算能力始终提升不上去的根本原因,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复杂的计算题,但是认真分析以后,学生又会发现,这些计算题运用的还是课堂上教师讲解过的运算法则。但自己看到这些题目的时候,就是不会做。这实际上是学生运算思维的缺失,这个时候让学生反复做题,大量练习,可能最终收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遇到难题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数学教师深入地给学生讲解习题,让他们了解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分别运用了哪些计算法则。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其他题目的挑战。
二、统筹经常出错的题目类型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没有定期复盘,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的能力或习惯的,尤其是处理计算题的时候,在很多小学生看来,计算题出错,只是因为他们“粗心”。但是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生处理计算题的时候偶尔出错,可能情有可原;如果经常出错,那就应该不是学生“粗心”,而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的计算或运用法则。顺着这样的逻辑去检查班里学生的日常,练习教师会发现,很多孩子平时总是喜欢在同一类题目中出错,这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教师可以将这些频频出错的地方挑选出来,带领学生系统分析。给他们重新讲解一遍,这样可以在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直击痛点。
例如: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门在课堂上给大家准备了20道练习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20道练习题的得数计算出来,并且同桌二人互相交换答题纸。这种常规练习是教学计算类知识的时候,教師常用的教学方法,不过,笔者在这个环节后面又设置了一个新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找100以内加减法的易错点。假设某位同学20道计算题一共有5道出了错误。同桌二人交换批改完之后,重新拿回自己的答题纸,学生要开始思考自己在第1道错题上犯了哪些错误,在第2道错题上,又犯了哪些错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让他们明确自己经常出错的部分。
比如学生在计算第1道题目的时候抄错了题干,原本是27+32,而学生在抄题的时候抄成了21+32,这样计算出的结果,即便是正确的,也和标准答案不符,只能判错。第2道题目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又粗心地忘记了进位,导致最终的结果与标准答案相差“10”,第3道题目,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和标准答案完全无关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提醒学生,要围绕着这个题认真思考自己做题的时候,到底是在想什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果?通过不断地反思复盘,让学生知道自己每个计算题错在哪里,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计算思维。小学阶段,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习惯是五花八门的,平时的教学任务又比较紧张,所以教师可能没有时间帮助学生整合易错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练习,然后通过自我复盘反思去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或许是一条更加可行的教学路径。
三、优化计算教学的整体策略
笔者平时教授的是农村地区的孩子,这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可能与其他地区的孩子颇有不同,比如农村小学的孩子往往比较乖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判断学生的个体行为,我认为这种乖巧更类似于服从性。这是长期的农村生活之中,小学生们被培养出来的一个共性,在之前的许多次家访活动中,我和很多家长有过沟通,发现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育意识往往淡薄,所以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求孩子们听话,做一个乖巧懂事,能够为家里分担责任的孩子。父母长期的规训让农村小学生身上大多具有乖巧听话,懂事内敛的特点,到了课堂上,这种特点会表现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课”,但也正因为学生实在是太听话了,所以他们反而不知道如何运用灵活的思维去应对数学课堂上的多元化挑战。这也成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始终停滞不前,计算能力也迟迟无法提升的根源。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针对农村小学生设计了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比较丰富,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平时见到的日常风景比较丰富,所以做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趣味化的计算情境,鼓励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尝试着做题。比如教学“小数乘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师已经给学生准备了很多计算题,而面对那些常规的计算题目,学生已经开始有些厌烦了,为了不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假设桃花村的村民们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最终在秋季收成的时候收获了20万吨的粮食,村长决定号召大家伙把这些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假设小麦12.5元每公斤,一位顾客买了60公斤,这位顾客应该付多少元钱呢?”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与数学计算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接下来处理完这个问题,教师还可以借助同样的情境,继续引导学生想象:“很快,村民们就发现,单纯卖小麦的价格是比较低的,如果把小麦打成面粉,那么,营业额至少可以翻两倍,假设面粉26.3元每公斤,一位顾客一口气就买了14.5公斤,请大家算一算,这位顾客应该付多少钱呢?”计算这种问题的时候,每个问题之间是存在一些逻辑关联的学生,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不知不觉之中就完成了教师设计的若干个问题,其实这样的练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并且将实际生活和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结合了起来,有助于培育学生将数学融入生活,用数学解答生活问题的精神。
四、集思广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小学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最大的教学难题之一就是学生不太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所以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在此背景下,教师更要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尽量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比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小组合作教学,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例如:刚开始学习复杂的数学计算题的时候,总是有学生会反复出错,不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学生做题就不太容易犯低级错误了,产生这种进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会了在大量做题的过程之中寻找做题经验。而身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将这些做题经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来,或许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比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整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很多小学生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思维僵局,很容易把题目做错。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会刻意放慢速度,将计算的过程完全呈现在多媒体上,带领学生一步步的计算,比如123×45这个式子,第一步要先用3×5,紧接着用2×5,1×5。教师在带领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不说话,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且集体念出答案,这个时候大家其实是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共同参与课堂互动。有助于增强数学课上的互动性。而写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出错,用一些小小的错误去刺激学生的数学思维敏感性,注意到教师犯错的时候,有一些反应比较敏捷的学生就会特别迅速地指出教师的错误,提醒教师:“老师,刚刚那个地方出错啦!”教师要表扬这位同学的火眼金睛,并且用鼓励的方式激励所有同学上课,认真听讲,看还能不能找出教师其他的错误。这样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带领学生共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频繁出错,尤其要挑那种学生自己计算的时候,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前警告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做题的时候保持警惕,避免掉入这些思维陷阱之中,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思维。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大多会掌握更多做题技巧,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還可以全面培育核心素养,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过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五、总结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相比之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与同城市的小学教育相比,依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做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提高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对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解读。为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优质的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聂美群.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析[J].读写算,2019(12):129.
[2]薛雯艳.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J].读写算,2020(17):66.
[3]邱金米.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