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辉
【摘要】本文从STEAM课程的教学模式特征与学生上课状态特征两方面入手,说明了构建倾听关系的STEAM课堂的难度与必要性。并给出了STEAM课堂中构建倾听关系的策略:构建倾听的课堂文化,包括放低说话音量、相互尊重与平等交流三个具体策略;教师就是倾听关系构建的种子,教师不仅要用耳朵倾听,更要用心倾听;课堂中问题设置的策略,包括问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并贴近学生生活;适当的任务单作为倾听的脚手架;设计培养倾听能力的活动。
【关键词】倾听 STEAM课堂 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EAM teaching mode and students’ state and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y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listening relationship in the STEAM course. Four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listening relationship in STEAM class are given. The first is to construct the classroom culture of listening, including lowering the volume of speech, enhancing mutual respect and promoting equal communication. The second is that teachers are the seeds to construct the listening relationship, which means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listen with their ears, but also listen with their hearts. The third strategy is to set open questions which are close to students’ life in STEAM class. The fourth one is task list as a scaffold for listening. The last one is that teachers design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ability of listening.
【Keywords】listening; STEAM classroom; strategy
【课题项目】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STEM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KBZX2019-05)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118-03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人文与艺术(Art)以及数学(Mathematics)五门学科的总称。STEAM课程并不是这五个学科简单的集合和拼凑,而是围绕一个项目或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各国的教育实践表明,STEAM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信息科技能力等未来社会必备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有可能在学习者的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在我国,STEAM教育仍是起步阶段,无论从课程开发、授课模式还是评价方式等都还在探索阶段。
一、STEAM课堂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由于STEAM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整合STEAM课程方面运用最多的有两类课程:一类是基于项目的STEAM课程,一类是基于工程的STEAM课程。因此教学模式就分为基于项目学习模式,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式和以科学探究为导向的“5E”教学模式[1]。而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它们的共同要素都是真实情境、关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改进方案和产品交流展示。
这就注定STEAM课堂是开放的、生成的,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起到把控方向和适时指导的作用。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会呈现以下特征:首先,学生座位更加随意。传统的插秧式座次,不利于小组随时讨论、设计、书写绘制等活动的开展,因此会采用圆桌围坐或者前后桌面对而坐;其次,课堂内容比较开放,会出现小组间因项目需求不同,项目进度不同,教师所要指导的内容不同而不能进行全班进度统一授课。又或者教师会根据学生项目进展情况,不断调整内容和进度,很難完全预设。这就导致课堂不容易控制,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沉浸在自己有趣的活动中而收不回来。这种综合性实践课程不但对教师专业知识要求颇高,更对教师的课堂掌控力、随机性提出很高要求。
2.学生状态特征分析
在这类实践课程中,STEAM课程受到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更为开放,内容更加多样,致使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就更加自主、开放、自由。会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由于项目比较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很多都是鲜有接触,因此学生情绪比较兴奋、高涨;其次学生更愿意实践和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动手操作,而非思考我要如何独立或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所以在其他人分享经验时,仍沉浸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想听也不愿意接纳他人观点。
正是由于实践类型的STEAM课堂这样开放、趣味、自主的教学模式特征和学生年龄与性格特点,使得课堂倾听关系的构建十分困难,但又是十分必要的。
二、构建倾听关系的重要性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写到:倾听他者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2]。倾听是深入学习的必然途径,是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基础。而在STEAM的课堂中,倾听关系也尤为重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在STEAM的课堂中,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合作,而谈到合作,不得不谈到信任与分享。倾听则意味对他人观点的关注、共情、同感和共鸣,这也在他人心中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使合作能够更加顺利推进。佐藤学教授也强调过“合作学习必须要有对话与倾听,否则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探究,也不能发生深度学习。”
第二,STEAM课堂中,需要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无论是项目驱动,设计驱动,还是科学探究驱动,无处不在进行思维的碰撞,经验分享,改进意见的交互,产品的迭代。倾听就能够实现一方在另一方的观点基础上思考,并形成两个思维和经验的连锁,将学习引向深入。
综上所述,STEAM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上课状态,导致课堂倾听关系的构建存在困难,而由于课程内容的原因,构建倾听关系的课堂又是十分必要的。
三、构建倾听关系的策略
构建倾听关系非一朝一夕,在长期的STEAM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构建倾听关系的几点策略,并感受着这些策略在改变课堂效果,打造意义课堂上发挥的神奇力量。
1.构建倾听的课堂文化
构建倾听关系绝非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润泽的构建过程;构建倾听关系也绝非只是学生的事情,而是一个全员、全方位的构建过程。构建倾听的课堂文化,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放低说话音量。无论是教师授课的音量,还是学生讨论的音量都降低,这样可以营造出安静的、平和的氛围。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静心地倾听。适当降低上课教师授课的音量,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只有认真听,才听得到”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专注的倾听。降低学生讨论的音量,才能保证不打扰到其他组的讨论,相互间才能有来有往进行交流。当然教师的音量相对容易控制,但学生的音量不容易控制,尤其是讨论到激烈处,这需要规则的提前制定,适时的提醒等辅助策略,来培养这样的习惯,进而营造这样的氛围。
其次,相互尊重。STEAM课上的课堂讨论是常态,小组成员间彼此交流意见,商议下一步计划等。相互尊重是交流的前提,尊重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打断别人的说话。老师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学生不打断老师的讲授,同学不打断彼此的发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插嘴”,插嘴看似是认真倾听,其实不然。耳朵接收到信息,大脑迅速反应到嘴巴上,就是插嘴。于己,养成了不思考就表达的习惯,打扰自己的心境;于他,更是打扰到其他人的后续倾听。因此相互尊重是培养倾听的前提。
最后,平等交流。平等在于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无论对错,无论是评价抑或是提问,都是可以自由交流的。构建倾听的课堂,首先要构建安全的课堂——人人可以说,人人有话说,人人都敢说,没有谁的观点被随意的“批判”。当然这里的交流是有规矩的,自由绝非随意。由于要针对老师的讲授或是别人的观点做出反馈,因此要仔细倾听教师的讲授、同学的发言。不但需要倾听,更需要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做出适当评价。因此平等交流是倾听的必要条件。
2.教师就是倾听的种子
构建倾听的课堂文化并非易事,在生动、开放、有趣的STEAM课堂构建倾听文化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的低年级学生。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师率先垂范,别无他法。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倾听”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核心活动,这里所说的倾听,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指的是用耳朵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是教师一种实践的智慧,需要老师做出思考与判断。第一不能偏听。有的教师一开始就守着自己预设的答案来与学生交流,认为自己不会在学生那里得到什么新的东西,其结果就是教师只能听到自己愿意听的,自己所已知的,而根本听不到任何新观点,所以这样的偏听不是真正的倾听。在课堂中教师的倾听是用开放与接纳的心态接受学生任何观点,无论这种观点是否威胁到教师的地位或者利益。这一点对于年轻教师尤其困难,怕学生不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怕学生把自己要说的说了,自己无话可说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或立刻制止学生继续说。解决方法只有教师充分地预设和备课,需要不停地磨练自己的教学智慧,其实这时往往可以鼓励他继续说,深入地说,从学生的发言中,寻找突破口,寻找学生的前概念,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引向自己的预设,达成教学目标。第二,不能顺从地听。开放与接纳的倾听,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也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开放与接纳的倾听,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觀点不做任何判断。既不能偏听,也不能顺听,这个度的把握也是很困难的,唯有不断地磨练与实践,才能找到真正的钥匙。
倾听的同时,还要将学生的回答用“××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我们讨论时,××同学提出的意见是什么?”“我们可以看看之前讨论板上的记录。”等这类的话语串联、反刍。将学生之间的发言串联,将学生的发言与教材串联,将学生的发言与之前所说的内容串联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只有教师以倾听为基础和前提,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够得以形成。
另一方面“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倾听,更是用心去“倾听”。佐藤学教授在《教师花传书》中写道:课堂中专心“倾听”的教师,通过倾听儿童的言语或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探究当前学习展开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木匠从每块木料中看到其潜在的可能性一样[3]。这三点并不那么容易达成,观念的建立是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的智慧与不断的有意识的历练才能达成。
3.问题设置的策略性
STEAM课堂注重设计与动手实践,可以说设计与实践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这样开放的,相对自主的课堂上很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去认真地倾听与交流。但如前所述,在课堂中倾听与交流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问题设置的策略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学生真的感兴趣的话题抑或是他们有话可说的话题,参与度会提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对问题设置的策略性总结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在STEAM课堂中,讲授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教师能够提供开放性话题,比如实践后的感受,经验的分享或者是进行自己设计的发布与答辩,学生的参与度会明显提升,自然倾听与思考就会更加专注。学生在实践后,有成功的经验分享,有失败的教训分享,有总结的理论经验,往往一有机会,学生就会参与到对话中。分享后的相互评价,也能够“强制”学生务必要认真地倾听,否则很难做出有效的评价。
第二,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学生的生活,即指日常家庭生活,同时也包括学校学习生活,因此STEAM课程中问题的设置既可以从学生日常家庭生活经验和经历中挖掘,也可以与学生各学科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相关联。简言之就是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已有经验有相关性,学生才容易理解问题,并产生自己的想法,生生间也才能形成倾听与对话关系。
4.任务单作为倾听的脚手架
适当的设计任务单,比如将他们的思考、感想记录,制作过程记录,或者将听取他人意见后改进的部分用不同颜色的
笔标记,都是将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促进学生在有思考后的分享或评价时,学生就会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参与到分享与倾听中来。这样任务单就成为了老师的帮手,成为孩子们倾听的脚手架。
5.设计培养倾听能力的活动
在STEAM课堂中,会设计专门培养倾听能力的活动,比如“鱼缸活动”,这个活动要求鱼缸中的一条“小鱼”介绍自己的设计或者产品,介绍后介绍者背对他人,背对他人是为了更好地倾听并记录,而非反驳和辩解。鱼缸中的其他“小鱼”依次赞许一个他的设计或者产品中的优点,再提出一条需改进的意见或建议。这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孩子能发言,并且每个孩子都要发言,这就促使每个孩子都要认真地倾听,并等待发言。这样的活动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活动。
总之,STEAM课堂倾听关系构建需要先构建倾听的课堂文化,这要从老师到学生全员的努力;教師率先垂范,从观念到实践作为倾听的种子播撒在课堂中;在课堂中的问题设置也需要一些策略,再配合适当的任务单,设置一些训练活动,来辅助学生慢慢建立这种倾听与对话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郑葳.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7.
[2]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 钟启泉,陈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佐藤学.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M]. 陈静静,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