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扩招之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迅猛增加,这就代表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大。随着思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大学教学中的重要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领路人,在这一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优势及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 优势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3-0003-02
一、引言
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实现这一点,最为主要的就是得认清辅导员的优势与意义,然后采用合适的手段将其体现出来,为大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优势
(一)信息优势
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线队伍,与学生接触最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在各方面给予学生充足的关心、关爱与引导。不仅得关心学生的学业,还得关心学生的生活、心理动态等。在这种全方位的接触中,辅导员便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况,相比较于其他教师而言,这是一种突出的优势[1]。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和学生接触紧密,尤其是在和大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更容易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基于此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将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达成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时间优势
高校辅导员属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基层政工人员,虽然也属于教师编制,不过通常不需要上课,所以他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处理学生工作,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还有部分高校在学生宿舍中专门设置了辅导员值班室,安排辅导员轮班,以便在学生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及时地处理。除了正常上班,辅导员的手机得24小时开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在校时间需要全部投放在学生身上,时间优势明显。
(三)角色优势
新生入校报答的第一天,接触的第一位教师便是辅导员,辅导员可以说就是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习情况的桥梁。在学校的时候,大学生的各项活动通常也是以辅导员为支点进行的,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基于学生发展角度,辅导员应该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积极向学校反馈学生的要求等;基于学校教职工角度,辅导员需要积极化解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尽可能帮助学校树立良好形象[2]。而且,辅导员还得协调好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学并不是说将学生和社会隔离开来,在校学生有多种途径与社会衔接。辅导员的社会阅历更为丰富,所以在这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着相同点,那便是都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而且两者相互交融,存在统一性的特点。如部分人的不良品德与思想,一般都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体现出来的。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很好地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
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对于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辅导员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该树立良好的典范,注重自身言行。要想做到这些,需要辅导员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持续性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掌握大学生的需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合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三)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基础所在,良好的品质与素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社会飞速发展下,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有知识能力方面,还有抗压等方面[3]。而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满足这一点。辅导员在大学生管理中,积极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当学生稳定成长和发展的时候,学校自然也能更加稳定,达成理想的教育目标。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作用的发挥途径
(一)重新定位辅导员角色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部分,其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思政教育者、职业规划者以及心理健康辅导者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期对传统价值观与道德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如情感、求职等各方面。在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的时候,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趋势,所以辅导员也得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承担起这一职责[4]。不过,当前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针对此,高校方面应该积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大学生心理困惑提供解决通道。在此过程中,辅导员扮演好辅助者的角色即可,不需要将精力过多地放在相关活动组织与课程讲解上,而是在日常管理中,灵活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二)掌握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
心理辅导属于咨询心理学中的一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就是普通大学生的情感、情绪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发展性的特点,借助心理与行为疗法使大学生在行为、认知等方面有所改善,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具体而言,大学生心理辅导主要就是借助咨询关系的构建,采用心理学方面的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心理问题。这一工作存在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要想提高工作实效性,需要辅导员具备敏锐的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辅导员还得掌握多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要求,不过也是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短板。为此,高校方面需要加强关注,合理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加深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提升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現和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強辅导员心理素养
辅导员在学生时代基本都是品学兼优、踏实能干的学生干部。所以,辅导员对自身发展前景基本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学校方面得加强重视,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不过因为辅导员工作比较特色,使得他们承受的工作压力很强,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且在给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需要承受当事人很多的信息垃圾,这样也很容易损害到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而这就得加强对辅导员心理素养的强化[5]。就整体角度上来说,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能力;二是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的能力;三是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能力等。而在辅导员心理素养强化中,也应该由此着手,促进他们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然后以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高校方面应该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建构完善的培训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心理学专题讲座活动等,推动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构建大学生心理状态信息网络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建立起了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各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站、大学生心理互助团体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具有较高的覆盖性,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监测和干预。为此,各高校应积极借鉴这一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并建立起大学生心理状况信息网络。首先,高校可以在各班级中和各寝室中确定一名心理健康信息人员,这些人员主要负责对同班或同寝室人员的心理动态进行监测,并将心理健康监测信息反馈到辅导员。辅导员则需要将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进行整理,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辅导员还将班上学生心理状况信息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等一并反馈到系列、院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便于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掌握,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部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具体就是高校方面要加强重视,采用合适的手段体现辅导员的作用与意义,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培训,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辅导员也要积极转变以往的观念,从多方面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关系,这样大学生在遇见心理问题的时候也能主动寻求辅导员的帮助,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敖向阳.试议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107.
[2]罗晓燕,汪依桃.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教书育人,2009(30):76-77.
[3]韩玉,王程宇.浅谈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29):188-189.
[4]杨静.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轻工教育,2015(6):39-42+92.
[5]李衡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3):70-72.
作者简介:
陈健(1970年11月-),男,汉族,重庆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