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年段“读写结合”策略实践研究

2021-04-13 16:04郑丽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郑丽霞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而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相对独立,未能发挥出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读写结合的意义,提出开展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8-0122-03

一、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开展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语文课堂,为落实“双减”开辟道路

落实“双减”,课堂先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更需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加“读”和“写”的学习活动。读写结合能够化繁为简,可以让课堂高效有活力,为落实“双减”开辟道路。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培养其核心素养添砖加瓦

有效融合读与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生反复进行听说读写,尤其是写作与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训练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根据自己策划的学习任务,开展可操作的学习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语文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现状

(一)阅读教学贪多求全,读写分离

当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者比例不协调,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往往滞后。在阅读教学方面,许多教师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去分析,较少利用课文进行写作的训练,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离。

(二)学生阅读积累少,写作内容干瘪

学生的阅读量少,积累的好词佳句有限,只能“干巴巴”地闭门造车,苦思冥想,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阅读和写作关系不大,不能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会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文理不通。其实对于文本阅读中的一些优美的语句,可以进行摘摘抄抄、记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对于不同文体写作的架构,学生可以模仿和学习,保证写作的结构性。由此看出阅读可以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高年段读写结合的教學策略

(一)巧用课前预习活动,为读写一体化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预习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强化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为第二天课文知识的学习做好储备。因此,语文老师想要融合读写教学模式,巧用预习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部编版的课文都是教育编写人员精挑细选出来的,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思想内容,能够给小学生传达多种思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把不明白的位置标注出来,待语文课堂上向语文老师提出,从而在语文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对课文进行深刻解读。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预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这篇文章时,小学生课前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比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毛泽东的生平事迹,红军长征路线图等,在预习过程中做好预习笔记,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想法写到预习日记里,从而在课堂上与语文老师深入互动,为语文老师实际读写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做铺垫。

(二)课堂上丰富小练笔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文章对高年段的小学生布置与之相关的小练笔。课堂上多进行小练笔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好地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1.续写文章内容,培养思维能力。小学高年段语文教材中时常会有留白内容的出现,这也是编写教材的人员专门设置的,其目的是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发散学生想象力,激发其思维。所以,当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这类留白内容时,语文教师应有效把握,借助这类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最有效的方式是文章续写。进行文章内容的续写既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刺激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便需要认清续写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让其在用读写结合策略的过程中发光发热。

例如,老师在讲解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这篇课文以后布置一个写作作业,即要求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续写《穷人》。如果学生想使写文章的结局更为科学合理,便需要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及掌握,包括文章内容、文章采用的写作表达手法等。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小说故事情节进行续写。借助这样的文章续写练习,既能使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培养,又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想象能力。

2.仿写优美句段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材文本是仿写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认真研读文本,找到语用点和典型句式,以此为依托,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把握不同句式的写作要求,加强学生对不同句式的学习和仿写。以此为基础,逐渐延伸拓展到课外,并能够联系生活情景,达到运用语言写作的目的。

举个例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花之歌》中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诗人奇特的想象、独特精巧的构思都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们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的同时,也可以设计仿写活动。比如找出散文诗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相关语句,借鉴写法,进行仿写训练。还可以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水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三)融入课外阅读,提升读写一体化教学质量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除了要教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阅读的能力,提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1.利用思维导图,读整本书。对于小学生来讲,在閱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提高综合阅读水平的前提基础。在核心素养的思想指引下,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授课目标合理规划思维训练活动,根据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和拓展,并明确写作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思维拓展的基础上有效整理具体的写作框架和思路,从而让学生更加规范地参与到写作的活动当中。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要求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这四本书情节丰富,人物众多,巧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捋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读后多写读后感,借助情感促进写作能力提升。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读者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读者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教师在让学生完成阅读之后,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自己,提升对读后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目录,了解书中的大体内容之后进行文章的细读,比如《爱的教育》中哪一个故事最让你动容?小男孩成长的故事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课后根据主人公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可以从多方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学习到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从而提升了写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还能够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字知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将读到的优秀语句和段落进行摘录,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其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批注,并向老师请教,日积月累,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融入课堂实践活动,达成读写活动的高度融合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主,合理地开展实践活动,让每一节课程都充满着趣味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如角色扮演活动、阅读和写作比赛活动、学生演讲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文本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

以角色扮演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为例,如《杨氏之子》这一篇文言文,文中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足以见得杨氏之子的聪慧,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的扮演,明确好角色和台词,在课堂上将整个内容展现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够掌握文本的内容,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初步感知魏晋世人的语言艺术。同时,课本改为剧本,也需要将原本的叙述性语言转变成对白以及动作,在润色台词,反复修改剧本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创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在与同学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四、结语

读写结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落实“双减”的新道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阅读和写作两者融合进行教学时,可以巧用课前预习活动、课堂上丰富小练笔活动、课后融入课外阅读、融入课堂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读写的兴趣,优化读写教学的质量,让读写活动百花齐放,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荣桂.读写结合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0(9):226

[2]王玲玲.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50):57-58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