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浩 唐昌维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大数据风起云涌、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形式的兴起,在拉近了人们的距离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诸多问题,软件的多元化、多功能化,使得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心理上、生理上、行为上的转变。人们对于信息把控的不严谨,以及信息优劣识别能力的下降,也造成了许多信息泄露、信息安全和信息滥用等问题。在这种信息背景特征之下造成了人们对于个人信息的流失,思维的被动引导,行为的随波逐流。因此,弄清楚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流逻辑”“数据架构逻辑”对于优化和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秀的社会共识,实现人类社会自由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之下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机理和作用角度进行分析,最终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教学能力水平,提高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关键词】数据共享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33-02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停地追求经济社会的迅速腾飞,但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改变,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更高,范围更广。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我们最常使用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更加深刻的足迹,正是这种轨迹产生信息,人们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再处理,使得大数据产业油然而生,信息产业也因此蓬勃发展。譬如有的互联网公司跟踪用户在其网站上的活动,为了支持其正常业务的开展并促进销售,常记录消费者购买或者查看产品的信息记录。有的互联网公司则是以详细档案记录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并在市场上将其出售给需求者。这类公司通常被称为“数据经纪人”或“隐私商人”(以下统称为“数据企业”)。数据企业常常以惊人的数量收集、合并、分析(或“挖掘”)、出租和出售个人信息。在2007年,美国就已经有1000多家数据企业,其中最大的一家声称拥有“几乎每一个美国消费者和家庭”的详细数据,其利润每年超过 10亿美元[1]。个人信息的流失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隐私、伦理道德,这些数据企业对于信息的加工和使用更是涉及到人们的财产利益问题,还有诸多的法律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追根溯源帮助人们辨析软件优劣的能力,调整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以达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意义重大。
1.“数据共享”含义、现象及关联性
含义:“数据共享”是指数据在各软件中相互流通,相互影响,相互利用,也就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流,因此数据共享也称为信息共享。反观日常生活中,共享经济的名词余音绕梁。但共享经济的背后需要的是强大的信息支撑,因而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可以说是信息集中的中心。现象:软件之间存在着信息类似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使用不同的软件过程中,在其中一个软件输入过的信息(如淘宝)会在另外一个不相关的软件中出现(如百度、抖音),甚至说你从未在另外一个软件中输入这样的信息,因此软件之间就存在了一个信息共享的问题。在二次浏览软件时,就会再次推送之前类似的信息,不得不让人坐卧不宁、惶恐不安。关联性: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匹配度,两者间能否形成价值衔接,不论是在个人信息、校园管理、社会协同等方面都存在着数据的關联性,数据不仅仅停留在存储上,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体现在各系统及机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譬如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上,因为数据的不匹配和不对称,使得学生信息及教师评价考核信息量的缺乏和大量重复,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信息的缺失和重复,使得工作人员大量做着重复性的信息工作,更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不论是在材料成本还是时间成本上。因此校园行政部门之间存在着数据的相似性,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极其强大,部门的门户网站上完全可以做到数据间的相互共享。由小见大,推广至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可等同适用。
2.大数据背景下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机理及作用
为了使人们理解这种联系机制,不仅要了解“数据共享”的含义,还得知晓其关联性,因此对于“数据共享”的机理问题需要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有助于提高反馈,从而升华理论再次指导实践,调整人们的思考方式,进而改进传统思政教育形式,丰富课题内容,提高教育效能。其机理形式如下:
由上图可知,用户通过浏览器或电商平台浏览网页及商品信息的时候,会留下历史信息,即cookie信息。用户在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信息交换,利用cookie技术,便可以查看服务器端在浏览器中存在的信息,这种cookie信息在软件之间是通用的。再次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就会产生对于用户的识别,从而推送该用户的历史相关信息,再利用浏览器反馈给用户。然而电商平台就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服务器相关信息,在掌握上述技术之后分析并推算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然,电商平台的历史信息也是同上类似的。
3.“数据共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教学资源量的丰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信息资源量产生了极大的丰富,浏览及推送量极大注重了用户爱好,提倡个性化。但是信息数据内容的极大丰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青年一代占据了互联网、娱乐程序如(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用户量的半壁江山。为创造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信息的可信度研究也越接近真实。在这种情况之下,通过分析这一部分受教育者的关注面、关注点,积累教学资源,寻求规律,为思政教育做出了更有价值的信息保障。教学思维的创新,数据的丰富,也为思政课堂的教学创新有理可循,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不同的算法,得出青年大学生的行为喜好、关注方向、关注热点。形成更加系统化的资源量,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数据储备,有利于最终更好地指导实践。这对于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匮乏、主题固定的定势,进而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当中的痛点,由点及面,让数据信息丰富思政教学课堂,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使得传统思政主题教学为主向数据教学转变。因而,数据共享为传统思政教育思维创新带来新的理论依据。
(2)消极影响:个人阅读量稍显单一,在现时代背景之下,通过浏览器搜索有关信息后,在二次登录的时候会推送历史相关信息或类似信息。这样的推送方式就会造成,推送形式的单一化,人们的阅读面也就变得片面。可想而知,对于喜好的信息,每次登录时都会下意识地去点击这样的信息。无形之中便消磨了很多时间,也削弱了阅读能力,更会减少储备信息的多元化。资源信息供应的不平衡;“数据共享”的核心在于共享,软件形式的丰富给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多渠道。但信息供应人群是相对稳定的,由于推送方式的习惯性,用户也就习惯性接受。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关注点多样化,对于经济拉动力的增长就不一样。例如老龄化人口,则更加关注饮食、保健、养生、旅游等,但这一部分人群并不是经济增长点的重心。而青年一代,则更加注重影视作品、游戏、娱乐时尚等方式。通过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爱好,消费的频率,喜好的风格,这点尤其增加了消费的可能性,而这一部分数量的人群才是消费力主要影响风向,因此会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个人信息安全的不保障,大数据的特征在于数据大、范围广、精准度高。但对这样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不免要提出质疑。可以想象到,在数据的信息库当中,储存着大部分人口日常的消费信息,浏览记录,行为喜好,且不免也有许多关于个人健康、财产记录等有关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同的信息公司都有这样的数据库,大型企业由于数据量的巨大,可以带来更多的获益点、增长点,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入数据安全的保障建设。但对于那些中小型的信息企业,不仅没有这一部分的安全投入,还致力于信息贩卖来获利。这样的管理和获益方式又如何让大众放心?因此信息安全的保障问题在数据企业中是利益之外的重中之重[2]。
4.大数据背景下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对于思政教育的创新启示
(1)改变传统思政理念:在数据风潮的强烈影响之下,仍然要发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优良作风。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固定化。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意识,让数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支撑点,让突出主题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这就要求教育者需紧跟时代步伐,了解信息、优化信息。让教学信息和教学能力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讓信息化思政教学更加具有连贯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由短暂教育向深度隐性教育的目的,从而更加优质地完成教学目标。
(2)优化思政教学方式:传统思政教学强调主题突出,教学形式也相对固定。数据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创新,内容丰富,时代性更强,教学感染力便也效果显著。因此通过数据优化、统计、分析,并利用短视频教学,演示实践教学等,加上传统语言讲授的复合形式,让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告别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形式。“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包粉笔,而是需要用多元化的方式使教学内容鲜活起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传递。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对教学环境和资源进行净化,消除对学生的不良影响”[3],使得思政课堂教育生动化,时代化。
(3)升级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是基于教育者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走访课堂,走进学生。让被教育者去评价全新数据信息教学的优劣,对比传统教学带来的效果,从而评判教育者对于思政教育的落脚点是否掌握。也同时增加了教育者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学风格的转变。
(4)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提出互联网+等项目,已经将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信息化分析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上来,所以,从国家的重视程度上,我们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分析管理体系已经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了。从信息化资源到信息化消费,我们正在迈向新的台阶,到目前,我们不同省份之间正在形成以县、区、市、省为区域式核心的数据共享体系和分析机构,对于数据信息的整合也基本能够满足纪检监察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保障。但是这仅是对于政府层面,而从社会这一层面来说,提高监管能力是相对困难的,信息安全的把控不仅仅要从国家、企业上进行防控,最终落脚点还得落实到个人头上。对于国家,要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国家作为防控的总抓手,要将权力落到实处,对于大型数据公司严格监管,把信息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支持企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对于那些不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软件商、信息公司严格监督防止信息销售、租赁;对于企业,要变更推送形式和内容,丰富大众阅读范围,优化推送内容,加强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提高安全防控体系;源头治理,就是要落实到个人对于不良信息的把控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浏览习惯,对于不正当软件杜绝使用,强化信息安全思维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软件间的“数据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结果。我们无法改变时代发展的历史大潮,因此,约束好自我行为,提高防范意识,是当前思政教育的着重点,迎合时代发展既要利用好“数据共享”带来的便利,也要注重防范“数据共享”带来的风险挑战。所以,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治理能力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如愿.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商业利用路径研究——基于个人信息财产权的理论检视[J].科技与法律,2020(5):75-83.
[2]王玉洁,赵静,侯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180-181.
[3]唐昌维.微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的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