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舞台剧创作》为研究个案,探讨该课程成果导出(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较为细致的课程思政研究和教学经验思考,旨在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寻求思想素养与业务能力双重强化的教学模式,为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道德素养、思想水平进行积极有效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成果导出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 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2019年渤海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导出(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应用研究——以《舞台剧创作》为核心的教学实践”阶段成果(项目编号:BDJGAY2019009);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创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WQ202001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31-02
一、成果导出(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是基于成果输出的教育理念,它将人才培养具体成效前置,设置人才培养达成预期目标的明确知识指标和技能指标,由此构建具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如果说成果导向教育(OBE)保障的是学生专业体系学习目标的有效性,重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职业适应水平,具有世界范围内的规律性和实践规则,那么“课程思政”理念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理论创新。“课程思政”实际上是一种课程观,旨在打破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状态,改变我国大学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三门课”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的全员化、全效化、全程化。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断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这对新时期各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明确的要求,指明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即充分发挥高校各类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不遗余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各类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同向同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学校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具体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缩影。高校思政课以及各类课程都可以也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渠道,整合各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资源和要素,使其成为高校深化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生长点。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准各门课程中真善美思政教育资源;深度挖掘生动有效的育人元素;专业基本原理前沿知识有机融合;把课堂变成思政与专业无缝衔接的金课。”这再次为课程思政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实施路径。《舞台剧创作》课程探究成果导向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路径最终就是要达成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创作实训方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对话、开放、能力为要、学思结合、教主于学。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成果导出(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现状
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1981年经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工程教育领域的重视与认可,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其对各国的学科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调研发现,目前基于OBE理念的艺术类课程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国际上并未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成果。国内目前传媒艺术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处于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发展阶段,并未形成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性理论成果和全国品牌示范思政金课。目前高校传媒类艺术课程在成果导出(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国内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上海高校经过多年探索走在了改革的前列。打造出“一校一特色”的“中国系列”思政课等一批专业课程的育人品牌。已经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全面改革,逐步发展出以思政课为核心载体、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三维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三、《舞台剧创作》成果导出(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
众所周知,舞台剧是一种融合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炉的综合艺术,舞台剧创作是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创造,借助语言、动作、场景、道具等多种组合表现手段,十分尖锐、强烈、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舞台剧主题多样、艺术感染力强,受众广泛,在政治思想教育、精神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天然显著的优势。渤海大学广电编导开设的《舞台剧创作》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强化学生获得舞台剧故事创意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学生在编剧、导演、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多元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青年一代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以该课程为载体,基于成果导出(OBE)教育理念,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并重,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持续深入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设定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目标或需求为导向。首先,应该明确设定舞台剧创作课程的知识传授目标、技能培养目标、课程思政目标。渤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高校,其与专业戏剧学院的《舞台剧创作》實训课程的最大教学差距在于专业演员、专业演出场地、演出设备道具和演出经费的缺乏,基于此,我们将课程核心的育人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戏剧故事的创意能力和舞台调度的组织、协作能力以及广泛运用广播电视编导各类视听艺术手段的综合素质。为保证成果导出(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亲和力,设计“主旋律主题剧目编创”“红色经典舞台剧目赏析”等教学单元,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关照当下热点话题的选题,充分调动学生查阅相关故事以及人物资料、观赏经典舞台剧目的热情,鼓励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主题创作,通过主题舞台剧作品学习、创作,鼓舞大学生用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舞台艺术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艺术化人,艺术美人。在一个有温度有爱的艺术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品和高尚的人格。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社会主义艺术人才。
(二)着眼于课程思政和OBE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重点把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成果导出(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的成效均有赖于教师。为此要求讲师必须把握好课程教学训练的教学目标设定、授课方式选择、教学秩序管理与学生排练演出的自我期待复杂度之间的平衡。努力追求教学成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以学生的舞台原创编剧能力提升为教学和实践的重中之重,强化促进编导专业同学注重编剧的主流意识、现实关照、人文关怀。拓展创新思维训练、累积技术能量的专业学习意识,最终有效提升编导专业学生在舞台剧剧本选题策划、谋篇立意、舞台展现等各个环节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解决以往学生剧目创作中主旋律及红色主题故事创作积极性不高、重娱乐轻思想的问题,培养学生在追求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效融合中自我职业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与塑造。舞台剧创作实践教学最大程度利用OBE教学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自我行为管理的改革理念,寓教于乐,重视多样化、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促進师生互动,重视专业教学中思政育人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将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打造成充满创造力和个人成就感的自我成长的学习行为模式;以赛带练,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剧本原创大赛、舞台剧展演活动、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业务活动,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作品的市场转换输出,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其创作的积极性,提升双创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夯实基础。
(三)以培养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人才、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重点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内容创作,实施舞台精品剧目的公益传播
为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业务素质,“课程思政”应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育的结合,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社会公德教育,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舞台剧创作》教学模式改革着眼于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为主流意旨系列的舞台剧品牌,重点观看人群锁定为学校师生和所在地域的社会观众、媒体组织。积极推进舞台剧创作的公益性演出,借助媒体传播,扩大学生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将公益的精神传播给同学,培养其公益意识和公益能力。牢固坚持课堂教学与市场与观众对接的教学育人理念,实现经典舞台剧在地方的巡回演出,再根据市场的反响进行不断地优化,细节改进,优中选优进一步扩大到省内其他高校公演。同时不遗余力地推荐并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艺术团体和传媒机构的舞台剧剧本创作项目,选派学生进入剧组和媒体,努力打造广电编导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课程品牌。通过参加舞台剧剧本及故事创意大赛的方式检验项目实践教学成果,鼓励学生投身于戏剧与影视文化创意产业。
(四)充分把握校情和学情,基于OBE理念构建适应性的教学实施策略
成果导向教育的评价方式与学习成果相呼应,能力导向,多元评价。教师指导阶段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创作状态,教学进行及时修正。该课程从培养每个学生的舞台剧创作能力出发,鼓励学生尝试具有挑战性的剧本创作任务,例如提出主题复杂的选题策划、颇具创新的舞台剧排演方案设计、繁复的舞美编排等,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创新、创意能力。实现学生通过作品展示自我思考、质疑、判断、决策和呈现的专业能力。展演剧目选拔由指导教师和部分学生共同评分确定,充分培养和肯定学生对于创作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取向。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中,尤为重视专业知识讲授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贴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提供保障。指导学生思政主题的创作思想融入,遵循递进式的艺术创作原则,层层深入。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渠道,逐一细致地进行剧本指导修改,提出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逐步构建编导专业舞台剧经典剧目的创作与完善,充分发挥舞台剧创作的公益宣传优势和艺术传播价值。在舞台剧创作实训中进行课程思政必须要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学生具体的思想问题,通过舞台剧创作形式从艺术产出角度结合教学指导和心理辅导获得春风化雨般的疏导。
课程育人居于十大育人体系的首位,课程教学是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实施者,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身先示范,不断感染、引导学生,最终达成课程教学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等多维目标的高效实现,为社会建设输送品德素养和专业素质过硬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作者简介:
叶晖(1980年-),女,辽宁抚顺人,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硕士,从事媒介传播、艺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