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 杨晓玲 马亮 安敏 孙玮
糖尿病是医院内分泌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7%[1],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诸多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生与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因而,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胰岛β细胞[3,4]。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双胍类、磺脲类、格列类等药物,但疗效不一。有研究显示,肠促胰岛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有助于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状况[5]。而益生菌有助于改善机体肠道微环境,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改善体内的糖脂代谢状况[6]。因此,开展此次研究,以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益生菌对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12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空腹血糖>6.1 mmol/L,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患有器质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研究资料不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106例,男63例,女43例;年龄37~71岁,平均(60.25±8.09)岁;病程3~12年龄,平均(7.24±2.68)年;体重指数20.43~29.56 kg/m2,平均(24.57±2.14)kg/m2;观察组患者106例,男62例,女44例;年龄36~72岁,平均(60.47±8.12)岁;病程3~13年,平均(7.18±2.34)年;体重指数20.18~29.62 kg/m2,平均(24.39±2.07)kg/m2。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片,浙江国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26)联合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治疗。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次,3次/d;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疗程6个月。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6)联合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治疗。睡前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1.2 mg/次,1次/d;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疗程6个月。
1.3 检测指标 于治疗前后行肠道菌群、氧化应激、糖代谢、脂代谢、胰岛功能指标检测。
1.3.1 肠道菌群检测:将新鲜粪便0.5 g加入到无菌氯化钠溶液中,上机检测,所用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结果以每1克粪便湿重中菌落形成单位数的对数值表示lgCFU/g。菌种包括双歧杆菌、肠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
1.3.2 氧化应激指标检测: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丙二醛、脂质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购自于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3 糖脂代谢指标检测: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使用美国贝克曼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并于餐后2 h再次检测患者血糖。
1.3.4 胰岛功能指标检测:由美国贝克曼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丙二醛、脂质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脂质过氧化氢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脂质过氧化氢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2型糖尿病以机体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征,呈高血糖表现,高发于老年人[8,9],且近些年,发病率呈显著增加态势[10,11],严重影响着公众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本次研究结果中,2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肠杆菌、肠球菌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提示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状况。
Larsen等[12]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厚壁菌和类梭状芽胞杆菌所占比例有所减少,而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例高低与血糖水平存在关联性。Cani等[13]的研究发现,高脂饮食诱导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小鼠肠道菌群会发生改变,如:厚壁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提示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密切。因而认为,通过改善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状况,将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14]。
2组患者治疗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较本组治疗前升高,2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脂质过氧化氢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丙二醛、脂质过氧化氢低于对照组,提示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益生菌可减轻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状况。氧化应激可造成胰岛β细胞发生损伤,使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也会促进活性氧类物质的生成,进而加重氧化应激,形成恶性循环[15]。其中丙二醛、脂质过氧化氢均是氧化代谢产物,可间接体现出机体内的氧化应激程度,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体现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能总体反映出机体的综合抗氧化能力[16]。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提示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益生菌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如下:二甲双胍作用于机体后,可促进周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可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有助于降低肝糖输出,还可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继而达到降糖目的。而GLP-1受体激动剂则不同,是由小肠黏膜L细胞分泌肠促胰岛素,可通过刺激机体的胰岛素前体基因表达,以促进胰岛素合成,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从而实现调整血糖的目的。
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较本组治疗前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提示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GLP-1受体激动剂对中枢神经系统还会产生作用,具有增加饱腹感和抑制食欲等效果,可通过减少饮食摄入,而减轻体重。GLP-1受体激动剂还可作用于胃肠道,发挥延缓胃排空和肠道蠕动的作用,能抑制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脂类摄入,达到降脂的目的[17]。而肠道菌群紊乱也可能会造成禁食诱导脂肪因子表达水平降低,导致血脂改变,有可能会伴有肥胖发生,如Mandard等[18]的研究,禁食诱导脂肪因子过表达的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体内脂肪储存下降50%。因而及时调整肠道菌群状况,也是势在必行的。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提示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功能。GLP-1受体激动剂还可通过抑制胰岛α细胞释放胰高糖素而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不仅能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还能刺激β细胞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的作用[19]。
综上所述,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益生菌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并改善糖脂代谢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且未进行随访观察,尚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