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

2021-04-12 00:52宋东琦
关键词:横纹腹股沟炎性

宋东琦

(陕健医韩城矿务局总医院外科,陕西 渭南 715400)

腹股沟疝多发生于儿童,且男性发病概率高于女性,小儿的发病部位常见于肚脐处和腹股沟区域,在发病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包块;腹股沟疝主要是由于鞘状突没有及时闭合所引起的[1-2]。有少部分患儿可以不接受治疗自行痊愈,而大部分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采用传统疝手术治疗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术后患儿恢复较慢。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利于患儿预后[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陕健医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0例;年龄6~13岁,平均(6.81±0.29)岁;病程5~12个月,平均(8.25±0.55)个月。B组中男患儿19例,女患儿11例;年龄5~12岁,平均(6.75±0.35)岁;病程6~12个月,平均(8.05±0.49)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此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5]中腹股沟疝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符合手术适应证等。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等。

1.2 方法 A组患儿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前进行硬膜外局部麻醉,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在外环处的腹横纹位置,手术切口长度控制在1.5~2.5 cm。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要按照规定顺序进行,首先要将皮下组织切开,之后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最后将提睾肌切开,使精索外露,在精索内侧找到疝囊并用切开的方法进行处理,使疝囊游离到颈部之后采用丝线以双重贯穿的方式进行结扎,并切除多余的疝囊。止血完成后要将精索睾丸复位,并缝合切口,术后3 h内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B组患儿采用传统疝手术治疗,手术时需抬高臀部,并采取平卧位。术前进行硬膜外局部麻醉,在侧腹股沟的内侧上方1 cm处行平行切口,切口长度不超过3 cm,将腹外斜肌的前鞘分离,准确找到疝囊部位,进行剥离,并进行高位结扎操作,之后对切口进行覆盖敷贴,术后3 h内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前、术后7 d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③采用生命体征检测仪监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 h心率、平均动脉压。④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局部麻木、切口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A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A 组 30 10.81±1.32 19.24±2.16 3.84±0.92 B 组 30 22.67±2.89 36.24±3.59 5.31±0.80 t值 20.446 22.224 6.604 P值 <0.05 <0.05 <0.05

2.2 炎性指标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A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炎性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儿炎性指标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CRP: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TNF-α(ng/mL) IL-6(pg/mL) CRP(mg/L)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A 组 30 2.15±0.69 0.96±0.22* 56.32±5.86 38.24±2.96* 15.92±4.21 9.24±1.25*B 组 30 2.17±0.66 1.35±0.46* 56.24±5.78 45.46±3.15* 16.02±4.26 11.97±2.05*t值 0.115 4.189 0.053 9.149 0.091 6.2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心率、平均动脉压 与术前比,术后3 h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但A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 Hg)术前 术后3 h 术前 术后3 h A 组 30 121.25±11.25 144.85±12.36* 61.52±10.23 74.86±11.26*B 组 30 121.18±11.19 156.25±12.95* 61.48±10.25 81.59±11.14*t值 0.024 3.487 0.015 2.32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并发症 A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腹股沟疝一般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腹股沟疝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多发于小儿时期。小儿可由于哭啼或用力排便等引发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腹股沟疝患儿可以自行恢复或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而大部分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使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威胁生命健康安全[6-7]。

传统疝手术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安全性不高,存在疾病复发的情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各种临床手术治疗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患儿的皮肤纹理和下腹部作横切处理,手术切口较小,可以减小手术对腹外斜肌腱膜的影响,降低手术对患儿造成的损伤,伤口愈合后瘢痕较轻,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利于患儿术后恢复[8-9]。本研究中,A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与术前比,A组患儿术后3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更小,表明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儿机体产生的损伤,利于稳定生命体征,可促进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TNF-α、IL-6、CRP在机体应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越高表明机体炎性症状越重。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切口较小,且无需切开腹股沟管,手术时间较短,可避免过多剥离正常组织,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因此创伤更小,对机体产生的炎性症状较轻,并且瘢痕较小,术后不易感染,美观度高[10-11]。本研究中,与术前比,A组患儿术后7 d的炎性症状更轻,表明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利于术后恢复。

综上,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儿机体造成的损伤,利于稳定生命体征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利于术后恢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横纹腹股沟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毛白杨静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及吸能分析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横纹树蛙墨脱雨林湖畔的精灵
揉两穴可助自疗心脏病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股沟疝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