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珂
说起“横纹树蛙”这样一种动物的名称,你会对它有怎样的想象呢?
既然叫“树蛙”,应该是树栖的蛙类吧。
“横纹”,可能就像老虎或者斑马身上的斑纹吧。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我是在听到“横纹树蛙”这个名称8年后,亲眼见到这种美丽的树蛙,才真正解开对它的疑问。
迟到30多年的影像资料
我从小就喜欢两栖爬行动物。2002年,我在读初中时有幸认识了当时已72岁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院士和吴贯夫教授,他们常给我讲年轻时的野外经历。有一次,赵先生说到1973年他和吴先生等同事一起去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西工湖采集横纹树蛙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听见这个物种的名称——赵先生没有描述横纹树蛙的模样,只是说到,当他们在湖边惊扰到这些树蛙时,数十只横纹树蛙撑开手和脚上的蹼,从湖周围的高树上滑翔到湖里,非常壮观。我当时听呆了,无法想象那究竟是怎样的场景,也无法想象横纹树蛙的模样。1973年,横纹树蛙还是未被科学记录的新物种,直到1977年,才由吴贯夫教授正式为它命名。
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南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因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侵的影响,墨脱的水热条件十分丰富,拥有我国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西藏已记录两栖爬行动物约100种,其中超过70%的物种都分布于墨脱,并且绝大多数都只分布于墨脱。有些物种直接以“墨脱”命名,如墨脱异角蟾、墨脱湍蛙、墨脱树蜥、墨脱竹叶青蛇等。西工湖是位于墨脱县背崩乡境内热带雨林里的一个湖泊,海拔约1300米,湖畔栖息着近10种树蛙,横纹树蛙就是其中的一种。至于横纹树蛙的模样,2010年之前,仅有1张手绘的彩图——因为1973年赵先生他们还没有彩色相机,而之后30多年的时间里,也没有人再拍摄过。
或许是感叹墨脱和西工湖的物种多样性,也或许是崇敬老前辈们的经历和科学精神,我对墨脱和西工湖无限向往,也对横纹树蛙充满了幻想与期待。2010年,我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非常幸运,入职后第一次出野外,就是去墨脱!当然,绝不能错过令我魂牵梦绕的西工湖。
巧妙的演化,高明的伪装
2010年7月末,我们一行人从米林县派镇出发,徒步走向墨脱。1973年,赵先生和吴先生走的也是这条路线。3天后,我们到达背崩乡,我迫不及待地向当地人打听西工湖。然而,很多当地人都未曾到过西工湖,打听起来颇费周折。因为没有路,需要请当地人作向导,并一路用刀开道。去西工湖要翻过两座山头,穿过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一路上尽是参天大树。脚下泥泞,非常湿热,吸血的旱蚂蟥也很多,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虽然对西工湖早有耳闻,但当它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还是被它的美震撼了。平静的湖面被原始雨林包围,几乎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鸟叫虫鸣不绝于耳,真是一片秘境。经过一番仔细搜寻,我终于在湖边见到了美丽的横纹树蛙,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横纹树蛙身体修长而扁平,前后肢的比例大,适合在大树上攀爬。指、趾端都有扩大的吸盘,以便攀爬时附着于物体表面。指、趾间的蹼很发达,便于在高处跳跃时增加空气阻力。体色上,它整个背面以棕黄色或棕褐色为主,身体和四肢背面都有棕黑色的横纹(这也是它之所以得名的特征)。当它趴在树上,背面的颜色就是一种保护色,和树皮、树枝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腹面白色而带有棕红色或橘红色网状纹或斑点。当它趴在树枝上,我们从下往上仰视,它腹面斑纹就和交错的树枝以及树枝间透过的光线相混淆,也不易被发现。此外,它的吻端有一个突起的小尖,脚跟部也各有一个三角形的锥状尖。这种结构在树蛙属部分物种中存在,据推测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轮廓,对捕食者产生一种迷惑效果,乍一看时,想不到这是一个蛙的形状。总之,无论是活动还是伪装,横纹树蛙的身体结构和颜色都适应于森林环境。
白天,横纹树蛙静静地趴在湖边树枝或藤条上,四肢蜷缩在身体下方,一动不动,横置的瞳孔收缩成一条几乎看不出来的细线,扁平的身体紧紧贴合,就像是树枝或藤条上的一块疙瘩。如果不是我们事先已初步掌握横纹树蛙的情况,而只是偶然从湖边路过的话,很难发现密林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多“伪装者”。当我们轻轻地把横纹树蛙从树枝上取下来,它竟然也一动不动,几乎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甚至可以腹面朝上躺着也不动。有位同事以为它死了,把它捧在手里,哪知一不留神,它便迅速翻身,敏捷地跳入湖中。我们面面相觑,感叹竟然被它装死的伎俩给骗了。
我眼里最美的树蛙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2010年这次西工湖之行,我们在湖边待了1个多小时就返回了,留下一点遗憾。也正是这个遗憾,才让我有了再来的计划。此后2011年-2013年,我或同事先后4次来到西工湖,每次都在湖边扎营过夜,进一步了解横纹树蛙的生活习性。
6月之前,在西工湖边基本见不到横纹树蛙。它们和很多树蛙一样,平时都分散在周围的树林里活动,而且大多在离地面较高的树上,等到夏天的繁殖季节来临时,才会集中到湖边交配和产卵。
7-8月是墨脱雨季的高峰,几乎每晚都会下雨,这也正是横纹树蛙的繁殖旺季。夜幕降临,横纹树蛙开始活跃起来,雄蛙会鸣叫,发出类似“吱……吱……吱”的单音节、尖锐的鸣叫声,两次鸣叫之间间隔数秒。当雌蛙被鸣叫声吸引过来以后,雄蛙会从背后抱住雌蛙,雄蛙前臂粗壮有力,手内侧有婚垫可增大摩擦力,紧紧勒住雌蛙腋下。
横纹树蛙产卵的方式很特别。树蛙属很多物种在交配产卵时会分泌一种黏液,在后肢反复搅拌下,黏液转变成蓬松的白色泡沫把一整团受精卵包裹起来。泡沫对受精卵起到保湿的作用,1团泡沫里有100枚以上甚至数百枚卵粒,雌蛙通常一次完成产卵。而横纹树蛙則完全不同,它不会产生这样的泡沫,而且是分批产卵。1只雌性横纹树蛙怀卵130枚左右,它会把卵产在湖边较大树叶上,通常10枚以下为1团,每片树叶只产1团,分多批多处产完。每个受精卵都包裹在透明的胶状卵衣里,卵衣外面还略有一些胶状物将几枚卵互相连在一起,并粘在树叶上。蛙卵需要保持湿润,热带雨林的高温与阳光很快就会把卵烤干,卵外没有泡沫保护,那怎么保持水分呢?经过观察发现,横纹树蛙把受精卵产在树叶的末梢,卵的重量会将树叶压低,而西工湖几乎每晚都会下雨,这样,树叶上的雨水就会汇集到卵团所在的叶尖,提供充足的水分。可见,生物进化是多么奇妙,不同栖息环境的树蛙物种,会演化出不同的产卵方式。因为适应于热带雨林生境,横纹树蛙就演化出适应于潮湿多雨的特殊产卵方式。
有受精卵的树叶,下方都是湖水或湖边的水坑。受精卵孵化很快,1周内就能孵出蝌蚪。当蝌蚪发育成熟后,便会挣脱卵衣顺水落入湖中。横纹树蛙之所以不把卵直接产湖水中,是因为西工湖里生活着大量的墨脱裂腹鱼、高原鳅、水蛭等猎食者,毫无抵御能力的蛙卵在湖中只能沦为猎食者的食物。而把卵产在树上,等成为有运动能力的蝌蚪后再入水,被捕食的风险就会小得多。蝌蚪把体内卵黄吸收后,就在水里啃食各种有机物碎屑及藻类。蝌蚪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室内条件下观察,2-3周就可以陆续变成幼蛙了。幼蛙看起来很萌,胖胖呆呆的,眼睛很大,颜色和父母不太一样,但吻端和脚跟部的突起已经出现。
在湖边考察时,我曾经看到过几只横纹树蛙受到惊扰后滑翔的场面。在空中时,它们把四肢伸直,把手指和脚趾间的蹼完全撑开,这些蹼就像降落伞一样增大了它们下降时的空气阻力,因此下降速度得以降低。这样的行为,可能是为了避免跳落时速度太快而在密林中撞伤,也能更准确地到达想降落的位置。稍有遗憾的是,我们只看到零星几只滑翔的横纹树蛙,还没有机会看到赵先生当年看到的“数十只横纹树蛙一起滑翔”的场景。
在我眼里,横纹树蛙是我国最美的树蛙之一。体型上,身体和四肢的比例协调,适合在树上敏捷攀爬和跳跃。体色上,虽然算不上艳丽,但素雅而不单调,又能与环境融为一体。繁殖习性上,能巧妙利用热带雨林独特的气候条件,保证后代的存活率。
目前,关于横纹树蛙的生活习性,我们了解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