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1-04-11 09:35仇有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

仇有喜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 154002

低位直肠癌是指腹膜返折以下直肠出现的恶性肿瘤,祸根是饮食和生活方式[1]。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手术治疗该病,如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Welch术、Mason术等,但是大量研究报道[2-3],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易出现排便功能障碍,大便次数增多,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且临床上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影因素研究相当于匮乏。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128例,女90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1.58±10.65)岁;肿瘤直径3.5~5.5cm,平均肿瘤直径(4.52±0.98)cm。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3.0~6.0cm,平均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4.52±1.08)cm;吻合口距肛缘距离1.4~4.0cm,平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72±0.91)cm。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患者;②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③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①精神或意识障碍者;②不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③肿瘤远处转移者;④术后造口未还纳者;⑤伴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

1.3 调查内容 (1)一般特征:性别、年龄、病理分期、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术后进行随访1年,统计术后排便功能及每日排便次数。并通过Wexner评分评估术后排便功能[4],总分为20分,其中<10分代表控粪良好;≥10分代表排粪失禁。

2 结果

2.1 统计2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情况 术后随访1年,随访率为100.00%。其中控粪良好患者89例(40.83%),排粪失禁患者129例(59.17%)。术后排便次数1~5次/d,平均术后排便次数(3.02±1.57)次/d。

2.2 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因素分析 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均与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发生情况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因素分析

2.3 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5cm、肿瘤距肛缘距离<5cm、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详见表2。

表2 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低位直肠癌由于解剖特点特殊,外科手术难度大,并且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并发症较多,成为直肠癌中最好发、最难治、疗效最差的一类[5]。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通过腹腔镜完整切除直肠系膜和清扫区域淋巴结,从而完成低位直肠癌的切除,同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6]。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7],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由于患者肠道变短,直肠壶腹切除,肛门括约肌松弛,易出现术后排便功能障碍,使得控便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临床上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出现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较少[8]。鉴于此,本文经分析发现,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1年,随访率为100%。其中控粪良好患者89例(40.83%),排粪失禁患者129例(59.17%)。术后排便次数1~5次/d,平均术后排便次数(3.02±1.57)次/d。充分说明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便失禁发生率较高。

另外,对218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期、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均与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发生情况无相关性。并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5cm、肿瘤距肛缘距离<5cm、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分析其原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和肿瘤距肛缘距离<5cm,会切除部分齿状线,使得直肠储存能力降低,直肠顺应性(直肠壁的弹性和可扩张度)越差,肛门内括约肌损伤越重,传入神经和感受器损伤越多,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越差;并且肿瘤直径≥5cm时,会过多切除内括约肌,而肛门静息压85%由内括约肌构成,进而导致肛管静息压降低,低于直肠内压,从而使粪便不自主地从肛门溢出,导致便意频繁或大便失禁。

综上所述,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便失禁的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且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5cm、肿瘤距肛缘距离<5cm、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

猜你喜欢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