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敏,刁 丽,王淑梅,田宝堂,赵 刚,李 宏
(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闭合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骨折的常见类型,好发于四肢。手术是治疗该类骨折最常用的方法,但患者术后因局部血管部分被破坏,炎症因子大量分泌,影响机体循环系统,过多的液体积聚于肢体组织间隙中,最终引起肢体肿胀,可诱发血栓形成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而危及生命[1]。传统的骨折术后治疗为西医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抗肿消炎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有些患者恢复较慢。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疾病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四肢闭合骨折早期筋脉损伤,气血瘀滞,易出现疼痛肿胀症状,故治疗上应遵循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的原则[2]。冰黄散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敷可发挥解毒消炎、敛疱止痛的功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是利用现代工艺从中药红花中提取有效成分制得的中成药制剂,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功效。本研究探讨了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外敷冰黄散治疗四肢闭合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闭合骨折患者177例,均经X射线、CT等影像学证实为四肢闭合骨折;因四肢闭合骨折住院,要求手术治疗;均为新鲜骨折;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患者意识清晰,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四肢以外的部位骨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术后出现感染者;骨折部位涉及关节病变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和研究组89例,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37例;年龄27~63(49.7±5.3)岁;车祸伤 33例,砸伤17例,高空坠落伤19 例,摔伤19例;上肢48 例,下肢40例。研究组患者男53例,女36例;年龄26~65(50.4±6.4)岁;车祸伤30 例,砸伤19例,高空坠落伤16 例,摔伤24 例;上肢50例,下肢3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获取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进行。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操作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操作。对照组术后给予改善微循环、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外敷冰黄散治疗。冰黄散药物组成:黄柏、红花、冰片、延胡索、丹参适量,上述药物研细并搅拌均匀,装入双层白色细棉布袋(规格:50 cm×60 cm)内,将布袋固定于患者病变部位,注意固定不要过紧,以免阻碍正常血液运行。然后使用防水塑料膜包裹布袋,外敷2~3 h后将药物及药袋取下,1次/d。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582, 100 mL (含红花总黄酮80 mg和氯化钠900 mg)]10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评定标准。显效:关节功能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但是仍有一定程度的疼痛、肿胀等不适;无效:患者关节功能未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疼痛情况 使用VA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在一张纸上划一条均分10等分的直线,从0~10分进行标记,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受,让患者按照自己疼痛的程度进行标记。
1.3.3肿胀程度 治疗前使用甲紫对患肢肿胀最明显部位进行标记,使用皮尺对患肢和健肢相同部位的周径进行测量,两者之间的差值为肿胀度。
1.3.4炎症因子水平 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30 min后在3 000 r/min离心机中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环亚泰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操作。
1.3.5凝血功能指标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1.3.6不良反应 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9%(72/89),高于对照组的52.3%(46/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四肢闭合骨折患者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肿胀疼痛程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肿胀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四肢闭合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疼痛程度比较
2.3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14 d后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四肢闭合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2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研究组PT、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均<0.05),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四肢闭合骨折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四肢闭合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人体的四肢骨骼由筋膜、骨骼肌、脂肪、韧带等软组织包裹而成,在骨折发生的时候,病变周围的软组织也会受到急性损伤,产生毛细血管破裂,血管内液外渗进而形成水肿或血肿,并产生剧烈疼痛,同时,周围软组织产生的急性损伤可大量释放炎性因子,进一步增加疼痛刺激而加重局部肿胀。手术可帮助四肢闭合骨折患者骨折处顺利复位,但术前造成的骨骼周围软组织损伤无法通过手术直接恢复,如果局部张力增高、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无法短时间得到改善,则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甚者会导致神经、肌肉发生不可逆损伤,进而影响患者预后[4-5]。因此,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将四肢闭合骨折归属于“骨断筋伤”范畴,认为是由于筋骨受损所导致的离经之血溢于脉外,阻碍经络,阻遏气血运行。气血不通则患者疼痛难以忍受,津液不化互结发为肿胀,正如《普济方·折伤门》之言: “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因此瘀血阻滞是导致闭合骨折引发疼痛肿胀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以通络逐瘀、消肿止痛为宜[6-7]。本次研究采用了外敷与药物静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外敷是传统中医外治方式之一,是将药物外敷于患处,以透皮吸收的原理直接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外敷冰黄散由黄柏、红花、冰片、延胡索、丹参等药材组方而成。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对于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红花具有通络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冰片有挥发性,具有清热散毒、开窍醒脑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冰片经黏膜和皮下组织均容易吸收,而且在血液中能够长时间维持较高的需要浓度,是中医外治常用的药物[8-9]。延胡索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延胡索加工提取制成0.2%延胡索碱注射液可以用于局部麻醉,而且该药物的镇痛作用未发现有成瘾性,因此在外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0]。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作用。上述药物配伍应用,通过冰片的易挥发、易经皮肤吸收的特性将其余药物带入体内,使药效得以更好地释放,而黄柏清热,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延胡索活血止痛,因此对于瘀血阻滞所导致的闭合骨折具有很好的通络止痛作用。
红花黄色素提取自中药红花,为查耳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11]。目前临床有关红花黄色素的研究已较为深入,显示红花黄色素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具有较强且持久的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12-13]。但有关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外敷冰黄散治疗四肢闭合骨折患者能否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尚需更多的研究报道以证实。
中医认为骨折所导致的疼痛和肿胀是由于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所致。外用冰黄散,内用红花黄色素点滴后,经络得以宣通,瘀滞消散,因此疼痛和肿胀均得到显著缓解。从本次研究中看,研究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9%,高于对照组的52.3%,说明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外敷冰黄散能够明显提高四肢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这与外敷药物和内用药物活血化瘀的作用密切相关。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明显减轻,但观察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常规治疗也能够改善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程度,但是增加联合用药后,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加速消肿。炎症是由于创伤和手术导致的局部炎性因子增加所引起的,中医认为是由于外部损伤导致的血行瘀阻,而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后,瘀阻得以快速消散,炎症则自然减轻乃至消退。2组患者治疗14 d后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药物联合应用具有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作用。对照组治疗14 d后PT、APTT、FIB无变化,研究组治疗14 d后改善,显示红花黄色素联合冰黄散外敷具有很好的活血功能,血行则瘀滞才能消散,肿胀得以消除,疼痛得以缓解。从不良反应来看,2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花黄色素联合冰黄散外敷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刁丽等[13]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IB未见改变,与本次研究结果有所差异,考虑与本次研究同时联合应用冰黄散外敷有关。
综上所述,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外敷冰黄散治疗四肢闭合骨折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肿胀疼痛程度,改善凝血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