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发生了新动向,学校现有的《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滞后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不能与时俱进;课程内容与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内容有所偏差;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多于实践课程,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课程开发主体是课程开发专家,较为单一;课程评价缺乏发展性。《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要根据“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工作岗位的新需求重组课程内容,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促进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运营+技能”的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发展生态,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互联网是无处不在的,从一个新兴事物逐渐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产物。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应加强《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培养的人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对从业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天猫、淘宝等平台运营规则等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乏味无趣的理论知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电子商务实务》需要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对课程资源及时整合;需要掌握电子商务行业的时事热点,了解行情;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及时更新、择优选择课程内容。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现有的理论课时比例多于实践课,课程内容大多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图像处理能力等技能方面的内容,不能达到实际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岗位更注重实践,对从业者技能的要求更高,因此,当前该门课程急需更新补充内容,合理设置课时比例,尤其扩大实践课占比。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是由课程专家编制而成,课程开发的主体单一。教师是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获悉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课程开发。但教师并没有参与课程的开发,不能及时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以及将教学中的问题反馈给课程专家。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评价方式是理论笔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但在实际上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课程评价多元化趋势不显著,尚未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主体单一,不能实现理想状态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以“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洞悉互联网新动态,了解行业新热点,依据职业技能重组课程内容,明确“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工作任务,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其开发思路是依据当今互联网对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1]”重新建构课程内容,按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岗位技能需求重组课程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将学习情境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项目,实现课程与工作岗位的有效衔接。
(1)分析当下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和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明确定位电子商务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通过对互联网的洞察、对企业的调研,明确职业技能的要求,并据此重组《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课程内容。
(2)重建《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全面审视课程内容,提出顺应互联网发展的《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教学法,将课程内容与电子商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与职业理论知识水平。
(3)构建《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评价体系。“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养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方式与体系。[2]”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要根据“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动态,创设从不了解到逐步熟悉工作的仿真工作情境,按照电商小白进入工作岗位后到实习及工作,依次安排真实的项目任务,最终确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直播营销等能力,即创设7个知识单元,学时总计72课时,分别是网络营销6课时、客户服务10课时、电商直播10课时、图片处理22课时、服装与妆容搭配6课时、仓储物流4课时、电商运营14课时。《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建立在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课时应向实践课倾斜,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依据“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对课程单元进行细化分解,将7个课程单元分解成20个任务。以课程单元四图片处理示例,分为基础图片处理和电商图片处理两个部分。基础图片处理包括3个子任务:图像新建与制作、图像修补与色彩处理、图像裁剪与抠图;电商图片处理包括3个子任务:电商平台人物图像处理、产品处理、宣传海报制作;其中,电商图片处理学时多于基础图片处理。这样设计的课程单元对于互联网发展趋势和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任务对于实际工作具有衔接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直接针对就业岗位,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衔接,实用性很强。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实施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具体过程为教师布置课程单元的目标,学生制定计划、确定方案并实施,教师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并反馈任务结果。[3]”《电子商务实务》要求教师结合互联网发展、工作岗位的需求来创设仿真学习情境,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真实任务。首先将学生分组;其次,“教师布置、讲解并示范学习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实践并制订计划;最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4]”任务完成后,组长展示成果,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并总结。
21世纪的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学生也是发展状态中的,应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程评价;同时,要以评估职业知识技能的习得程度为核心,将知识、技能习得的全过程进行分解并确定考核条目,分别对学生、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进行定量、定性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根据小组对课程中各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与成果来评定学生对职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的熟练程度。
依托“互联网+”的背景下所开发的《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内容有助于与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将互联网对电子商务岗位的新要求有机融合于课程内容,同时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练习操作职业技能,有利于课程内容满足实际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应岗能力以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实务》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有选择性地进行课程开发,要根据电子商务的新动向来更新、补充新的课程内容,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平台建构课程内容,使得《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与时俱进,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有效衔接,跟上“互联网+”的步伐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