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明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职教高考;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4-0074-02
在一次教学视导中,有位校长找到我询问:他们的两个专业今年都是以升学为主,视导时评审专家会不会认为他们没有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推动国家教学标准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近几年的教学视导我们都会依据教育部和省、市相关教学文件,检查学校教学标准执行与落实的情况。今年这所学校两个专业的学生都愿意升学,学校为了备战升学考试,课程没有按照原先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为此,这位校长产生了疑问和担忧。
其实,这位校长的疑问和担忧具有普遍性。在视导中我们发现,近年来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由单一的就业导向转向就业与升学“双导向”。想升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其中的原因有家长的诉求,也离不开学生本人终身发展的全面考虑以及当下产业技术升级对知识型、技术型人才的渴求,更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中职升学渠道畅通的吸引,等等。新形势加速了中职办学方向的转变,但是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随着教学改革而有所调整,有的仍然使用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的甚至钻起了对口升学和高职单招考试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升学考试考什么就开什么课,连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也不开齐开足;也有的学校害怕在教学视导时挨批评,故而在实际教学时执行学校内部制订的升学教学计划,应付上级检查时则沿用原有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迎接“职教高考”的最终落实,也为了杜绝上述办学不规范现象,提高高职以上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笔者认为,广大职业学校至少要建立两种人才培养方案,即就业要有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升学要有升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现阶段重中之重是要明确升学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求,避免两个培养方向使用一个培养方案的情况发生。
第一,尽快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建立健全国家教学标准,201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对规范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规定大多针对就业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升学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不完全适合。譬如,有的文科类专业可能更加强调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包括顶岗实习在内的实践性教学时间会少一些,有的专业在中职阶段甚至只要认知实习或适当的跟岗实习即可,长时间的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可放在高职以后的高等职业教育中进行。另一方面,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学好高职的课程,基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中职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补习文化基础课,因此升学导向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学习方面需要占去更多的时间。可见,并非所有专业都要按照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学习时间的方式进行分配。为能更好地指导当前中职的改革实践和教学工作,需要尽快修改完善《意见》,重点补充如何制订升学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适合“职教高考”制度的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第二,尽快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重要改革要求,也是中职区别于普通高中、体现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和保持“类型教育”特点的根本所在。“职教高考”是指挥棒,考什么往往决定教什么,如何考将决定如何教。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文化素质”究竟考什么、如何考,“职业技能”考什么、如何考。目前已有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对口升学考试和高职单招考试的应对策略上。对口升学考试的内容是“文化课+专业综合”,但文化课实际上只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专业课只考几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知识,专业技能则还没有涉及。这就导致有的学校根据“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往往文化课只开设语、数、外三门,专业课也只开需要考试的几门,将中职教育办得像普通高中教育,将对口升学班办成类似的高考补习班,失去职业教育特点,备受诟病。因此,需要尽快制定出“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考试标准和考试办法,既要防止窄化考试内容,变成普通高考的翻版,又要因专业而异,防止考试内容特别是职业技能重复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把中职的专业教育办成高职的重复教育。在这方面可以向普通高考中的体育、艺术类考试学习。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艺术类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对高校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因此专业技能考试要求较高,高中阶段学习也非常重要。
第三,建立健全学校就业与升学“双导向”人才培養方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主要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如果国标出来了,校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调整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阶段要注意的问题是,防止把“职教高考”的“经”念歪,把中职升学教育办成普通高中教育,失去职业教育的特点,或者在高职单招中任意降低考试标准,有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提高生源质量”的“职教高考”制度设计的初衷,进而影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