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斐然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同样也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探究、分析的能力,这是当下特别倡导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不受重视,包办式的教学模式较为明显,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历史综合素养较为薄弱。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文章以此为方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30
自主学习能力在现代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也缺乏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在原有的教学状况上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长远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当前,信息飞速发展,学生本身要掌握的知识类型较多,知识量较大,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只能引导学生接触学科知识,理解教材,但无法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并有效应用。所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多种多样的线上教学方式出现,无论是学习资源,还是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扩充。要保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福利,并推动个人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1]。其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自主学习具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解决问题,能在加深对知识感悟的同时,提升内化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自主学习具有主体性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和知识建立紧密的联系,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自我的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构建完善的歷史知识框架,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在历史学科中取得显著的学习成果。另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抗挫能力和意志力。初中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在学习中很容易因为困难或者某一次成绩不理想而出现低落情绪,生发逃避心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学生对个性形成全面的认识,通过掌握的学习方式去反思和解决问题。而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方式优化、创新的体现,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会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使教学逐步向现代化方向深入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历史素养,很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兴趣被忽视,没有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很少被融入教学目标中。基于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意识的转换着手。一方面,要调整单一的、照本宣科的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融合新鲜的元素来增加课堂活力。比如在课堂中适当播放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电影,以图像吸引学生,并相应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历史英雄事迹和民族故事等内容,在感性层面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充实教学内容丰富课堂表现,教师在历史语言的表述上要更加风趣幽默,独具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增多,思想更加活跃,对于课堂教学和个人的学习形成了个性的看法和需求,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学习历史的心理[2]。所以教师要重视创设教学环境和创建个性的教学风格。如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发表自身对历史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和教师探讨历史话题,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轻松地吸收和内化知识,真正感受到历史文化中的底蕴,以此建立自主学习的兴趣,奠定自主学习的情感基础,从而推动个人自主吸收更多的历史知识,深化历史学习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设立目标,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目标的设立在自主学习中尤为关键,如若没有明晰、科学的目标,自主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率较低。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设定相应的目标,根据目标有计划、有方向地展开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初中生而言,目标的完成不仅能够让他们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的热情,探究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这对于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具体实践中,目标的科学设定尤为关键。首先,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主动设定自主学习目标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指导学生合理设置目标。围绕实际的教学情况、自身的历史水平、历史教学目标等因素设立目标,然后将大的目标进行分解,一一落实到行动中[3]。此外,当学生设定目标并执行后,要提醒学生进行汇总和反思,按照执行的情况对历史学习目标进行调整,使得自主学习的目标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以设立目标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目标检验。或者是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或者是组织学生相互间督促,这样才能最大化地保证目标作用的发挥和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营造优质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就初中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来说,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学习的动力、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都会受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稳定学生的情绪。首先,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相处,在課堂中运用和善的态度和学生沟通,组织丰富有趣的历史交流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需要经常性地运用合适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历史自信心。其次,要特别重视历史评价环节的应用。以往的历史教学,关注的多是学生成绩和作业评价,导致部分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因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而抵触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优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比如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观、活动中的表现等要素进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借此机会挖掘自身的潜力,形成历史自信心。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反馈,保证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改正自己的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历史能力。
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质疑能力。历史中的诸多事件本身存在较多的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需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质疑精神,这是素质教育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部分初中生历史知识积累得少,而且缺乏大胆的质疑精神和深刻的思考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也从侧面体现出历史教学的缺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就某一历史主题作为教学关键,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展开独立探究活动。以引导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大胆质疑,在探究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师生共同讨论。一方面完善了学生独立探究的结果,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收获成就感,以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历史质疑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授自主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方法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掌握了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历史素养。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自主学习并不是盲目地学习,而是要充分了解历史学科的特征,以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系统化地展开学习,并由此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应用知识。其次,初中历史知识丰富、繁杂,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单靠教师课堂的讲解显然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生需通过独立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强化自身的历史能力。所以,历史学习技巧是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4]。比如学生可以运用年表复习法、插图复习法来记忆知识点,借助专题学习来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对历史年份的记忆,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各个年份进行总结,然后详细罗列,在脑海中形成视觉图像,以保证记忆的准确性。而对于历史事件,也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以及结果等方面分别绘制思维导图进行理解,使知识相互串联又清晰完整,以确保自身对历史事件形成深刻的印象,加强独立学习的深度,从根本上提升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特别强调的教学任务,同样也是学生个人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知识量多而琐碎,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记忆,在学业压力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从而制约了他们历史综合水平的提升。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全面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状态,从兴趣着手,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通过设立目标、掌握学习技巧的方式提升个人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晓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10):181.
[2]杜淑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32):90.
[3]王喜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思路研究[J].新丝路(中旬),2019(4):1.
[4]沈莉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