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弯道跑》体育课的启示

2021-04-06 20:44张培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

张培龙

摘 要:为了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周学校安排桂晓峰老师上了一节体育公开课。这节课上,桂老师运用了混合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一节别样的体育课。本课的教材内容是弯道跑,根据高中生的生理特点,通过弯道跑,发展学生有氧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但在以往的弯道跑教学中,由于教法手段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本节课运用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游戏形式、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方法;弯道跑;自主;合作

一、教学案例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体育委员组织学生进入操场。

2.师生问好,教师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热身”准备:

1. “热身”活动一:“热身跑”——“沿操场慢跑两圈”。

教师:简单提示跑的方法和要求。 师生:“慢跑两圈”。

2. 热身活动二:徒手行进间关节操 。

3. “热身”活动三:同号追逐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学生:开展游戏。

(三)基础部分

1.体验学习:

学生:自主体验“弯道跑”。

教师:(学生弯道跑之后)提问:直线跑和弯道跑,身体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并交流。初步了解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教师:总结弯道跑的动作技术要领:弯道跑,体倾斜。里脚外、外脚里。右臂摆大、左臂摆小。

学生:分组讨论、体会“弯道跑”动作要领口诀。

2.游戏:“圆圈接力”

教师:提出要求,讲解规则。

学生:1、2报数,平均分成两组,按要求站到指定的位置,准备游戏。

学生:游戏。

3.强化练习:

学生:实践练习“弯道跑”、体验“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学生:在圆圈上进行“弯道跑”训练:(1)慢跑;(2)中速跑;(3)快速跑。

4.创新练习:

教师:启发学生自主创新“弯道跑”的训练方式,如“切圆跑”“字母S”“数字8”形跑。

学生:创新游戏,自主训练。

(四)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吸气、呼气。

2.教师、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谈收获、交流心得。

二、观课启示

1.混合式教学引入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身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本案例将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引入到课堂,进行弯道跑的教学,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弯道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的变化,采用情境混合式教学模式、游戏活动、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弯道跑教学的效果。本教学案例教法新颖,简便实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

2.德育渗透贯穿课堂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追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重新审视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内容、形式和方法,强化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本节观摩课中,教师在技术学习、练习;体能练习、放松部分中,都是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自始至终学生是以团体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相互学习、协作帮助、团结合作的作用,整节课处在一种和谐、团结的氛围之中,这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用游戏来拓展弯道跑技术

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是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中乐、学中练、学中悟”。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让课堂气氛不断提升,游戏是体育课课堂教学大餐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将《弯道跑》融入游戏中,本课先后设置了“同号追逐”“弯道跑接力赛”“字母、數字形弯道跑”三个游戏,让学生摆脱传统技能学习的枯燥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游戏不但拓展了教学内容,在巩固和提高弯道跑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达到煅炼身体目的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最终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4.技术学习融人生活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今的体育锻炼、活动的内容几乎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生活,假如能把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本节观摩课中,教师在讲解、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甩水拖把在旋转甩掉积水、洗衣机甩干、汽车、火车的转弯出现的离心现象、卫星轨道变轨的原理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5.课堂练习突出运用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学会——会学——能用,能够把所学技术、技能运用到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达到提升自身的体能,为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养成会锻炼、能坚持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不能只是为了教技术而去教技术,应当以技术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达到锻炼体质的目的。如,本节观摩课中,教师在教会学生技术动作后,让学生进行了“切圆跑”等练习,把握切圆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各种图形跑,有螺旋跑和切圆跑,教师设计得非常巧妙合理,既加大了运动负荷,又提高了学生跑的兴趣。桂老师这节课的场地和器材的运用能因地制宜,使用合理。

6.开拓思路融合学科知识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回答 在生活和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离心现象,如汽车在拐弯时为什么要减速?还有洗衣机甩干、血液分离器、掷链球、自行车比赛等运用到离心力的现象。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学习弯道跑技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道跑的技术原理。再让学生体会不同直径的弯道跑,练习感受弯道跑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师把物理学课的知识与体育学科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

三、改进建议

这节体育课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上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欢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这节课仍有值得商洽改进的地方,以期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改革。

1. 应适当安排体能训练。

体能是技能的载体,课堂上,在技术学习完成后,教师应拿出一定的时间,安排些体能练习,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体能练习的内容应与课堂学习的技术、技能相联系,即以技术为载体,安排适合、实用的内容,这不但能起到巩固、提高、改进所学技术的作用,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如,在热身和放松时,可以再安排一些针对下肢的专门练习,毕竟本节课学生利用下肢的量比较大。尤其是结束部分不能为了放松而放松,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安排专门性放松练习。为学生的体质提升、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应重视学生差异性训练

从本节课的各个环节来看,教师并没有真正坚持 “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个课堂环节,学生自始至终是在教师安排的统一内容下活动,学生集体练习,并没有按学生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爱好等进行按需分组,也就是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探索的 能力方面起着较大的抑制作用。教师在设计组织各类跑的活动中,假如能按学生的能力设置合格组——提高组——加强组,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先选择自己适合的组,在自己的能力提升后,可进行升级到上一级的组别,这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拼搏竞争的良好品质,也达到了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

3.教师纠错应及时

从本节课的观摩来看,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只是口头点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错误,但并没有真正地付诸行动,这样的口头提醒,学生也不知教师点的是谁,学生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合理,错误该如何纠正等,学生也不清楚,致使学生出现“随大流”或随意应付一下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 地纠错,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及时加以改进,而且也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纠错,从迷茫、困惑中走出,会给学生一种 “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学生练习时,教师要“眼明、脚勤、嘴快、手动”,做到能巡视全场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地提醒、解决;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纠错时,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错 误,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地进行集体纠错或示范指导。

这个案例启发我们,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与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也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意识,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萍《200m彎道跑技术训练有技巧》—《运动》2014年11月总第102期.

[2]王明亮;《弯道跑教学策略刍议》—《教学月刊(综合)》2018年11期.

[3]丁青《弯道跑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咨询/科技人文》2019年第18期.

(浙江省嘉兴市毅进卡迪夫公学平湖学校)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
物理教学“四忌”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