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聚焦新时代,面对新变化,研究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教育人的使命与责任。
在大中小一体化构建思政课程体系的背景下,小学思政教育如何在整体设计、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理念下,把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极强的课程变得温暖人心且润物无声?
作为全国立德树人戏剧教育研究共同体的主持人,我和16所共同体的校长们多次线上研讨:如何借助戏剧教育解决小学生思政教材不够鲜活的问题?如何破解儿童育德工作途径不够丰富的问题?我们立足“思政场域”的视角,重新审视10余年戏剧教育实践之路,对标对表,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大家一致达成这样的共识:戏剧教育具有亲和力、生动力、融通力,可以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思政课。
1.戏剧教育是“五育融合”的思政育人场
我们很难用数据量化戏剧教育的价值。从事戏剧教育12年,我切身感受到,爱上戏剧教育,如同走进人生的“养心殿”。由于戏剧教育具有无限的包容性、任务的多样性、多元的可能性、参与的全员性、育人的持久性等诸多特性,是直达内心的自我教育,更是一生求真向善的自我成长之路。
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戏剧教育场,年年有进阶,岁岁育新人。每一年学校都会围绕立德树人的主旋律,设计年度主题戏剧教育内容,精心打造年度“五育融合”的育人场,使“润德、启智、健体、尚美、爱劳”融合在日常点滴任务中,融化在自然而然的细节里,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正能量十足,场效应无限”,这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深入学校调研后给予戏剧教育的高度评价。
2.戏剧教育破解思政难题,使“多科联姻”自然生动
时下,对于思政课怎样实现全科育人探讨正酣。我认为,我们在戏剧实践层面已经给出理想答卷。
从“剧目做红娘,学科巧相牵”开启的戏剧综合实践课程探索中,我们已经形成一套操练手册——从选择剧目到设计课程,从联动学科到呈现形式,从同年级联动到跨年段组团,所有教师因为剧目的需要自动自发地成为课程研发的共同体。
例如,教师把语文二年级统编版教材中的《寒号鸟》改编成剧本,排演这个剧目,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于是,在要排演剧目这个真实任务的驱动下,二三年级剧社的师生打破年段边界,8个学科教师携手打造《知错就改的寒号鸟》,他们对课时内的教学任务和课外3:30的衔接有明确的分配,对课程呈现方式有具体的描述,教师们的安排简实可操作,扎实有实效。特别值得点赞的是:创新并实现了传统皮影制作与童话故事的美好“相遇”,还有理性的思维导图和感性的走心教育的自然融合。
这个剧目在2019年全国立德树人戏剧教育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上首演,获得一致好评。这么多学科教师携手打造的鲜活的思政课程,怎能不令师生动情、动心呢?实践证明,它是最灵动的教育方式之一。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更是思政课程的创生者。戏剧教育也为师生创造了无限可能。
3.戏剧教育使“家、校、社”携手同心
教育要想实现效能最大化,必须家、校、社携手同心。戏剧教育本身具有的亲和力,促使家长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且投入其中,对于家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学校成立戏剧教育家长委员会,家委会成员参与戏剧教育的规划制定、课程研讨、活动设计等全链条工作,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与亲子采风活动和专家讲座培训的同时,家委会组织家长参与戏剧团公益献爱心的活动。如春运时,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送去祝福;到养老院为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到南里社区演出红色经典剧目……在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中,我们心手相连,共育祖国的未来。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邀请所有家长参与一年一度的戏剧节活动,使家长同样受到教育。在“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和家长、学生一起千里走访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围坐在英雄身边,在当年的现场聆听龙梅和玉荣讲保护集体羊群的感人故事。那时,我们感悟出一个朴实的道理:英雄的举动没有预先设计,就是自然而然的本能!那次千里之行,就是灵魂净化之旅。
2013年兒童节,在全校所有家长、学生共同见证下,草原英雄小姐妹来到北京,在北京市少年宫观看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戏剧展演,其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根据她们的故事改编的歌舞剧。当大幕拉开,歌声响起的时候,龙梅和玉荣奶奶留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学生和家长能与心中的榜样在一起,能切身体验在风雪中保护羊群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是习近平总书记“六一”讲话精神,我们用戏剧教育的方式践行,家校携手同心共育。
如今,全国立德树人戏剧教育研究共同体在德育中心落户,我们将与来自京津冀及全国各地的同仁们一起,继续总结经验,营造出更适合学生的思政场域,把戏剧特有的浸润式教育进行到底,把最生动的思政课送给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