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灏
“我的教育追求就是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陶西平
“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是陶西平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张。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曾撰文指出,这一核心主张从萌芽到形成,到发展,再到结出丰硕的果实,直到先生走的最后一刻,念兹在兹。这一核心思想建构了陶西平教育思想的体系,也是陶西平教育思想的魂与魄。
当前,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尤其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全过程,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針落实到教育全过程,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迫切任务,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任务。
为此,于2020年11月召开的北京市教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与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均将主题确立为“立德树人,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
本期,我们选取部分基础教育界著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围绕“立德树人,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这一主题,探讨新时代基础教育如何整体优化教育过程,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研究、传承陶西平先生“整体优化”的教育思想
2020年是北京市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40年来,学会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一线教师和学校发展、服务会员专业成长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政治建会、服务立会、学术兴会。而曾经担任过北京市教育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会长的陶西平先生,不仅为学会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为学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表示,“陶西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追求‘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虽然先生已经远去,但他的教育思想、精神品格是留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研究、学习和践行。”
对此,罗洁会长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上指出,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系列文件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们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国家战略、理论思考、实践探索等不同层面,研究陶西平先生“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的教育思想,以把握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教学、教师队伍、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新变化、新要求,我们更要以担当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进行学术交流、凝聚教育情感,形成教育合力,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陶西平先生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研究要完整、系统地提炼和阐述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要基于先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表达,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问题,反映或者揭示根植于中国本土情境中的教育元素。因为先生总是能够紧紧抓住我国教育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指向解决问题的根本,着眼教育发展的未来。一方面,全面系统梳理陶西平教育思想,并将其结构化、专题化;另一方面,要将陶西平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探讨其思想的实践价值和意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表示,“要系统梳理陶西平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核心内容,以及对历史的影响、对当代的启示,力求从整体上呈现陶西平教育思想的形成脉络、内容构成、逻辑结构、核心思想、思维特征、重要观点和理论贡献等内容。希望把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探索、教育实践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珍贵教育思想挖掘和留存下来,并传承下去。”
陶西平先生是从学校走出来的,曾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担任过教师、校长。先生亲身经历了一所学校建设以及管理改革的过程,那份情怀、那段经历让先生始终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学校。为此,要研究陶西平教育思想,就要从先生在学校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上追根溯源。
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校长李有毅指出,陶西平先生在北京十二中担任校长时的教育整体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切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反映:
第一,以整体优化思想,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教职工聘任制三位一体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推行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相协调的学校管理改革,为后来众多学校的改革实践提供了范例。创办全国第一所校办工厂,为学校办学、教师福利等提供重要经济保障。
第二,力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陶西平先生始终认为:“人永远是目的——这是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要把人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基于此理念,先生提出了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主张,把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课外教育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四个课题上。北京十二中成为首批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承办学校,建立中学心理教研室,在全国率先开设形体课、心理课和综合实验课……金帆民乐团是先生育人过程整体优化理念的典型案例之一,回望民乐团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先生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见解独到而高远,这与当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所赋予的美育内涵不谋而合。
认识“整体优化”的本质内涵
谈到对教育过程整体优化的理解,首先要清晰地认识整体优化的本质内涵。对此,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沈杰指出,整体是指一个由有内在关系的部分所组成的体系对象,优化则是持续变好,整体优化就是以整体为主,局部服从整体,使事物整体全面持续变好。要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就是要使教育过程各环节、各领域协调发展,并始终处在持续向好的过程之中。
要把握好整体优化的五个要点。一是整体不是部分之和: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教育这个整体,绝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组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部分之间相互连接:整体中的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五育”不仅要全面发展,更要让“五育”融合发展。三是在整体中理解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如果将部分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部分所起的作用。四是局部好未必整体好:只顾“金山银山”而忽视“绿水青山”,片面发展的代价是沉重的,教育亦是如此,如果片面追求分数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五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部分到整体,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整体优化的过程,说明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恰好是整体优化的追求,这个要点告诉我们,分析系统不能只分析部分,还要分析他们的连接和连接指向的目标。研究整体的目的在于调整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整体达到优化目标。
此外,要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第一要明确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教育管理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第二要明白教育过程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组合,而是在组合时的科学、合理、融通和升华的过程。第三要明确教育过程整体优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为目标。第四要明确教育过程优化针对不同内容,其优化的方式和路径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必须要实现整体协同与同频共振。第五要明确教育过程整体优化必须要从制度入手,做好顶层设计,减少或避免不同阶段教育的脱节现象,构建起教育过程整体优化的工作体制机制,以及相应的人财物保障,逐步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我們培养的人才终究要融入社会,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革命是整个社会的需要,现在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育,正转向以能力和素养为本位的教育,通过教育的整体优化来促进人才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变革所需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基础教育领域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始终贯穿了立德树人这一主题主线。围绕立德树人,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教育观、人才观、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立德树人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功利化、碎片化的问题尤为突出。
对此,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观,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统筹,整体优化育人过程,形成育人合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加强立德树人统筹,整体优化育人工程,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不仅要加强在国家政策层面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各地各校在实践层面坚持不懈地探索,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五育统筹。德智体美劳分别对应了学生相应的身心发展需求,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育人实践中,绝不能对立起来,尤其要从评价制度入手,扭转片面强调智育的倾向,让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真正有效开展起来。
二是要加强学段统筹。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合理确定教育目标,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有机衔接、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三是要加强课程统筹。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高质量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方式,丰富学生的课程选择。要更加重视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在实践中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
四是要加强校内外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各有所长,要加强沟通、相互促进,避免相互掣肘。尤其要重视家风教育,将立德树人工作深入到家庭,发挥好家庭的育人功能。
五是要加强资源统筹。学校的经费投入、校园建设、资源配置、文化打造,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着眼于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探索实践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
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立德树人必须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必须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指出,立德树人需要各方力量的全面配合与协同推进,需要全体、全员、全程、全时空、全方位、全覆盖系统性推进。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下,各级政府、学校在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的主旨、思想、要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宝贵经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校案例。虽然,我们深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却也对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如何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存在一些困惑。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显然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抓手。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实现学校教育形式、内容和管理的整体性,以及实现家校合作、社会协同育人的整体推进。
张宝文指出,第一,要坚持以学校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场域,整合教育形式,探索课堂、管理、文化、环境有机结合的育人形式;整合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内容;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强化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规划;树立问题意识、目标意识,研究、出台实施细则,让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第二,重视家庭教育的育人作用,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创新家校合作活动,统筹家校的育人资源,实现家校育人的整合。第三,立德树人离不开社会各部门的积极参与。积极宣传,树立社会共育意识;搭建平台,为社会共育提供必要的资源、场所支持;扩展途径,形成正确的社会环境。
“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是陶西平教育思想的本体论。”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是基于人的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整体优化教育的过程亦是整体优化人的发展过程。那么,立德树人下的整体优化如何实施呢?成尚荣研究员表示,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目的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下的整体优化,目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是为立德树人提供一种策略,是立德树人的途径、方式和机制。整体优化是立德树人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整体优化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机制,用整体优化支撑立德树人,因此整体优化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更有过程感、更有优化感,更有高质量的发展。反之,立德树人要照耀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整体优化应该有方向感,整体优化应该有价值追求,方向感和价值追求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让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为学校办学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个方向。沈杰校长表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育人特色鲜明的百年学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始终走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我们倡导做新时期的“成达教育”,着力完善优化成达教育体系,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成达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致力于培养健康阳光、自信坚毅、正志笃行、成德达才、家国担当、胸怀天下的创新人才。“成达教育”不浮躁、不盲从、不功利,追求高品位、高质量、高素质,让每个孩子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首都师大附中不断进行整体优化,倡导做新时期的“成达教育”体系六维度由立校之本的策略维度、治校之道的建设维度、强校之基的教师维度、育人之根的学生维度、兴校之源的课程维度、教学之要的课堂维度构成。
沈杰指出,教育体系优化的过程与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始终是紧密结合的,自身教育体系的成熟优化与集团化办学成功两者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现状下,集团化办学能够解决民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一矛盾,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创新方式,在快速提升区域办学水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首都师大附中从2008年开启了集团化办学之路的探索,通过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区域开办分校、承办弱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目前,形成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以总校为核心,辐射门头沟、海淀、大兴、昌平、通州、房山、朝阳的7区11校的教育集团发展格局,各成员校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受益学生群体也不断扩大。
沈杰强调:“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是教育的必有之义,教育应当紧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动力变革、模式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四大战略变革进一步创造教育新价值,不断推进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
编辑 _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