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中年段英语课堂倾听现状,提出明确目标,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展语用能力;方法多样,维持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强化情感体验等提升课堂倾听效果的策略,同时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避开“同声”翻译、惩罚“失听者”、不倾听学生等误区。
【关键词】中年段 英语课堂 倾听策略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学习英语需要进行反复的运用,才能体现学科本质属性。换言之,学习英语需要语言环境的滋养。在语言环境里,倾听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语言交流的必备技能。在语言学习中,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验乐趣、认识世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听的策略,培养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中年段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此时着手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能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课堂上很多指令、提问、要求都需要学生听懂,教学才能进行到下一步。本文以培养学生正确倾听习惯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一、小学中年段英语课堂倾听现状
笔者观察课堂后,发现小学中年段英语课堂存在以下倾听现状。
(一)听而不闻——“假正经”现象
当教师进入教室,发出正式上课的指令,一部分学生正襟危坐、神情严肃,看起来是认真听课的模样。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教师讲什么内容,他们的目光是涣散的,表情是木然的,这说明他们是假装在听课,实际上可能正在想跟课堂毫无关联的事情。这种“假正经”现象,直接的后果就是某些知识点教师在课上多次强调,但是在做习题或测试时,学生还是出错了。
(二)听而不思——惯性现象
由于英语不是熟悉的母语,在课堂上学生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在英语课上往往不会主动发言。此外,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与学生交流、互动,也没有给学生留有发言的余地,导致课堂上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从不回应教师,也从不参与思考,因而降低了学生听课的效率,或者学生根本无法消化教师所讲的知识。
(三)听不持久——激情现象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会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碰到好玩、有趣的活动,在接受即时评价的当口,一部分学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积极举手发言,但在外界的活动、评价等刺激消减后,认真倾听的热情转瞬即逝,他们很快又游离于课堂之外。于是,就有了教师口中“有的学生好一阵坏一阵”的现象。
二、提升小学中年段课堂倾听效果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利用任务驱动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任务型教学有明确的规定:“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在使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语言能力。”通常,学生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所以,教师要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My friends”一课的Story time板块时,教师没有给出具体的任务,只播放了课文动画视频,然后提问。
T:Well,video is over. When is the story?
S1:Now.
S2:Today.
S3:Goodbye.
T:Its afternoon.(跟进解释Class is over. They go out of school)
S:Yes.(大部分学生茫然但配合)
这个教学片段中,主要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①单刀直入开展活动,没有说明活动的目的,学生缺失“倾听”的环节;②活动没有从语用的角度出发,不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也难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对此,相应的改进建议是:第一,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前,教师应明确任务的目标,强调主要关注哪些信息。在教师的反复提醒下,学生经历由耳听到心里记的过程,看视频时自然会带着问题辨析、提取有用信息。否则,学生在看视频时兴致勃勃,回答問题时却找不着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对话中教师提出的问题,“When”的设置应更准确。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语言基础非常薄弱,即使他们能够理解“When”是“什么时候”的意思,但是宽泛的时间范围让他们把握不准到底是上午、下午,还是今天、明天。教师与其费劲进行后续解释,不如提前把问题细化,变成“When is the story?Morning or afternoon”,学生听到“Morning”“afternoon”这两个熟悉的单词(前一单元话题涉及),便能立刻给出坚定的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Right. Class is over. Look,they say——”学生马上答“Goodbye”,或者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启发其思考原因:“Why is it afternoon?”这时,如果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可以允许他们用中文回答:“爸爸妈妈来接孩子放学啦。”这里学生即便是用中文作答,也是受教师启发和倾听理解的结果。
(二)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展语用能力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主动思考、大胆实践的习惯和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学以致用。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How many?”的Fun time板块时,教师课中组织学生分小组操练新学词汇sticker及How many句型,主要采用师生自由对话的形式操练,练习之后进行小组评星。(得星最多的组奖励一张sticker,集满10张sticker可以换糖果)
T:Do you have any stickers?
S1:Yes,I do.
T:How many stickers do you have?
S1:Nine.
T:How many stars do your team have?
(教师引导学生数出来)
S1:One,two,three...fifteen!
S(全组):Yeah!
T:Why?
S2:We have fifteen.They have eleven and twelve.
T:So?
S1:I have ten stickers.(很高兴)I can have a candy.
T:Congratulations!
S1:Thank you.
这段完整的表达,体现了两条教学设计线索:①内容线:9张贴纸——最佳小组——得星换贴纸——10张贴纸——换糖;②情感线:新授句型操练——实际情况描述——真实情感表达。在教师的引导对话过程中,学生对新词汇和新句型进行了充分的巩固练习。对话中,教师的问并没有占太多篇幅,却是话题的支撑。这样的教学,能看到语言实际运用带来的“教”的流畅感和“学”的成就感。可见,在自然状态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先听后思,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倾听,教师可以巧妙地使用两个小技巧:一是追问。教师进行追问,意味着他对问题有深入探讨的兴趣。在追问的过程中,问题的探讨逐步展开,剖析逐渐深入。从另一个角度看,追问其实也是教师对学生发言水平与答题能力的肯定,体现出学生积极的倾听状态。二是评价。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特别是在学生答完问题时,教师使用赞赏的眼神、恰当的评语或者适宜的肢体语言,给予学生正面的点评,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正面的评价还能带动其他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教师的每一句话。
(三)方法多样,维持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经常更新教学手段。教学做到花样百出,才能吸引学生持久地学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是吸引学生积极学习的前提。简笔画是英语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其绘画省时省力,使用起来灵活、快捷、方便,既可以把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其能显著地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讨论“Is he a...”這个话题时,教师提问题时省略了代表职业、身份等表明一个人属性的内容,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音频或者图片。学生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寻找到话题的答案,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倾听或观看。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比较受学生欢迎。游戏能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也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学生乐于参与游戏,也就不会错过游戏中需要倾听的地方。英语歌曲是常用的教学素材,其简单易懂、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再加上教师适当编排的动作,演唱时动口、动脑又动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英语歌曲,增加学生倾听和参与活动的机会。
以上这些教学手段,从结果来看,都能加强学生认真听讲的动力,使倾听得以持久有效;从过程来看,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都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这是教师设计教学独到匠心的体现。
(四)全情投入,强化情感体验
英语教学的总目标中,情感态度是其中之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首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端正自己的态度,每天用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全情投入学习。
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倾听策略实施过程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情绪要具有感染性。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学情绪高涨,学生也会跟着神采飞扬;师生互动中教师提问声音清晰激昂、语调流畅欢快,学生听课也会聚精会神,教学效果自然很好。第二,说说要有技巧。课堂上,教师语言的引导是否恰当、充分,对学生倾听的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一般而言,教师用语技巧包括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两个方面。考虑到小学生现有能力和年龄特征,教师的口头语言要短语化、具体化,最好还要抑扬顿挫、诙谐幽默,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肢体语言要充满童趣、易于模仿。在常规训练中,教师与学生达成共识的口诀、习惯用语都可以恰当运用,如表扬某人,教师两手抱拳伸大拇指,全班有节奏地齐说Good,good,very good,等等。第三,赏识鼓励。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学生成长的天赋,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不抗拒课堂,自然就能好好听讲。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How old are you?”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要求学生指出屏幕上有哪些玩具。以下是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解析。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使用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且生动,教师第一句话伴随着惊叹的神情,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认真倾听接下来的对话。接着,教师“皱眉头”表达了疑问的意思,激励听懂的学生积极作答。学生回应教师,也是其有效倾听的表现。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全情投入,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三、小学中年段倾听策略实施误区及纠正建议
(一)避免“同声”翻译
中年段学生刚接触英语,学习时确实存在听不懂的情况。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听的效率,常常急于将英语译成汉语,使学生依然沿用汉语的思维思考问题,难以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对于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要经常性地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最好采用纯英语教学,为学生营造贴合的语言环境;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媒介,如插图、课文动画等,指导学生推理、预测自己没听懂的内容或遗漏的信息。
(二)慎重惩罚“失听者”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需要有耐心、有恒心,不能急于求成。对经常不认真听讲、还没有形成倾听习惯的学生,突然提问、责备、惩罚都不是积极的解决方法,反而会破坏课堂气氛、中断教学流程,也会打击学生本人甚至其他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教师课中可以提问认真听课的学生并表扬他,以旁敲侧击不听课的学生,或者课后与学生认真聊一聊,让他意识到不听课的严重后果。
(三)认真倾听学生
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倾听学生的机会,或者教师为互动而互动,对话匆匆结束,学生无法从中感受教师的耐心、细心和用心,更难以从中发展倾听的技能。总结而言,教师不倾听学生,会直接导致学生也不倾听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在学生发表意见或回答问题时展现亲切的微笑,予以合理的应答。如此,学生才会效仿教师,认真倾听教师的一言一语。
倾听作为人类学习的基本形态之一,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学生学会倾听、懂得倾听、养成倾听习惯、形成倾听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要认清课堂学生倾听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与学科教学特点,制订一系列对策,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听得懂、理解快、记得清,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马云(1982— ),女,回族,江苏南京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鼓楼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