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21-04-06 04:03谢辛玉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升华学生学习的体验;组建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和主动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 课堂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由于思想性、理论性较强,往往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课堂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在课堂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科学、高效地引领课堂,指导学生深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兴趣能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以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以图、文、声、像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刺激,有利于营造形象生动的知识学习情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教师应该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强烈冲击,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关注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一课的“让家更美好”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家庭伦理剧《小别离》的视频片段,内容大致是:小女孩朵朵在知晓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后,与父母起了争执。教师以播放视频片段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视听情境,以熟悉的生活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剧中的小女孩朵朵,你会跟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呢,会以怎样的方式说?”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辅助教学,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且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充分激发学生内心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包含着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性与实践性,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获取生活化的知识。教师可以依据初中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一些真实的、具体的、贴近学生日常的事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先将本节课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教师提问:“我们每天幸福快乐地生活、学习着,依靠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依靠父母、老师,有的学生说依靠警察保护等。教师追问:“说得都对,除了人为的保护,我们还要依靠社会规则。能保障我们幸福快乐生活和学习的规则有哪些?”学生回答:“道德、纪律、法律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这些规则是怎样保障我们的生活学习秩序的?请举例说明。”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如与人身、财产安全相关的规则、条规,保障人们在排队乘坐公共汽车等场所的秩序;学校、班级纪律,保障学生安静地听课、学习等。这样的教学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激发学生对社会规则的学习动机,而且促使他们形成“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意识,坚定遵守社会规则的决心。

三、组织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就是将教学内容剧情化,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获取知识,这样避免了道德与法治课重说教的弊端,增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同理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特点适时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与同伴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展开情境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良性互动,切实体会和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情境的运用,从而获取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公民权利》一课时,先向学生渗透案例背景:乡政府强行占用张三家的几十亩土地,未给予任何补偿,张三去乡政府说理无果,且乡政府工作人员态度强硬,于是张三将此事发布到网上寻求帮助。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自主结成小组,分别扮演张三和乡政府工作人员甲、乙。甲:谁给你的权利在网上散布谣言污蔑乡政府?张三:乡政府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只好上网咨询。乙:你这是属于诽谤,故意损坏乡政府的声誉!张三:乡政府不能给解释,我不能寻求其他解决途径吗?……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以正反双方视角探讨张三这一做法是否合理,既加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学习体验,也在体验中对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这堂课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也称协作学习、共同学习,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探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密切了学生的合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依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内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让学生与其他同伴共同努力获取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与团队的合作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品质,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如声控台灯、健康手环、语音智能机器人等,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感受科技的力量以及创新的重要性,接着引导学生自主结成几个互助学习小组,共同探究教师提出的两个话题“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国家要进一步發展就要不断创新”。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增强了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理解,并从中认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意义,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了协作能力,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态度教导学生,凡事批评当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使得教学适得其反。久而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就要用心关爱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换句话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教师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能以“有色眼镜”看人。教师要積极关注和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如及时了解学生的难处,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的帮助,做到真正尊重学生、体贴学生,这样学生也会尊重教师、喜欢教师,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教师的评价激励是学生学习动力之一,但很多教师的评价通常局限于“好”“不错”“很棒”等,学生习以为常,没有产生激励性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评价、激励学生,比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学生回答得快,可以评价“曹植七步成诗,你三步就有答案”;在学生成功扮演角色后,可以这样评价“你有成为市长的潜能”等。此外,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与学生谈心、个别辅导时,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激励评价。教师用真心以诚相待,用爱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远大学习目标。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实践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后晓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2]曾月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

[3]马锡霞.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4]符秋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谢辛玉(1981— ),女,广西蒙山人,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德育与初中、高中政治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