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云,宋维民,米园园,孙启明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肛周脓肿是由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1-2]。外科手术为肛周脓肿重要治疗措施[3]。肛周脓肿术后传统清创主要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冲洗不均匀、不持续且工作繁琐,在控制感染方面的作用有限[4]。近年来,超声清创作为一种新型清创方式,已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痛风石破溃等创面的治疗,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提高创面愈合效果[5-6]。本研究观察了肛周脓肿患者超声清创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经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肛周脓肿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7];②年龄18~60 岁;③均行一次性脓肿切开术治疗;④经创面分泌物病原学检测确诊合并感染;⑤自主行为能力良好,能配合完成本研究;⑥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其他部位感染;②存在便秘、痔疮等其他肛肠疾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④患者处于妊娠期、月经期或哺乳期。共收集肛周脓肿患者10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 例。 研究组男31 例、女20 例,年龄(42.71 ±8.64)岁,体质量(64.52 ± 9.18)kg,病程(4.51 ±0.75)d,脓肿位于肛周皮下28例、骨盆直肠窝12例、直肠后8 例、坐骨直肠窝3 例,创面面积(7.02 ±1.12)cm2;对照组男27 例、女24 例,年龄(41.56 ±9.21)岁,体质量(65.39 ± 9.80)kg,病程(4.36 ±0.67)d,脓肿位于肛周皮下30例、骨盆直肠窝10例、直肠后6 例、坐骨直肠窝5 例,创面面积(6.87 ± 1.06)cm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一次性脓肿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采用手术刀彻底切除痂皮、坏死组织,随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直至冲洗液清亮;采用络合碘彻底消毒,取无菌纱布做包扎、固定;术后常规换敷料,换药频率1 次/天,直至创面愈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超声清创治疗:采用MUI-III-H/S 型多功能超声清创治疗机,保持探头与创面呈45°,距离控制在1~3 mm,探头功率设置为450~550 W,清创时间为10 min。清创时探头在创面范围内来回移动,保证将坏死组织、创面细菌、脓液有效清除;清创结束后余操作同对照组。
1.3 临床疗效及肝门括约肌功能评价方法 ①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8]。②创面细菌清除情况:分别于治疗后1、3、5、7 d 换药时,采用无菌棉拭子反复擦拭创面3 次,擦拭面积约为1 cm×1 cm;与2 mL 无菌生理盐水混匀,涂布于琼脂培养皿中,37 ℃条件下培养24 h,观察并记录菌落数。细菌清除率=(清创前菌落总数-清创后菌落总数)/清创前菌落总数×100%。③创面愈合情况:记录腐肉脱落时间、上皮出现时间、愈合时间。④创面循环情况:治疗前后采用PeriScan PIM Ⅱ型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检测创面循环情况,包括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量。⑤肛门括约肌功能:治疗前后采用ManoScan胃肠动力检查系统检测括约肌功能,包括括约肌最大耐受阈值、排便窘迫阈值、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痊愈28 例、显效11 例、好转9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分别为22、13、6、10 例和80.3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创面细菌清除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创面细菌清除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创面细菌清除率比较(%,)
注:与同时点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创面细菌清除率治疗后7 d 94.13 ± 3.95*83.13 ± 5.56治疗后3 d 79.55 ± 8.34*63.59 ± 7.51治疗后1 d 63.97 ± 6.43*50.81 ± 5.63治疗后5 d 90.44 ± 7.78*72.12 ± 6.89 51 51
2.3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d,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愈合时间20.89 ± 5.04*26.65 ± 6.63 n 51 51腐肉脱落时间4.14 ± 1.25*6.29 ± 1.68上皮出现时间6.20 ± 1.63*7.40 ± 1.59
2.4 两组创面循环情况比较 见表3。
2.5 两组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 见表4。
肛周脓肿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肛门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且感染容易损害周围脏器,甚至引发脓毒血症、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肛周脓肿一旦发生,只有手术才能彻底治愈,应尽快手术以有效控制感染[9-10]。
一次性脓肿切开术治疗虽能够彻底且快速去除污染严重、坏死的组织,但多数脓肿深至骨骼,手术操作中不可避免会损伤血管,手术创面大且深,愈合缓慢,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11]。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治疗需延续至切口完全愈合为止,换药时间长,一般需持续4 周以上,且换药时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超声清创仪在欧美地区普遍用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清洗及换药治疗[12]。超声清创采用低频、高能超声波加载喷射流技术,冲洗过程中喷射的超声波可形成“空化”效应,通过质点位移、声压等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坏死组织[13]。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和痛风石破溃患者有良好临床效果。本研究发现,肛周脓肿患者应用超声清创,能显著提高创面细菌清除率,进一步缩短腐肉脱落时间及上皮出现时间,促进创面愈合。这与贾国璞等[16]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表明超声清创治疗效果良好。我们总结其优势在于:①超声波形成“空化”效应可产生约数十兆帕的冲击力,能促使细菌离开伤口组织,同时能对创口坏死组织进行有效剥离,达到良好除菌、清创作用。②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对创面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创面血液及营养供应,提高组织再生与修复能力。③超声波可通过温热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渗出物吸收,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脓肿;并能促进生长因子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创面快速愈合。④超声波易穿透深层组织,且不会引起明显热聚焦效应,对正常组织损伤轻,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能减轻创面疼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超声清创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表3 两组创面循环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创面循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创面血流量(PU)治疗前0.72 ± 0.23 0.68 ± 0.20治疗后35.76 ± 3.18*31.49 ± 3.22 51 51治疗后0.91 ± 0.24*0.80 ± 0.22经皮氧分压(mmHg)治疗前29.40 ± 3.24 28.87 ± 3.08
表4 两组括约肌功能比较()
表4 两组括约肌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n 括约肌最大耐受阈值(mL)排便窘迫阈值(mL)括约肌最大收缩压(mmHg)直肠静息压(mmHg)肛管静息压(mmHg)51 159.64 ± 7.93 205.67 ± 6.51*98.04 ± 10.11 121.31 ± 11.41*111.65 ± 13.69 144.51 ± 14.10*18.29 ± 2.21 10.36 ± 1.14*56.59 ± 5.67 55.70 ± 5.15 51 57.02 ± 6.12 56.10 ± 5.82 161.53 ± 8.11 183.89 ± 5.64 100.32 ± 9.89 113.43 ± 10.96 108.97 ± 11.86 132.10 ± 12.29 17.97 ± 2.40 14.09 ± 1.32
文献报道指出,肛周脓肿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对患者大便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严重者甚至发生大便失禁;而脓肿切开术在治疗同时也会对括约肌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7]。提肛运动是促进术后括约肌功能恢复的常用方法,但术后需长时间、持续训练方可取得一定效果[18]。而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明显,难以持续进行提肛运动[19]。超声清创对正常组织创伤小,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20]。这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提肛运动,促进术后括约肌功能恢复。因此,本文研究组治疗后括约肌最大耐受阈值、排便窘迫阈值、括约肌最大收缩压进一步升高,直肠静息压降低。
综上可知,肛周脓肿患者应用超声清创治疗,能有效提高创面细菌清除率,促进创面愈合,增强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其远期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